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思维导图速记小学生古诗词
- 卢龙斌 陈景龙
- 682字
- 2025-04-10 13:10:45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壹 《敕勒歌》创作背景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地方,叫敕勒川,那里居住着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他们叫敕勒人。每天,敕勒人都迎着凉爽的风,看看牛羊,开启忙碌充实的一天,到了晚上便回自己的家里——蒙古包休息。敕勒川背靠阴山,坐拥无垠草原,头顶穹庐蓝天,如此美景,就是每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很难不为之倾倒,于是一些热爱唱歌的敕勒人便把自己的家乡哼成歌谣,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贰 译文
敕勒族居住的大平原啊,就在阴山的脚下。天空像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一样,笼罩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辽阔无边。一阵风吹来,把草吹得低下头,吃草的牛羊时隐时现。
叁 简笔画古诗

肆 快速记忆
想象联想法:想象我们站在敕勒川的阴山下,仰望天空似穹庐,像锅一样笼盖四野。整个天苍苍,下面野茫茫,风一吹草低下了头,吃草的牛羊时隐时现。
伍 赏析
《敕勒歌》是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前两句交代了咏的对象——敕勒川,位于雄伟高耸的阴山脚下;接下来两句运用比喻,敕勒川的天空就像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一样,笼罩了辽阔的草原,营造出宽广无垠的画面感;最后用“苍苍”形容天空蔚蓝,“茫茫”形容草原无边,“见牛羊”体现牛羊肥美。整首民歌有技巧、有画面,语言写实自然,营造出敕勒川风景无限好,居民生活富足和谐的美好画面,歌咏了敕勒族人热爱家乡的情怀。
陆 作者介绍
《敕勒歌》是流行于北朝时期敕勒族一带的民歌,普遍认为是由鲜卑语翻译为汉语的,目前作者不详,仍在考证中。
柒 思维导图整理一图把握全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