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机器立心(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
- 朱松纯
- 1441字
- 2025-07-03 17:11:22
推荐序二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与实践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核心技术,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朱松纯教授的这套书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次对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未来智能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是跨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技的著作。
朱松纯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何与现代科技,尤其是与人工智能领域相结合,以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找到一条既能保持人文精神又能推动科技创新的道路。
在《为人文赋理》中,朱松纯教授回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融合、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思想体系。朱松纯教授认为,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东方哲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朱松纯教授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哲学中“心”与“理”的概念,这是理解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关键。他提出,通过构建数理模型与体系架构,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思想具体化、现代化,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融合还能确保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文精神得到尊重和传承。《为人文赋理》是一部思想的探索之作。它试图解答如何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精神,以及如何让科技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福祉。朱松纯教授以其深刻的洞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在《为机器立心》中,朱松纯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AI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对于“大模型”热潮的思考,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于智能本质的探索。书中提出了“为机器立心”的概念,强调了在构建智能系统时,不仅要关注其数理逻辑(U体系),更要关注其价值(V体系)。朱松纯教授认为,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他进一步阐述了如何通过认知架构、价值函数、自我意识、社交智能等八个关键问题来构建符合人类价值的AI,即具有自我认知、社会交往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智能体。朱松纯教授还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四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通界”、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智测试”(TongTest),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TongVerse)。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朱松纯教授对于AGI的深刻理解,也为AGI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朱松纯教授的这套书不仅是技术著作,更带有深刻的人文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提出了一种实现AGI的具体路径,更重要的是,它启发我们思考人文与科技、人类与机器、价值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一套书能够启发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智能的本质。无论是AI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还是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套书中获得新知和启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和挑战,还能够激发我们对于智能未来的无限想象。在人工智能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科技服务于人类,如何让人类的文化和哲学指导科技的发展。
这套书是值得推荐的著作,它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为学术界提供宝贵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启发我们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层次思考,也为公众提供思考未来人机社会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