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经济:如何开启后数字化时代
- (挪)安德斯·因赛特
- 2064字
- 2021-12-08 15:57:47
第二个制度谬误:致命的信息社会
“信息”这个词已经令人越发困惑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吗?是的。信息跟知识是同一个东西吗?不,它们基于两个考量。
首先,你知道的只是你懂了的东西。否则你也就是在死记硬背,再像个鹦鹉一样倒出来。这种程度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赢取16 000欧元的答题奖金可能是足够的。但是要想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就要求我们探究、评价和归总。
其次,信息不过是数据流,是在互联网时代暴涨形成的“水域”。信息是真是假,扭曲抑或杜撰,真相、谎言、虚构抑或兼而有之,均未可知。如果任由自己在这股洪流中被鱼龙混杂的信息淹没,不去筛选,不去有意识地反思,那就不会信息通达,而是为过多信息所累。
技术革命:社会的反应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信息社会的发展史。人类的语言越复杂细腻,能够传达的信息就越充分,无论其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抑或扭曲甚至杜撰。文字的发展,莎草纸、纸张以及最终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最实用的几个里程碑。我称之为致命的信息社会,就跟那个数字世界里最有名的错误提示一样:“404”——致命错误(fatal error)。
根据指数加速原理,利用新的技术收集和传播更多信息需要的时间将会越来越短。这类技术的每次出现都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变革。15世纪中叶约翰·古腾堡发明的西方活字印刷术就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在那之前,人们为了制作图书备份还要靠手抄。这是个艰辛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当社会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读会写,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生活在天主教修道院里的僧侣的时候。教会不大有兴趣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引发人们对教廷智性的怀疑。
古腾堡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350年后,这一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引发了巨大的效应:在巴黎,人们竞相走上街头抗争。贫穷且无权势却开明又进步的他们相当清楚自己的潜能,他们推翻了君主制,宣扬“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划时代的事件被通称为“法国大革命”。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古腾堡革命性发明的“法国反应”。
连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启蒙者莱布尼茨都确信,我们“一切可知”。最终无限的是人类汲取知识的能力,而有限的是知识本身。这一乐观主义也激励了法国的启蒙者德尼·狄德罗和让·勒朗·达朗贝尔。自1751年起,他们开始陆续出版堪称传奇的《百科全书》,这是一部有史以来人类知识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一套囊括逾40位作者、费时近30年、最终成册35卷的大部头。
回过头来看,他们的计划本身就已令人颇为动容,遑论那30多卷的成书。但如果他们在地下有知,他们会对网络时代致命的信息洪流做何评价呢?这肯定称不上理性的胜利吧,毋宁是向“稚拙”的倒退,那是一种他们希望通过其作品将我们解救出来的状态。诚然,我们今天可以有效地彼此交流,但长久以来,我们为绵延无尽的信息洪流(文字、图片、音频)所困。其数量远超我们可以接收的能力,更别奢谈加以处理。
智能手机是脑袋在裤兜里的延伸,听起来倒是挺了不起的,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多亏了互联网,我们眼前是取之不尽的信息,但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被教导要终身学习的人,也在逐渐变笨:我们所知的与我们可知的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远。掌握不了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类并评断这一技能的人,其每一次与互联网的接触,都会使之背负连带意识和理智合并沉沦的风险。
当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人们因其对我们原有世界的无限拓展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的承诺所吸引。不过,这一切早已被发现是个致命的谬误:许多在网上被作为真相来贩卖和笃信的事物,一旦到了现实世界,几乎所有人一眼就可以看穿它是伪造或胡说的。
虚拟世界里缺少的,正是通过物质和情绪上的经验对真实性或可靠性加以验证的可能性。那种感觉对我来讲具体是怎样的呢?那种感觉就像,当我用头撞向一块玻璃时,我会感觉到疼痛,而且再也不相信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在网络上我们容易过分轻信他人,那是因为缺乏朴素的确凿的现实验证。而在网上被我们作为真相和现实认可的东西,也会被我们天真地同现实世界关联起来。最终我们以为,互联网不过是物理世界的延伸。何等错误!
我们若能同其他人聊一聊,那么我们在区分现实和谎言的时候或许会少一点无助和轻信,只不过在与活生生的人展开真正的对话这方面,我们或多或少有些生疏了。在餐馆或公园里、公交车或地铁上,到处都是低着头、盯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数字控”。他们可以和周边的人交谈,但得先把头上的耳机摘掉;他们可以和同行者聊聊个人的旅行体验,但真实交流的欲望莫名就不见了。或许,消失的甚至包括切实利用手势、表情、音调和小道消息展开多维度交流的能力。
当互联网通过不断更新的信息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好的表象时,我们自身作为社会生物的一面却绝对在变糟糕。别人告诉我们的东西是否可信,我们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通常很快就能有所察觉。但在涉及互联网上传播的故事和段落时,我们要么无从判断,要么反应滞后。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互联网是大脑的延伸这种幻觉。那是人造的大脑,而非人类的大脑,它有自己的流程:它动用了所有的伎俩,诱导我们关停了大脑,令我们将真实的人类生活遗忘在物理世界里,让我们沉醉在机器里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