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过目不忘

十月初八,正式入冬的第三日,方才显露出了几分冬日真正的光景。

天不亮,便飘飘扬扬的洒下了一场小雪,但未及落到地面,便已全然融化。随着冬日暖阳升起之后,气温都跟着回暖了起来,独留下湿润的地面。

仔细将青石板清扫之后,杨方在其上铺上防寒的厚垫子,不过即便如此,生意却还是依旧无法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

初雪虽是柔弱,可却意味着冬日肃杀凛冽的一面即将真正到来,万物凋零,生灵蛰伏,气温也会一日赛过一日的寒冷,出行都会变得殊为不便,即便是记忆当中几千户的廮陶城,在此之后也仿佛进入了冬眠状态一般,街上的人流变得越发稀少。

但由于每家每户依旧需要生活,反倒会使得集市变得越加热闹,客流倍增的同时,不少城里的商号也会趁着这个时机去乡下兜售货品。

将最后一位客人送走,杨方收拾妥当,连同坐垫一同带回到了屋中。

取暖的壁炉已经点燃,再加上闲不住的杨心每日勤快的打扫,屋中温暖而温馨。

轻轻一吻,杨方将少女拦腰抱起,钻入了被衾当中。

当然,虽然昨晚由于时间的关系,的确有些意犹未尽,不过他如此做并非是为了此事,或者应该说是并非主要为了此事。

首要目标是——【熟练度:198/200】的识文断字。

尽管如今这个时代并没有科举选拔,但却依旧有一套官方的教育系统,从帝都雒阳的太学,设在郡治国都的郡学,以及县城之中的县学,甚至就连各乡,也都有三老、力田这样的分别负责教化启蒙、劝导农桑的吏员。

平乡不算繁华,但每年农忙之时也会由三老负责开设庠序,也就是官方开办的临时学校,义务教导适龄孩童识字启蒙的同时,也能顺便帮忙照看。

当然,说是义务,实际当中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并不是免费的,十条肉干的束脩之礼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掏得起的。

不过,也总有些人怀抱着和从前自己一般不切实际的期待,觉得自家孩子相比庠序内其他孩童读书识字更聪慧,便想着去搏一搏只论才学的茂才,妄图一步登天出人头地,咬牙用高价买几本晦涩难懂的经书回来,却不想在没有名师传授的情况下,根本就是如同天书一般,流畅读一遍都是奢谈,更别说读懂、读出名堂了。

这也使得,每到农闲秋后,总能听到有人打骂孩子的动静,没过几日,更是会多出几本旧书售卖。

而他手中这本捡漏的《文翁注书》不出意外亦是如此,原主人叫卖时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

即便此书著者文翁是蜀地名臣,更是兴设郡学庠序的教育大家,但毕竟注解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尚书》,虽然只是其中最为浅显的几篇,可毕竟是上古典籍,累述传抄更是使得出现了不少章节错漏,缺笔避讳的情况,莫说是在庠序勉强扫盲的孩童了,即便是杨方这个前世寒窗十年,这世又上过县学之人,读着都宛如天书,思索许久方才能勉强翻译成便于理解的大白话。

不过如此高难度也使得【识文断字】的熟练度增长飞速,能够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当中,到达即将再次突破的地步。

“明明我祖,万邦之君…这句好理解……”

【识文断字熟练度+1】

“此句……应是——鸣唬曷归瀤似裴?等我看看文翁的注解……”

良久,依照前后文以及注解,不断进行相近文字的排列组合尝试,杨方最终方才勉强确定了其原本含义。

与此同时,熟练度也终于艰难的再度增加。

杨方也瞬间感知到自己脑海当中仿佛有清灵之力流转,令他身心舒畅,内心空明旷远。

少顷,一切重归平静。

眼前的景象如常,杨方却是不由缓缓展露笑容。

因为他清晰的感悟到,伴随着【识文断字】突破到炉火纯青境界之后,他的头脑更加清明,思维也运转更快。并且最关键的是,唯有他方才能够看见的小字——

【技艺:识文断字(炉火纯青)】

【熟练度:1/400】

【特质:过目不忘!耳闻则诵,路见能书,依靠手不释卷的勤奋,你的记忆明显提升,凡书文过目则不忘。】

怀中的少女听他解出一句,却并不继续或是停止,而是有些呆愣的望着书本发呆,不由有些好奇,拿着白皙光洁的额头轻轻蹭着杨方的脖颈,柔声道:

“九郎,你在想什么呀?”

杨方正想试试新特质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光扫过刚刚读完的书页,将书本倒扣下,随后将怀中少女轻轻搂起,假装板起脸来:

“说起来,好久都没有考教你了,也不知道到底学得如何,有没有辜负为师的努力?来,将方才那一篇背诵一遍。”

听到杨方这话,少女俏脸当即开始发烫,上一次九郎以如此口吻和自己说话后的举动,她可是记得一清二楚,又怎么会听不出这话中的暗示之意,双腿都是不由发软。

不过,九郎每日费心教她,她自认也学得认真,也想证明自己的努力,当即噘起小嘴道:

“九郎欺负人,此篇可是有足足数百字,而且多是偏字、难字,只怕任谁来都背诵不来。”

杨方闻言,却是一笑,当即背诵了起来:

“太康失邦……”

少女当即拿起书本,在发现竟是一字不差之后,杏眸当中当即就浮现出闪亮的崇拜之色。

而更令她震惊的是,当杨方完完整整从头背诵过一遍之后,非但没有停下,而是在清了清嗓子之后,竟又是继续背诵起来:

“追可悔虽,德厥慎弗……”

听到这陌生但却又莫名熟悉的句子,杨心不由一愣,前后翻找,但却更为纳闷:

“九郎这背的又是哪篇?”

杨方却是不语,只是面露微笑,一味的背诵。

“莫非……”

听着越发熟悉,但却又殊为陌生的句子,她像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双眸一怔,随后慌忙望向方才那篇的后半部分。

“九郎竟是在倒背?!”

见她终于发现,杨方不再背诵,而是坐直了身子,语气故作高深道:

“如何……可愿认罚?”

少女噘了噘嘴,漂亮的脸蛋上难辨羞恼,声音酥软。

“心儿认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