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粉红色的回忆

——夏小正和苏含涵“一日情”回忆录

夏小正

预告下,这篇回忆录春艳姐姐将客串两次,第一次出场在我去广州前,向她汇报我将和苏姐姐会晤的各种细节都已经安排妥当时,春艳姐姐惊叹号背后的反应估计跟听闻吴彦祖将迎娶我差不多,虽然我们确实好事将近……即使是借着其他行程的东风,但我还是打算第一时间要和苏姐姐在一起,我和她相识于各自在《中学生博览》留下的痕迹,共事于“好事之徒”,倾心于爱上同一个偶像剧男主角,然后……我就见到她啦!

“网恋”阶段互相发过丑照,她对我的评价是“居然蛮淑女的”。我颇为纳闷,心想粗话我说得还没你十分之一多呢。

她来接我,但如果要我们在人流中辨别彼此,估计还是有难度的,心电感应都不够。我提议给她带一本我们男神上的杂志,届时我就手持那本大面积杂志,人群之中,我最闪亮。

计划有变,一位热心的本地大叔和我同道,保证把我送到苏姐姐手中,于是我去短信“请注意一老一少,一男一女的组合”。

苏姐姐就是眼明心亮,风风火火地从地铁闸口出来就瞄准了我,自然地向大叔道谢,丝毫不扭捏羞涩。

真相揭露,我们海拔都在同一阶层,都算是局部肥胖界心安理得的贝类,都是中长散发……区别应该是比脸大她胜不过我,声音嗲得跟林志玲有一拼,而我的声音,和苏姐姐通电话,人家听到估计能以为是她男朋友吧。

这样看来,我“蛮淑女”是还挺“居然”的。

我在和苏姐姐坐地铁去觅食的过程中,本能地讲了好几个来自生活的段子,她很捧场地笑,不知道其他乘客是否多看了我们几眼。

当着我的面,她又恳切地评价“你比我想象得淑女多了诶”。

当地天气又闷又燥,如果我和苏姐姐的会面是一场相亲,这很妨碍我对这场爱情的好感度呢。我们午后相见,共同度过了一个下午和大半个晚上,一直到最后的分道扬镳,我们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从头到尾,我们吃的一点儿都不广州。先吃正餐,一大盆酸菜鱼,焖豆干,担担面,边吃边侃。

我才知道苏姐姐最大的人生爱好是吃,闷着头一边把一大坨菜往嘴巴里送,一边坦然笃定地表示“我吃到东西就会很开心,不管那么多的”。之后又表示“你看我,气质就是这么俗”。我沉吟,再联系到她微博上的签名是“我不是文艺女青年”,似乎也就想得通了。

我们的先决印象都是来自文字,不管是文章还是QQ聊天。文字隔着现实,就是那么美,我一直坚持这是网络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具象化到现实当中,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我就觉得苏姐姐是文艺女青年来着,或者再分门别类一些,像思维犀利一些的女公知,走简单粗暴路线,半点儿不矫情,并且反矫情。

她把自己和吃捆绑在一起,我忽而就觉得有点儿感动,说得俗一点,苏姐姐,你这是典型的热爱生活啊!

我不热爱生活,但我热爱热爱生活的人。

外面骄阳式微,热气顽固,我们坐在嘈杂人群中的高凳上继续侃大山。估计这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特别局促又特别明亮的下午。

这个时间段适合读书、看报、微吐槽,我们却开始地毯式谈话。这块“地毯”铺到了寝室生活、工作环境的领地、室友的奇葩、老板的变态、我们这种小蝼蚁的两难……耳边的各种谈话声中偶有粤语,再望望苏姐姐逆光的激昂的脸,摩卡咖啡滋溜滋溜沿吸管往上跑,忽然就觉得生活好难。

我又不喜欢吃,怎么办呢……

苏姐姐是找不到路才拐带我去星巴克喝咖啡的,出来一看时间尚早,还是执行第二计划,再去找她团购的鲜芋仙。

苏姐姐是个意志力行动力双强的人,意志力表现为她一定要吃,行动力表现为她一定要找到去吃的路。什么叫大城市?大城市就是让你找不到去吃的路。

各种百度,各种导航,各种地图指示……事后苏姐姐向春艳姐表扬我很好养,估摸着就是在她去“西天取经”的道上我不作为,她迷路我迷路,她迷茫我不迷茫,我就乖乖地站她旁边袖手旁观。

反正穿高跟鞋的人不是我哟。

估计是吃货的心感动了菩萨,我们跋涉许久后在地下商城找到了归宿,又开始了第三轮吃。不要问我具体吃了什么,好不好吃,这你得问苏姐姐,她不止一次叫嚣《中学生博览》的美食专栏就应该她写。

地下商城的氛围就是隐秘,我们的话题更加深入了,谈到了我们共同工作岗位的人事,给出其他作者的好评或坏话,当然主要是坏话。

春艳姐在这里又出镜了一次。苏:你打不打算去找春艳姐姐?

我:没办法吧……去东北的飞机票太贵了。

苏:同意……对了,她怎么不来大南方看我们?我:同意!

别看苏姐姐善于迷路,她也有极细的一副心肠,简直让我细思恐极。

我们本来吃着聊着,她毫无预警地,冷不丁地面色一肃,问我晚上去汇合的朋友不是第一次见面吧。

心脏里硌进了一块小石头,太惊险了,像是在被审问套话。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当然不是,熟得很,和苏姐姐你才算是第一次见呢。

这种感觉无法言喻,太微妙了。苏姐姐像是一个大家长的作风,盘问一下就能抽筋扒皮似的。但这样严密地关心我的安全,管教我的行动,让我有那么一点点地觉着,甜蜜。

对啊,就是甜蜜。

花城广场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人在唱稀奇古怪的歌,苏姐姐又叫嚣“应该让我上去唱,大家应该给我钱”。

其中有一首“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我太孤陋了,居然是第一次听,甜到发腻的女声,又俗又俏皮。

我问苏姐姐知道是什么歌吗,她说当然,我说给大爷我唱两句,她就真的唱了两句。像春晚舞台上赵本山让范伟走两步看看。并且,唱得蛮好。

这首歌叫《粉红色的回忆》,名字果真也俗。

广场很空旷,却没有风,我心里有点着急下一个行程,于是心静不下来,走成了一道风。

上了地铁,我和苏姐姐各自换乘,周围全是人,但忽然我就是孤身一人了。这跟早上自己一个人出发又不一样。

之前我跟苏姐姐说,街上说粤语的人很少呢,一点儿在外地的感觉都没有,一离开她,忽然地,就到了异乡。

人情似故乡。

虽然二十天前我们就开始筹划这次见面,但就像我们人生中所有的暑假一样,虎头蛇尾。

但怎么说呢,苏姐姐。我热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