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星墟道种

林知暖跌落在星砂铺就的河滩上,耳畔轰鸣着不属于此界的潮声。她抬起手,腕间被青铜巨门划破的伤口正渗出暗金血液,血珠坠入星砂的刹那,竟在河面映出七十九个世界的倒影。每个倒影中都有个脖颈刻字的自己,有的正在渡劫,有的已成枯骨,最远处那个身影令她瞳孔骤缩——那人身着观测者的青铜战甲,手中提着的正是伏羲千手法相的残颅。

“第七十九号观测台……”她撑起身子,发现所谓的星砂实则是粉碎的世界核心。每粒砂砾都裹挟着某个修真文明最后的哭嚎,靴底触及的“地面”实则是无数坍缩的天地法则交织成的网。远处天际悬浮着九轮血月,月面上蚀刻的《连山易》卦象正缓缓转动,投下的红光将星砂河染成血色。

暗金血液突然沸腾。林知暖的脊骨迸发出星域图腾,那些图腾不再是皮肤上的纹路,而是化作实体缠绕周身——左臂盘踞着涿鹿战场的血煞虬龙,右肩栖着黄帝星斗凝成的玄鸟,后心处更浮起半卷《归藏易》的虚影。当她试图运转灵气时,惊觉经脉中流淌的竟是星砂与血煞融合的混沌真元,每次周天循环都在重写丹田处的道基。

血月突然裂开缝隙。十二道青铜锁链破空而至,锁链尽头拴着具三头六臂的观测者尸骸。那尸骸的六只手掌各持法器:刻满“篡”字血篆的轩辕剑、流淌星砂的刑天斧、由九黎巫咒凝成的困龙索……最中央的头颅突然睁开竖瞳,吐出的语言引发天地共振:“道种叛逆,当诛。”

林知暖足尖点地,星砂河炸起万丈狂涛。血煞虬龙与玄鸟虚影同时扑向观测者尸骸,混沌真元在掌心凝成柄暗金长枪。枪尖触及轩辕剑的刹那,七十九个世界的倒影突然重叠——她看见无数个自己正在不同时空与观测者厮杀,而每个世界的血月都在向此地投射杀机。

“破!”暗金长枪突然分解为星砂风暴。林知暖乘着风暴突进,右手指甲暴涨成五道血篆,狠狠刺入尸骸中央的头颅。竖瞳迸裂的瞬间,她听见七十九声惨叫在神魂中炸响,那些属于其他观测台的记忆如洪流灌入:

第三号观测台里,云奇手持弑仙剑自刎,血溅轩辕镜;第十五号观测台中,黎九化作青铜碑镇压蚩尤残躯;最清晰的画面来自第三十七号观测台——伏羲的千手法相正在啃食某个世界的核心,而青铜巨门外,无面玄衣的“无相尊者”正在冷眼旁观……

尸骸突然自爆。星砂河被炸出深渊,林知暖坠落时抓住根青铜锁链,发现链身刻满熟悉的“观”字血篆。当她的混沌真元注入锁链,血篆竟逆转为星域图腾,指引向深渊底部某处——那里悬浮着半截青铜碑,碑文记载的正是《归藏易》遗失的最后一篇。

碑文突然活化。每个文字都化作身披星砂战甲的武士,他们的面容与林知暖有七分相似,手中兵器流淌着混沌真元。为首的武士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九黎巫族的古调:“道种承劫者,可识此阵?”

星砂在武士脚下凝成逆反大阵。林知暖的脊骨图腾突然离体,在半空组成涿鹿战场的星象图。当她将混沌真元注入阵眼时,深渊底部突然升起九盏青铜灯——灯芯燃烧的却不是火焰,而是凝固的星砂,每粒砂砾中都囚禁着个观测者的魂魄。

“九灯照命,道种归真。”武士们齐声高诵。林知暖的暗金血液突然倒流,在眉心凝成枚星砂道种。当道种成型的刹那,七十九轮血月同时熄灭,深渊底部传来镜面破碎之声——黄帝的星斗残魂冲破封印,在半空组成指引星路的图腾。

观测者尸骸的残躯突然重组。六件法器融合成青铜巨钟,钟声震碎三万六千粒星砂。林知暖的混沌真元在钟声里失控,星域图腾寸寸崩裂,暗金血液从七窍喷涌而出。就在道种即将溃散时,深渊底部突然伸来只缠绕绷带的手——

那只手的主人身披残破巫袍,绷带缝隙间露出刻满困龙阵的皮肤。当他扯下青铜巨钟时,林知暖看见他脖颈处的“篡”字血篆正在渗血:“吾乃第二十四号道种承劫者,姜厌。”

血月重新亮起。姜厌的巫袍突然展开,露出胸口嵌着的半枚道种。那道种与林知暖眉心的产生共鸣,星砂河掀起狂潮,将青铜巨钟冲入深渊最深处。当钟声消散时,林知暖发现姜厌的右眼竟是颗星砂凝成的假目,瞳孔深处闪烁着第七十九号观测台的星路图。

“伏羲在每个观测台都埋下道种承劫者。”姜厌的绷带突然崩裂,露出被《连山易》禁制腐蚀的身躯,“我们是他剜出的恶念,也是他畏惧的变数。”他指尖点在林知暖眉心,两枚道种融合的瞬间,深渊底部升起座青铜祭坛——坛上插着的正是黄帝遗落的轩辕剑真品,剑柄处嵌着《归藏易》缺失的竹简。

观测者的咆哮从高空传来。林知暖握住轩辕剑的刹那,七十九个世界的倒影在剑身流转。她看见无相尊者的身影在某个倒影中浮现——那是个没有五官的玄衣人,手中托着的青铜罗盘正在重写星路图。当剑锋刺入祭坛时,星砂河突然倒灌苍穹,将血月染成混沌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