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寂静的蔓延

从2020年春天开始,“普罗米修斯之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全球最顶尖的圈层。极乐公司的股价如同坐上了火箭,各大媒体的头版充斥着关于“人类征服衰老”、“开启永生纪元”的溢美之词。“普罗米修斯之火”不仅是富豪和权贵们追逐的终极奢侈品,更成为了整个社会对未来科技寄予无限遐想的图腾。初期使用者,如日内瓦的银行家阿诺·博蒙特,他们的“逆生长”奇迹被广泛报道,成为了最有力的活广告。关节炎消失、慢性病指标恢复正常、精力充沛如同青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打消了人们最后的疑虑。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极乐公司欧洲研发中心,陈建宇的工作重心也从最初的风险评估转向了二代产品的优化和推广支持。每个月,他都会收到来自全球用户体验中心的汇总报告。反馈几乎清一色是正面的:精力恢复、慢性病痛缓解、生理指标年轻化……无数案例都在证明,“普罗米修斯之火”确实在兑现它那近乎神话般的承诺。公司内部洋溢着乐观和自信的气氛,高层们雄心勃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降低成本,让这“永生”的火焰燃烧得更旺,覆盖更广的人群。

陈建宇的生活也进入了一种平静而优渥的轨道。他和家人定居在研发中心附近的小镇,享受着阿尔卑斯山麓宁静优美的环境。他的父母,作为早期受益者,身体状况持续改善,精神矍铄。每次视频通话,看着父母红润的面色和日渐浓密的头发,他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感——他们真的完全掌控了自己释放的力量吗?但这种疑虑,在巨大的成功光环和日常的忙碌中,被暂时压到了心底。世界似乎正沿着一条光明的轨迹前进,而他是这条轨迹的主要绘制者之一。

到2022年底,“普罗米修斯之火”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初步下降,它的用户群体从中东的王室成员、硅谷的科技巨头,逐渐扩展到了发达国家的高级中产和专业技术人群。它俨然成为新时代身份、财富与健康的终极象征。社会上甚至开始出现围绕“火种使用者”的新型社交圈和生活方式。长寿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愿望,而是可以通过金钱和科技实现的具体目标。

然而,就在“普罗米修斯之火”的光环如日中天,即将迈入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一些极其微弱、如同水底暗流般难以察觉的信号,开始悄然浮现。

起初,这些信号淹没在海量的正面反馈和成功案例中,毫不起眼。陈建宇最早是在一些匿名的、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访问的用户体验论坛和加密社交群组里,捕捉到零星的异样声音。它们不再是关于身体机能的抱怨,而是指向更微妙的层面。

“感觉……生活好像有点褪色了?”一个匿名的早期使用者(ID:阿尔卑斯漫步者)写道,“健康当然好得没话说,精力旺盛,但我发现自己对以前很热衷的事情,比如登山、收藏古董,好像没那么大兴趣了。不是累,就是……提不起劲。”

另一条帖子则更加私密和难以启齿:“有人和我一样吗?和伴侣的关系……怎么说呢,好像变成了室友。不是不爱了,但就是那种激情,那种冲动,好像平淡了很多。我们才接受治疗三年多,按理说身体状态应该像年轻人一样啊?”

还有人形容自己像是“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世界”,情绪变得异常平稳,甚至可以说是“寡淡”。高兴的事不再欣喜若狂,难过的事也激不起太大波澜。生活变得健康、有序、长久,但也似乎……缺少了某种鲜活的质感。

这些零散的抱怨和困惑,很容易被归结为个体心理差异、生活环境变化或是“适应期”后的正常心态回落。在极乐公司定期的用户满意度调查中,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往往被更宏观的“健康改善”、“寿命延长”等指标所掩盖。偶尔有用户向客服反映类似问题,也多半会被引导至心理咨询,或被告知“这是个体现象,与‘普罗米修斯之火’无关”。

但陈建宇不同。作为核心研发者,他对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有着天然的敬畏。他知道,生命系统是一个精密的整体,对衰老通路的大幅度干预,不可能完全没有代价。只是这个代价是什么?会以何种形式显现?

起初,他只是将这些零星信息默默记录下来,并未过多在意。毕竟,相比于药物带来的巨大益处,这些“情绪波动”似乎微不足道。他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二代药物的研发上,目标是更高效、更安全、副作用更小——尽管当时所谓的“副作用”主要还是指治疗初期的轻微不适反应。

然而,当类似的反馈,尤其是关于“激情减退”、“亲密度下降”的描述,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长期用户(通常指接受治疗超过两年半到三年)中,以极低但持续不断的频率反复出现时,陈建宇内心的警报终于被触动了。

他想起了H7载体,想起了那些为了确保“稳定”和“长寿”而被精细调控甚至部分“静音”的基因簇。它们不仅仅与细胞衰老直接相关,也间接连接着调节情绪、动机、奖赏机制乃至性激素分泌的复杂网络。难道他们在追求“永生”的同时,无意中触碰到了人类情感和繁衍本能的基石?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阵寒意。这不再是简单的“情绪波动”,如果性欲——这种驱动物种繁衍的最原始、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开始系统性地消退,那将意味着什么?

他不能再忽视这些“噪音”了。

利用工作权限的掩护和家中高度加密的个人终端,陈建宇开始了一项秘密的、独立的数据挖掘工作。他不再满足于官方报告呈现的宏观数据,而是试图深入那些原始的、未经修饰的用户反馈文本和生理指标记录。他编写了特定的算法,筛选那些与“情绪低落”、“动机缺乏”、“性欲减退”、“激素水平变化”相关的关键词和数据模式。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公司的监控系统,像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探索的矿工,试图从看似完美的矿山中,挖掘出那可能存在的、致命的裂痕。他不知道自己会发现什么,但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湖面之下的暗流,已经开始涌动。而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大寂静”,其最初的、微弱的回响,或许就隐藏在这些关于“失去激情”的低语中。

夜深人静,阿尔卑斯山麓的小镇早已沉入梦乡。唯有陈建宇书房的灯光,如同黑暗海洋中的一座孤岛灯塔,固执地亮着。电脑屏幕上,无数匿名的用户数据如同奔流的星河,在他眼前快速闪过。他调动了自己所有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权限范围内能接触到的计算资源,日复一日,夜复一夜,进行着这场孤独的探索。

他对比了不同批次、不同地区、不同起始健康状况的用户数据,排除了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干扰因素,试图找到那根将“普罗米修斯之火”与“激情消退”联系起来的线。起初,结果是模糊的,相关性隐藏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和数据噪声之下,若隐若现,难以捉摸。极乐公司官方数据库的算法和模型,经过精心设计,更倾向于放大积极效果,而将这些负面信号归类为“无统计学意义”的随机波动。

但陈建宇没有放弃。他绕开了官方的分析框架,使用了自己编写的、更侧重于追踪长期微小变化的算法模型。他将焦点放在最早接受治疗的那一小批“开拓者”身上——那些使用“普罗米修斯之火”已经超过三年的用户。样本量不大,但他们是观察长期效应的关键窗口。

终于,在一个凌晨,当窗外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时,决定性的证据浮现了。

屏幕上,一条清晰的、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负相关曲线赫然出现。它明确无误地显示:随着“普罗米修斯之火”使用时间的累积,特别是在跨过三年这个门槛之后,用户体内与性腺功能相关的多项关键生理指标(如特定性激素水平、生殖细胞活力等)呈现出系统性的、进行性的下降趋势。同时,在他们提交的健康问卷中,“性欲减退”、“亲密关系满意度下降”、“快感缺失”等主观描述的报告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短期使用者。

冰冷的数据如同铁证,击碎了所有侥幸的心理。这不是心理问题,不是适应期,不是随机现象。“普罗米修斯之火”在逆转衰老、带来健康的同时,确实在缓慢地、但不可逆转地……侵蚀着人类最根本的繁衍本能和情感连接能力。

陈建宇猛地想起了当年研发后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情景。为了抢占市场先机,满足投资人和董事会对“奇迹”的迫切期待,原定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长期观察期被大幅缩短。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最终只对最早的核心试验组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密切观察。在那六个月里,“普罗米修斯之火”展现出的效果堪称完美,生理指标全面向好,没有任何明显的毒副作用,更不用说这种潜伏期长达数年的深层改变了。所有人都被初期的成功冲昏了头脑,那些对潜在长期风险的微弱担忧,被淹没在对“开启永生纪元”的狂热之中。他们急于将这“普罗米修斯之火”献给世界,却未曾预料到,火焰的阴影会以如此寂静而致命的方式蔓延。

原来,那些零星的抱怨,那些被压制和忽视的“噪音”,正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角。这场温和的、精神层面的“阉割”,或许只是开始。被“优化”和“稳定”了的人类基因组,在失去繁衍的动力和感受深刻情感的能力后,还能称之为“人类”吗?一个健康、长寿、但最终走向集体性冷漠和消亡的种族,真的是他们想要创造的未来吗?

巨大的恐惧和责任感如同两座大山,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他创造的奇迹,可能正将人类引向一条寂静的绝路。

他知道,这份报告一旦提交,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极乐公司视若珍宝的万亿市值将化为泡影,无数人的信仰和希望将随之崩塌,而他自己,很可能会被视为叛徒、麻烦制造者,甚至可能面临人身危险。公司高层绝不会允许这个“完美的裂痕”被公之于众。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来掩盖真相,让他闭嘴。

沉默,似乎是明哲保身的最佳选择。他可以将这些数据永远锁在加密硬盘里,继续扮演那个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享受优渥的生活,看着父母安享“普罗米修斯之火”带来的健康晚年。

但,他做不到。

窗外,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在晨曦中染上金色,圣洁而威严。陈建宇看着屏幕上那条缓缓下降的曲线,又抬头望向远方的雪山。科学家的良知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最终战胜了恐惧和私心。有些真相,必须被揭示,无论代价如何。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异常坚定。他开始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准备将这个足以颠覆世界的发现,通过内部最高级别的风险评估渠道,正式上报。

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但他知道,他必须这样做。为了那些已经接受治疗的人们,为了还未被卷入这场“完美风暴”的未来世代,也为了他自己曾许下的、用科技造福人类而非毁灭人类的初心。

寂静的蔓延,必须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