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国服务型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1.3.1 中间服务需求深受制约

现如今,服务经济时代即将到来,服务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了诸多挑战。现阶段,很多生产性服务环节仍位于工农企业内部,生产性服务需求深受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制约,服务业企业发展深受影响。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不再适用,制造业亟需朝高端化、服务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在需求拉动、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因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大型服务企业要尽快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应对,促使大型服务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2012年,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之后连续四年名列GDP贡献首位。2015年,我国服务业较上一个周期增长341567亿元,在GDP中的占比首次突破50%。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升说明我国经济开始从工业时代迈进服务业时代。

在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224090亿元,增长了8.0%;而服务业投资增长了10.6%,其数额达311939亿元。两相对比可发现,无论是在投资的绝对量上,还是在投资增速上,服务业都远远居于第二产业之上。

另外,2015年,我国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6575家,其中服务类企业21459家,服务业在外资使用方面连续六年超过了第二产业。由此可见,相较于第二产业来说,服务业更受资本青睐,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

在产业发展方面,大企业是中坚力量。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服务企业500强总收入达271040亿元,首超制造企业500强。从2011年到2016年,服务企业500强平均增速12.97个百分点,相较于同期制造企业500强来说,高出了8.28个百分点。这种种迹象均表明,服务企业正在实力崛起,正在逐步超越制造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经济时代正在到来,服务企业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机,也亟需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挑战。

服务业属于一种衍生性产业,其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深受发展过程中中间需求的影响,中间需求增长快、释放好,其发展速度就快,发展质量就好。但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中间需求深受工业企业服务内置化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制约,使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发展从需求与市场源头上深受制约,使服务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

目前,很多企业依旧秉持“大而全”、“小而全”的原则建设产业链与价值链,企业将生产、销售、供应等工作集于一身,外包比重小、种类少,且主要集中在低端生产性服务领域,很多工业企业运行仍处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自我服务阶段,使我国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合作程度较低,两者之间以一种低级、低效的共生关系相维系。按照预设的发展轨迹,生产性服务应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而今却转变成了工业企业自我提供的服务,不仅使工业企业的发展运行深受影响,还使服务企业的成长发展深受制约。

长期以来,在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都对资源有着深深地依赖,粗放使用、暴利化使用,使中间性服务需求毫无立足之地。从理论上来讲,工业的繁荣发展能催生服务的中间需求,进而拉动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我国很多省份,优秀的服务企业都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比如工业大省河北、山西等。

在这些省份,即便服务业发展情况不好,仅依靠工业,其经济总量也不会太差。但是,近年来,这些省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频发,经济结构亟需转变,企业亟需转型升级。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服务企业。未来,在这些省份,服务企业将增添诸多活力,实现快速发展。但受人力资源不足的影响,服务企业的发展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

1.3.2 传统服务模式面临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互联网的发展,服务活动的部分属性被改变,使服务活动逐渐实现了独立化,使服务业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组织方式等深受影响,给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互联网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给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服务业发展有了新基因,服务变得触手可及、随处可见,低成本、高效率、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传统的商业模式被颠覆,受到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借助互联网,服务可跨时空实现,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传统渠道会逐渐被互联网渠道取代。随着网上购物、网上租车、远程教育等网络消费形式的落地与发展,线上汇聚的客户资源越来越多,实体店模式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比如,随着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的规范化,其影响力逐渐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开始由线下实体店朝这些网上商城转移,实体商店逐渐沦为网上商店的体验中心或者仓储中心,传统购物模式亟需转变。

近十年来,中商超百货企业在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中的占比逐渐下降。据统计,2005年,跻身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中商超百货企业有91家,之后逐年下滑。2015年,入围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中商超企业仅有42家,将近一半的企业被淘汰。

借助互联网,企业能以更经济便利的方式获取外部资源,使原有的分工协作体系发生改变,使传统的产业边界变得迷糊不清,使企业朝着平台化、跨界化的方向迈步发展,给传统服务业带来业内及跨界的双重挑战。

比如,滴滴打车等服务平台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经济便利的出租车服务,使传统的出租车服务模式深受影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给纸媒的广告盈利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促使其朝着内容及付费阅读的方向转型发展。

虽然这些新兴业态颠覆了传统企业,在资本的支持下实现了野蛮生长,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规范的企业运营、难以持续的商业模式的影响,这些新兴企业在渡过了野蛮生长期后被洗牌,很多新兴企业被淘汰,走向了破产、消亡的结局。比如,在电子商业专业网络平台与风投注资的作用下疯狂发展的小额信贷企业。2015年,我国P2P网贷交易额达11805.65亿元,同比增长258.62%。但其中很多小额信贷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其经营模式是否合法、是否正规深受质疑,使P2P行业自2014年下半年始就进入了洗牌期,很多企业倒闭、破产。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角度切入,提供产品——提供产品与服务——提供服务解决方案描绘了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制造企业开始朝着以服务为主导的方向发展。从20世纪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从销售产品转向了销售服务,开始借助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服务销售所产生的销售额与利润在总销售额与总利润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另外,Nike等制造企业开始采用外包模式或者将服务从产品中剥离出来的方式,集中精力研发新产品,生产气垫系统,搞好市场营销,对其他服务环节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制造业将实现智能化与服务化两条腿走路,将使服务企业的服务方式与内容深受影响。生产企业将从“以生产为中心”朝着“以服务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将从重视产品朝着重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发展。特别是在进入工业4.0时代之后,制造业不仅能实现全工厂互联互通、相互协作、全流程、高效率的智能制造,还能借助互联网将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联系在一起将云制造落地,颠覆制造企业的传统模式,使其从提供产品转向提供产品与服务,届时,产品生产、研发、制造、售后的边界也会变得日益模糊。

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买卖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转变成了融合共生关系,给服务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服务企业如何适应这种新型关系,助力制造企业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寻找发展机会与空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制造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之上,朝着高端化方向迈进时,势必要将服务内容剥离出来,届时,服务企业能否承接这些服务内容至为关键。

在智能制造与制造服务化全面发展之时,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与网络链构建的过程中找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一个与其成长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

1.3.3 外部动力作用逐渐减弱

在过去的十年间,推动我国服务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有三,分别是技术、需求和政策。现如今,对我国服务企业的发展进行细致观察可发现,这三大动力所发挥的作用正在改变,政策推动的力量正在逐渐变小,需求拉动的力量正在逐渐增强,在技术推动下,服务业或将由衍生性产业转向先导性产业。在这种变化形势下,服务企业能否快速适应备受关注。

首先,政策推动转向需求拉动。该变化在两大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一是受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外贸企业逐渐衰落;二是文娱企业和技术科技服务企业在需求拉动下快速发展。过去,受政策(优惠政策、扶持政策、企业经营自主权放开政策等)影响,一大批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崛起并迅速发展。当时,在我国服务业的大型企业中,外贸企业占比非常大,是其中的中坚力量。2007年,有137家外贸企业进入服务业500强榜单,占比27.4%。

但随着外贸行业全面放开,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国家政策推动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外贸企业盈利愈发困难。2016年,我国企业的平均净利率为8.16%,而服务业500强中外贸企业的平均净利率仅为0.89%,同时,进入服务业500强的外贸企业也减少到了116家。

与此同时,由需求拉动的文娱企业与科技服务企业崛起并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消费需求与中间需求的存在与发展,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刺激作用。2005年,在我国的A股上市企业中,文娱企业有18家,平均净利率为-7.9%;科技服务企业有2家,平均净利率为-10.01%。2014年,在我国A股上市企业中,文娱企业增长到了37家,平均净利率为14.25%;科技服务企业增长到了21家,平均净利率为9.32%。未来,这些在需求拉动下出现的服务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那些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服务企业会逐渐摆脱对政策的依赖,将目光投向需求领域。

其次,在技术推动下,产业结构逐渐改变,产业演进规律被打破。随着经济发展,作为过程性产业与衍生性产业的服务业将逐渐崛起并发展,其地位也会越来越高。比如,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物流企业,在技术的推动下,将演变成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型服务物流仓储企业,并充分发挥其粘合剂功能,由衍生性产业朝先导性产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