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节目组的震惊

时间在紧张的赛前准备中飞速流逝。距离第一期正式录制仅剩一周,节目组发出了硬性要求:

所有选手必须在48小时内提交第一轮比赛的曲目名称、完整歌词以及一份简单的demo小样。

这个消息在选手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胸有成竹,早就准备好了;有人抓耳挠腮,临时抱佛脚;也有人开始四处打探,想知道对手们会拿出什么杀手锏。

潘乐辰的宿舍里,摇滚男抱着电吉他疯狂扫弦,试图寻找最后的灵感火花;技术宅室友戴着降噪耳机,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编曲软件眉头紧锁;二胡哥则在一旁安静地擦拭着自己的宝贝二胡,表情凝重。

潘乐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

他面前放着一个简单的录音设备和那把木吉他。

他的表情很平静,眼神专注地看着屏幕上打开的文档,文档标题是两个字:《演员》。

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在他选定它作为初舞台曲目时,就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它完美契合了他此刻的心境——融合了原主被分手的痛苦屈辱、以及他自己对这场重生“角色扮演”的复杂感受。

那种带着自嘲、洞察、伤痛却又试图维持体面的情绪,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

他戴上监听耳机,手指轻轻拨动琴弦。

清澈而略带沙哑的嗓音,伴随着简单却精准的吉他分解和弦,在小小的宿舍空间里流淌出来: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

没有华丽的编曲,没有炫技的高音,只有最纯粹的人声和吉他,却精准地抓住了歌曲的灵魂。

那歌词里蕴含的深刻洞察与隐忍的痛楚,透过潘乐辰温和外表下透出的那份沉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沧桑感,被演绎得直击人心。

宿舍里其他三人的动作不知不觉都停了下来。

摇滚男忘了扫弦,技术宅摘下了耳机,二胡哥擦拭的动作也凝固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潘乐辰,眼神里充满了惊讶。

他们没想到这个外表帅气、据说靠关系进来的室友,一开口竟然是这样的…有故事感,有实力!

潘乐辰浑然未觉,他沉浸在自己的表达里,录制着那份简单的demo小样。

节目组音乐统筹办公室。

负责接收和初步审核选手歌曲素材的编导小李,正忙得焦头烂额。

邮箱里塞满了各种风格的demo,质量参差不齐。

他一边快速浏览着文件名,一边点开播放,往往听个十几秒就切到下一首。

“唉,又是套路化的情歌…”

“这个旋律抄袭痕迹也太明显了…”

“嗯?这个歌词有点意思…但唱功太垮了…”

“咦?潘乐辰?”小李的目光扫过一个名字,正是最近选手圈子里小范围流传的“关系户”。

他撇撇嘴,带着几分先入为主的轻视,点开了那个名为“《演员》Demo-潘乐辰”的音频文件。

耳机里流淌出的,是干净的木吉他前奏。

小李习惯性地想快进,但下一秒,那个温和却带着独特叙事感的男声响起:

“没意见,我只想看看你怎么圆…”

小李的手指悬在快进键上,顿住了。

他微微皱眉,耐着性子听下去。

随着歌词的推进,那句“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那精准的情绪拿捏,那蕴含在平静语调下的巨大张力,让小李的眉头越皱越深——不是嫌弃,而是难以置信的专注和震惊!

他忍不住把进度条拉回开头,重新完整听了一遍。然后,又听了一遍。

“嘶…”小李倒抽一口凉气,猛地摘下耳机,脸上写满了“见鬼了”的表情。

这歌词的深度!这旋律的抓耳程度!还有这演唱的感染力!

这特么是一个靠关系进来的草包能写出来、唱出来的?!

这水平,放在整个64强里都绝对是顶尖的那一拨!

他立刻拿起内线电话,声音都有些变调:“王总监!王总监!您快过来听听这个!B区选手潘乐辰交的歌!我…我觉得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一下这个选手!”

很快,音乐总监王振海,一个在业内以严苛和毒舌著称的老炮儿,皱着眉头走了进来:“小李,大惊小怪什么?又是哪个关系户写的垃圾让你受不了了?”

“不是垃圾!是…是金子!您听!”小李赶紧把耳机递给王振海。

王振海将信将疑地戴上耳机。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随着音乐的流淌,王振海脸上的不耐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凝重的神情。

他闭着眼睛,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拍。

当最后一句“其实台下的观众就我一个…”的余音落下,王振海沉默了几秒,才缓缓摘下耳机。

“这小子…叫什么名字?”他的声音有些低沉。

“潘乐辰!就是那个…高制片打过招呼的…”小李赶紧回答。

王振海眼神锐利:“高烽打过招呼,可没打过包票说他是天才!”他拿起桌上的歌词稿,又快速扫了一遍,眼神越来越亮,“这歌词…写透了!旋律也抓人!演唱…情绪到位,音准节奏无可挑剔,虽然demo简单,但底子太扎实了!这歌,绝对能爆!”

他猛地一拍桌子:“告诉导演组!重点关注这个潘乐辰!把他这首歌的舞台效果给我拉满!还有,关于他‘关系户’的那些闲言碎语,让负责选手管理的人注意点,别让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这实力,根本不需要什么关系!”

王振海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发现宝藏的兴奋。

潘乐辰的《演员》,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在节目组核心制作团队中掀起了意想不到的波澜。

原本的轻视和质疑,瞬间被惊艳和重视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