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千层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是夜。

北静王水溶读完这首词,不禁胸怀激荡。

“好词!

真是好词!”

身后一人激动道:“还有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堪称千古一绝。”

水溶道:“何止是这两首,这诗集上的任何一首,都是上乘之作。

可见这静安居士和玉清先生两人,真真是不世出的大才!

若是有缘得见,此生也无憾了。”

“若真得知此人下落,王爷也不好相见的。”

“你是说这首《破阵子·为林如海赋壮词以寄之》?”

“正是。

看这首词,这位玉清先生似是林如海的旧识,亦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还在林如海离京时去送行。

此人是谁?”

水溶沉吟了一下,“天下承平日久,朝中上过战场的多半是先皇老臣……

你是说……”

“林如海是皇上钦点探花,又担任巡盐御史如此要职,深受皇上信任。

这位玉清先生既是先皇旧臣,却对林如海这位皇上的红人说什么要‘了却君王天下事’。

如此惊人之语,怕不是无的放矢。

所以奴才斗胆猜测,此一着,或是皇上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试试太上皇的反应。”

水溶思考片刻,“让人去那书坊查查这两人的身份。”

一连好几天,五柳居书坊几乎被购书的人挤爆。

张掌柜喜得眉开眼笑。

本来都已经要把这铺子给隔壁恒舒典做仓库了,谁又能想到仅凭一本诗集,就能让店铺起死回生。

不过话说回来。

这卖的银子……

六成是人家的!

自己能得多少还要看东家的脸色。

不行,得去找东家说说。

他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将书坊交给伙计看着,匆匆到了梨香院。

薛姨妈和薛宝钗正好也在等书坊那边的消息,听闻他来了,便让薛蟠招待他。

而她母女二人坐在里间,听着外面二人说话。

“东家,老朽此来,是为了……”

薛蟠道:“其他先不必说,书卖了多少钱?”

张掌柜道:“这几天下来,两千本是有的。

书坊太忙,老朽没仔细核对。”

“两千本是多少钱?”

“因是普通刻印,售价二两,约莫四千两银子。

不过畅销诗集初版价格较高,但盗版翻刻盛行后,市价可能降至五百钱。

所以咱们还得抓紧刻印才是。”

薛姨妈和薛宝钗在内间听了,不由欣喜。

张掌柜又道:“东家,不是老朽多嘴。

以这诗集的火爆,后续卖出两万两应该不是难事。

可东家却把其中六成给了别人,老朽实在不懂。

论理,这作者也无甚名气,就算是亲戚,给四成已是多了。”

薛蟠摆摆手,毫不在意道:“我薛蟠做事向来直来直去,就像那箭射出去不带拐弯。

何况那又是亲戚,我哪有脸去说这个。”

张掌柜还要说,薛蟠却只让他喝酒。

不多时喝得醉了,嘴里又混说些荤话,听得薛姨妈和薛宝钗直皱眉头。

好容易他两人喝醉了,薛姨妈让小厮将这两人扶出去。

宝钗道:“妈妈,我见二姐姐连首饰也没几件,不如先从家里拿一千两银子送过去。”

薛姨妈点点头道:“是这个道理,那你带两个仆妇给送过去。”

宝钗带人和银子还未到,平儿先到了迎春这边。

赵珏此刻正和迎春下棋,见她来了,便让迎春先招呼她。

迎春知道她必定是为了金凤的事情来的,便让入画和侍书先出去。

平儿拿出二十两银子,交到迎春手上,“这银子你且拿去,悄悄使人把那金凤赎回来。

昨儿我随二奶奶去看大太太,虽未见到她的面,不过听底下人说,她还气得厉害。

我想你平日这样温和的性子,多半不会惹她生气。

若是因为那诗集,不如先算了,等她气消了,你再去写不迟。”

迎春正待说话,外面入画说宝钗到了。

迎春赶紧将银子塞回平儿手中。

宝钗进来,先与两人见了礼,便笑着望向迎春道:“二姐姐,你的诗集如今可了不得了。”

赵珏听了,也竖起耳朵。

他虽对那诗词有信心,终究无法亲眼看到售卖,所以也是好奇。

平儿诧异地望着迎春,“怎么?诗集已经刻印了不成?”

宝钗道:“不仅刻印了,只这几天,就卖了两千多本。”

赵珏不住摇头。

神京城这些读书人都不识货吗?怎么才卖两千本?

然而平儿却是立即瞪大眼睛,一时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又望向迎春。

这还是平日那个怯弱怕事的二小姐吗?

而且还卖出多少?两千本?

二奶奶他们不是说根本不会有人买的吗?

她问道:“两千本大约是多少银子?”

宝钗看向迎春。

迎春立即会意,知道她在询问可不可以当着平儿的面说。

不过她却不敢做主。

好在赵珏马上告诉她可以说。

反正本就是要给迎春扬名的,迟早荣宁府都会知道。

宝钗道:“一本诗集是二两银子,现在是卖出两千本。

若按之前的商议,二姐姐可分得两千四百两银子。

不过五柳居那边还未核算清楚,所以我只先带了一千两银子来,给二姐姐应急用。”

说着,便有两个仆妇把银子抬了进来。

平儿见了,更是一句话说不出来。

自己这边攒了多少年才有这二十两的?

一年?三年?

她心中感叹,许久才拉着迎春的手说道:“姑娘这下不愁银子使了。”

迎春知道她话的意思,心中也委实感激。

三人又说了会话,平儿便回到王熙凤的院中。

王熙凤见了她模样,笑道:“银子又拿回来了是吧。

我知道那是你的一片好心,但我冷眼旁观,她极是个有主意的,未必肯收。”

平儿把银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你说的一半对,一半错。”

王熙凤奇怪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么叫一半对,一半错。”

平儿还未说,贾琏从外面进来。

王熙凤赶紧道:“快把银子收起来,他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

若被他看见,必然要了去。”

平儿前脚把银子收在袖子里,后脚贾琏就走了进来。

他一边走,一边抱怨道:“真真不让人省心。

我刚去老爷那里,想问问太太的病。

谁知人没见到,老爷又使人找我要银子。

说是看上一对骨扇,让我拿一千两银子。

我说现在手头紧,老爷就不高兴。

这两天还不知要怎么样呢。”

王熙凤见他气闷,便喊道:“善姐,快给二爷倒茶来。”

然而茶未倒来,王夫人跟前大丫鬟金钏忽地来了,说是贾政和王夫人让贾琏和王熙凤过去。

王熙凤笑道:“可知是为的什么事?”

金钏道:“回二奶奶,奴婢也不清楚,只听老爷一直说着什么‘静安居士’。”

平儿道:“奶奶放心,这事我清楚。”

贾琏和王熙凤立即望向她。

平儿道:“前次二姑娘写了诗集,又找了薛姨妈家的书房刻印出来。”

贾琏急道:“这事我知道,捡重要的说。”

平儿道:“二姑娘的诗集几天内就卖了两千多本,这静安居士就是她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