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囤粮
- 手握拼夕夕,打天下,做女帝
- 谪仙七七
- 2018字
- 2025-03-07 12:07:36
就这样,沈安开始在镇上跟着邓夫子读书。
杜氏也留在镇上陪读,平日里就在赁的房子里绣帕子。
绣出来的帕子交给沈安换成银元宝,她再铰成碎银拿去钱庄换成铜板。
日子就这样过了半年,邓夫子要外出访友,时间为一个月,便给学生放了假,又留了许多课业。
于是第二天母子俩就收拾收拾回了家。
回去的时候杜氏提了个小包袱,沈安只背了个书箱,但到家后沈安趁着家里没人,从系统仓库里拿出了不少早就准备好的东西。
米面粮油、糖盐布肉……最重要的是还有一小包铜板,借口早已经找好,说是在镇上抄书挣的。
实际沈安确实有在抄书,但却不是给书坊,而是给系统商城。
她抄的书不值钱,一本99元,但也比书坊的400文更划算,所以她这几个月辛辛苦苦抄的书都【回收】给了商城,换了不少碎银和铜板放在仓库里。
放完东西,沈安帮着杜氏规整好,打了招呼后溜达着出了门。
天越来越热,这半年时间就下过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持续了两个小时不到,现在土地都已经干得快要裂开。
沈安沿路看了周围的地,心中直摇头,看来逃荒是必须的了。
从剧情里得知,未来半年也不会下雨,年一过,村里就会收拾收拾一起去逃荒。
她想着趁着现在镇上还能买到粮食,干脆去给村长提一句,让他私底下先号召大家囤点粮食。
不然等要走的时候再买粮,那粮价得高到天上去。
如今她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又有着杜夫子的加持,更何况现在还在镇上读书。
虽然年纪尚小,但说的话也不至于会被无视。
……
……
村长叫魏,整个村子里的人家几乎也都姓魏。
云溪村当年其实是叫鬼树村,因为前头那个县令大人嫌鬼树村的名字不吉利,给改成了云溪村。
魏村长今年四十有九,身子骨还算硬朗,留着一把山羊胡。
见沈安过来,忙让自己的小孙子魏小全招呼着人进去。
魏小全今年十二岁,只念过两年书,因为实在学不好,干脆就不再浪费家里的银钱,是以对沈安这种读书厉害的人一向很是佩服。
“平安,你怎么回来了?是放假了吗?”魏小全瘦得像跟竹竿,比沈安高了足足一个脑袋,跟他说话的时候还得微微低头。
沈安“嗯”了一声,“夫子访友去了,就让我回来了。”
魏小全点了点头,把沈安迎进院子,又给人拿了张小凳子放到魏村长身边,然后才去屋里给沈安倒水。
魏村长笑眯眯看着沈安,不住点头。
“平安如今看着身子骨好了不少。”
沈安板板正正行了一礼,“村长爷爷好。”
魏村长笑容加大,忙不迭拉着她坐下,嗔怪道:“你这孩子,出去读书倒是跟村长爷爷我外道了,这会儿过来是有什么事?”
沈安没有绕弯子,而是压低了声音回答,“我从夫子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特意过来跟您老说一声。”
“夫子说,如今咱们宾州大旱,粮价疯涨,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现在就开始囤粮,否则到时候恐会饿死人……”
魏村长点了点头,他之前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听到沈安这么说,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们这种靠天吃饭的百姓,对眼下的天气本就敏感至极。
下定决心后,魏村长也不再纠结,慈爱的看着沈安。
“不错,平安去了镇上以后更加有长进了,今晚我就会开会通知大家,你放心吧,也难为你读书也惦记着我们。”
沈安见自己的意思魏村长已经明白,遂站起身,对魏村长又是一礼,“村长爷爷,那我就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一堆事要收拾呢。”
魏小全端着小半碗混着泥腥味的水出来,刚才他就是在屋里滤水,故而才耽误到现在。
“平安,这就走啊?喝碗水啊!”
沈安赶忙冲他摆了摆手,“不喝了,家中还有事,我先走了,改天来找你玩。”
魏小全叹了口气,看她跑得飞快,也就没再继续追。
……
……
沈安顶着烈日回到家,从系统仓库里提出了一桶水。
这是她在系统商城里买的纯净水,18L一桶,一桶10.53元,她一口气买了100桶。
村里的河已经几乎干涸,不买水,家里连喝的水都没有。
水缸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水,且只有面上那一半能用,底下那一半全是沉淀的泥。
沈安没把自己那桶水倒进去,而是找了个干净的木桶,把水倒了进去。
杜氏见到也没有多话,她把沈安撵去屋里看书,自己也拿了帕子坐在廊檐下开始绣。
听沈安提过几次,说沈良告诉她,明年有可能要去他处谋生,杜氏直觉不好,这段时间一直在没日没夜绣帕子,就为了多攒点钱在手里。
沈安见她娘都这么努力,不好再偷懒,同样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开始抄书。
沈家其他人回来,见到杜氏,都十分欣喜。
沈芙和沈蓉跑到沈安房间的窗户底下,踮着脚往里看,看到沈安正在专心致志写字,没有打扰,又默默退走,去和杜氏说话。
杜氏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那包铜板交给窦氏,轻声开口,“这是平安抄书得来的,这孩子说,家里为了她读书的事费了不少心,她能抄书,我能绣帕子,以后赁院子的银钱就由我们母子俩自行承担,这样家里也能省下些银钱买粮。”
“平安从邓夫子口里得知,咱们宾州大旱,日后粮价肯定会疯涨,家中务必要尽早屯粮,我们在镇上也会囤,避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杜氏这番话都是在镇上就跟沈安商量好的,这会儿说起来完全不打一点磕绊。
窦氏想了想,把铜板推了回去,“既然这样,那这铜板也不必上交给公中,你们拿着在镇上买粮便是。”
杜氏哪里肯收,又把铜板塞到窦氏手上,“这是平安交代了要上交给公中的,您就拿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