第2章 自证清白

肖子安和郝明远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赶到了县衙。县衙门前两边的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光亮如新,只有几个差役懒洋洋地倚在门柱上打盹,看起来冷冷清清,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人前来报案。

郝明远见状,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他快步上前,用力拍响了鸣冤鼓。“咚咚咚”的鼓声在寂静的县衙前显得格外响亮,那几个打盹的差役被这突如其来的鼓声吓了一跳,一个激灵从门柱上弹了起来。

“何人击鼓?!”随着一声怒喝,一个满脸横肉的捕快从县衙里大步跨了出来。他的目光凶狠地扫视着肖子安和郝明远,仿佛他们是两个不速之客。

“大人,我们在城郊的破庙发现了一具女尸,特来报官!”郝明远抱拳说道,他的声音因为赶路而有些气喘吁吁。

捕快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他们,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发现尸体?我看是你们杀了人,心虚了才来报官吧?”

“什么?!”郝明远闻言,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我们好心报官,你竟然血口喷人?!”

捕快却不以为意,他一挥手,厉声道:“来人!把这两个嫌犯给我拿下!”

话音未落,四五个衙役如狼似虎地围了上来,他们手中拿着锁链,不由分说就要将肖子安和郝明远锁住。

郝明远气得脸色涨红,他的拳头紧紧捏着,发出咯咯的响声。他怒视着捕头,吼道:“你们这群昏官!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人?!”

“郝兄弟,莫要冲动啊!”肖子安连忙伸手按住郝明远的肩膀,同时压低声音说道,“若是此刻动手,岂不是正好坐实了我们的罪名?”

“可是他们……”郝明远满脸怒容,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些捕快,显然对他们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

“稍安勿躁,我自有办法应对。”肖子安的目光依旧沉静如水,他转头看向那名捕头,缓声道,“这位大人,且听我一言。若我二人真是凶手,又何必自投罗网呢?况且,我们与那死者素昧平生,根本没有杀人的动机啊!”

然而,那捕快却对肖子安的解释嗤之以鼻,冷笑一声道:“动机?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为了劫财才痛下杀手呢?少在这里废话!来人啊,将这二人给我带回衙门审问!”

说罢,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便冲了上来,毫不客气地推搡着肖子安和郝明远。郝明远几次想要反抗,但都被肖子安用眼神制止住了。

半个时辰后,破庙里的那具女尸就被蒙着白布带回了衙门,抬进了公堂。

公堂前的门廊下站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一身藏青色官服,腰间挎着刀,面容冷峻。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二人,最后落在肖子安脸上。

“赵捕头。“高个捕快拱手道。

赵捕头点点头,声音低沉:“带进去。“

公堂上光线昏暗,县令还未升堂。赵捕头让人把肖子安和郝明远带到偏厅,自己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姓名?“他盯着肖子安问道。

“肖子安。“

“哪里人?“

“江南人士。“

“为何出现在破庙?“

肖子安神色平静:“路过。“

赵捕头冷笑一声:“半夜三更路过荒郊破庙?“

郝明远忍不住插嘴:“我是去......“

“我没问你!“赵捕头厉声打断,又转向肖子安,“你们怎么就如此巧合出现在现场?“

赵捕头站起身,走到肖子安面前:“那尸体脖颈上的剑伤干净利落,是高手所为。而你,“他忽然伸手抓住肖子安的右手腕,“虎口有茧,是常年握剑留下的。“

郝明远猛地站起来:“胡说八道!肖公子根本不会武功!“

“坐下!“两个捕快立刻按住他。

肖子安任由赵捕头抓着自己的手腕,隐约间他闻到赵捕头身上传来若有似无的药草味。同时目光落在赵捕头的鞋上——那是一双普通的官靴,但鞋底边缘沾着些许红泥,还未完全干透。

“赵捕头昨夜去过练武场?“肖子安突然问道。

赵捕头手上一僵,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什么意思?“

肖子安轻轻抽回手:“没什么,只是看到捕头鞋上沾了些泥土。“

赵捕头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脸色微变,随即恢复常态:“本捕头今早去现场勘察,沾上泥土很正常。“

“是吗?“肖子安淡淡道,“可大人的鞋上还有些半干的红泥,应是昨夜沾到的吧?“

屋内一时寂静。

赵捕头眯起眼睛:“你很会观察。“

“略懂一二。“肖子安不卑不亢。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衙役。

“大人!“赵捕头连忙行礼。

县令挥了挥手,目光在肖子安和郝明远身上扫过:“就是这两人?“

“回大人,正是。“

县令在椅子上坐下,捋了捋胡须:“说说吧,怎么回事?“

肖子安拱手一礼:“大人明鉴,在下与郝兄弟确是路过破庙,发现尸体后立刻报官,却被误认为凶手。“

县令看向赵捕头:“可有证据?“

赵捕头沉声道:“死者死于剑伤,而此人手上有练剑的痕迹。且二人深夜出现在荒郊野外,行迹可疑。“

“大人,“肖子安不慌不忙道,“可否容在下自证清白?“

县令挑了挑眉:“哦?你如何自证?“

肖子安伸出自己的右手:“赵捕头说我虎口有茧,是练剑所致。不错,我确实曾习武,但三年前一场意外后,武功尽失。“他卷起袖子,露出手腕处一道狰狞的疤痕,“经脉受损,再也无法握剑。“

县令示意师爷上前查看。师爷仔细检查后点头:“确实如此,此伤已有时日。“

县令端坐在堂上,他的脸色阴沉得好似能滴出水来,一双眼睛如同鹰隼一般,死死地盯着肖子安和郝明远,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说道:“空口无凭,你们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凶手,可有什么证据?”

肖子安却是不慌不忙,他挺直了身子,坦然应道:“大人,若要证明我们的清白,其实只需查证两点即可。”

“哦?”县令闻言,似乎有些意外,他挑起了眉毛,追问道:“哪两点?说来听听。”

肖子安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其一,据草民观察,死者的死亡时间大约是在昨夜子时前后。而昨夜子时,草民正在城南的‘醉仙楼’饮酒,当时在场的不仅有掌柜,还有店小二,他们皆可为草民作证。”

县令听后,脸色微变,转头看向一旁的师爷。师爷见状,赶忙凑上前去,低声道:“大人,这‘醉仙楼’确实是通宵营业的,若真有人证,倒也不难查证。”

县令微微颔首,略作思索,又看向肖子安,追问道:“那这郝明远呢?他昨夜又在何处?”

郝明远刚要开口,肖子安却抢先道:“郝兄弟是清风武馆的学徒,武馆每晚戌时闭门,所有弟子不得外出。大人只需派人去武馆查问,便知他昨夜是何时离开武馆的。”

县令眯起眼睛,显然没想到肖子安思路如此清晰。他挥了挥手,派了两名衙役去醉仙楼和清风武馆查证。

不到半个时辰,衙役回报——醉仙楼掌柜证实,昨夜肖子安确实在酒楼饮酒至丑时,而清风武馆的教头也证明,郝明远昨夜丑时之前一直在馆内,因为两人大吵了一架,才被他赶出了武馆。

“还有,“肖子安看向赵捕头,“赵捕头说死者死于剑伤,但据我观察,林小姐是先被人掐晕,而后才被划破喉咙。而且,她手腕上有长期佩戴饰物的痕迹,但手镯不见了。“

县令露出惊讶之色:“师爷,验尸报告如何说?“

师爷翻阅手中的册子:“确实如这位公子所言,死者脖颈有淤青,应是窒息所致,剑伤是死后造成。“

县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大人!“赵捕头急忙道,“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的嫌疑!“

县令捋须道:“既然如此,那你有何主意?“

赵捕头凑近低语:“依属下看,先将关押起来,再做打算。”

郝明远一听,正要发作,肖子安却拉住他的手臂,示意他稍安勿躁。只听肖子安朗声道:“大人,在下还有一事不解。“

“何事?“

“死者鞋底干净,说明她是被人带到破庙的。而凶手故意制造剑伤,显然是想混淆视听。“肖子安顿了顿,“更重要的是,我在死者手中发现了这个。“

他从袖中取出那枚刻着“林“字的玉佩。

“这是?”县令指着肖子安手中的东西问。

肖子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现在我和这位兄台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然而真正的凶手却依然逍遥法外。如果大人您信得过我,我愿意协助您一同追查此案。”

县令闻言,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说道:“你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草民,有什么本事能够查案呢?”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肖子安的轻视。

肖子安的目光微微收敛,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锐利,缓缓地说道:“大人,之所以我有信心协助查案,是因为……我认得那枚玉佩。”

“玉佩?”县令闻言,不由得一愣,显然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肖子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死者的手中紧紧攥着一枚玉佩,上面刻有一个‘林’字。”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是却透露出一丝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意。

“而这枚玉佩,正是属于‘林府’所有。”肖子安的最后一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在堂上众人的耳边炸响。

“林府?”堂上顿时响起一阵哗然之声。林府,那可是本县最为显赫的世家,其势力之庞大,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