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年的时光像溪水一样流过青溪镇。槐花开了又谢,紫藤爬满了苏老师家的院墙。十二岁的颜夏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柔韧的身段和优雅的举止让她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颜夏已经穿戴整齐,正在小镜子前扎头发。镜中的少女有着杏仁般的眼睛和柔和的鹅蛋脸,一条乌黑的麻花辫垂在脑后——这是苏老师要求的发型,说跳舞时不会妨碍动作。

“小夏,吃饭了!“林婆婆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来了!“颜夏将最后一根发卡别好,抓起书包冲下楼。

厨房里飘着粥香和腌菜的咸鲜味。林爷爷正在看报纸,林婆婆把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薯粥放在颜夏面前。

“今天不是要去县城参加舞蹈比赛吗?多吃点。“林婆婆又夹了一筷子酱黄瓜放在她碗里。

颜夏点点头,小口啜饮着热粥。七年过去,林爷爷和林婆婆看起来变化不大,只是鬓角的白发多了一些。而她自己,已经从那个五岁的小女孩长成了十二岁的少女。

“苏老师说几点来接你?“林爷爷折起报纸问道。

“八点。“颜夏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七点四十了,“她说县文化馆的舞台比我们平时练习的大,要早点去适应。“

林婆婆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包裹:“带着路上吃,是你最喜欢的豆沙包。“

颜夏刚要道谢,门外就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她三口两口喝完粥,抓起包裹和书包就往外跑:“苏老师来了!我走了!“

“比完赛早点回来!“林婆婆在身后喊道。

门外停着一辆略显陈旧的黑色轿车,苏老师——现在颜夏私下还是习惯称她为苏婆婆——穿着素雅的灰色套装站在车旁。岁月似乎对她格外宽容,五十五岁的她依然保持着舞者的挺拔身姿,只是眼角的皱纹深了一些。

“没迟到,不错。“苏老师看了看手表,满意地点点头。

颜夏钻进副驾驶,系好安全带。车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和苏老师身上的气息一样令人安心。

“紧张吗?“车子驶出镇子时,苏老师突然问。

颜夏摇摇头,又点点头:“有一点。毕竟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

苏老师嘴角微微上扬:“以你的水平,只要正常发挥就没问题。“

这是极高的评价。七年来,苏老师对颜夏的要求近乎严苛,一个动作练上百遍是常事,但从未吝啬过指导。颜夏知道,这是老人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方式。

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两旁的稻田泛着金黄的波浪。颜夏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思绪飘回这些年与苏老师的点点滴滴——

六岁那年冬天,她发着高烧仍坚持去上课,结果晕倒在把杆旁。苏老师背着她跑了两里路去看医生,整夜守在床前。

八岁时第一次登台表演,她在后台紧张得直哭,苏老师用粉笔在她手心画了个小太阳:“带着我的勇气上台。“

十岁那年,她偶然发现苏老师深夜独自在练功房跳舞,那支从未教过她的《涅槃》美得令人心碎。第二天,苏老师红肿着眼睛教了她这支舞。

“到了。“苏老师的声音将颜夏拉回现实。

县文化馆比颜夏想象的要宏伟得多。白色的大理石台阶,高大的玻璃门,门口挂着“全省青少年舞蹈大赛“的红色横幅。一些参赛选手和家长已经等在门外。

“苏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颜夏转头,看见周景阳朝他们跑来。十二岁的男孩长高了不少,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和蓝色背带裤,浓眉下是一双明亮的眼睛。

“阳阳?你怎么在这儿?“颜夏惊讶地问。三年前周景阳随父母搬去县城后,他们见面的机会少了很多,但一直保持通信。

周景阳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调皮的小虎牙:“我特意来看你比赛啊!我爸开车送我来的。“他指了指不远处正在停车的周大勇。

“你们认识?“苏老师挑了挑眉。

“我们是好朋友。“颜夏解释道,“周景阳以前住在青溪镇。“

苏老师点点头:“叙旧可以等比赛后。颜夏,我们该去报到了。“

比赛过程像一场梦。站在聚光灯下,颜夏跳的是苏老师改编的《春之祭》。音乐响起时,所有的紧张都消失了,她的身体自动记起每一个动作——旋转、跳跃、伸展,仿佛灵魂与音乐融为一体。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如雷。颜夏鞠躬致谢,在刺眼的灯光中隐约看到评委席有人擦眼泪。

后台,苏老师罕见地给了她一个拥抱:“跳得很好。“

周景阳挤过人群找到她时,颜夏刚换好便装。“你太棒了!“男孩兴奋地说,“我敢说你肯定是第一名!“

颜夏笑着摇摇头:“结果要下午才公布呢。“

“我请你吃冰棍庆祝一下吧!“周景阳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我爸给的零花钱。“

文化馆旁边的小卖部门口,两人坐在长椅上分享一根红豆冰棍。夏末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

“对了,我有东西给你。“周景阳突然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木盒,“生日礼物。虽然迟了两天。“

颜夏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精巧的木雕小人——一个正在跳舞的女孩,裙摆飞扬,栩栩如生。“这是...我?“她惊讶地问。

周景阳点点头,耳朵有点红:“我跟着木工师傅学了三个月才雕出来的。不像的地方你别介意...“

“很像!谢谢你,阳阳。“颜夏小心地将木雕放回盒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前世的她从未有过这样的朋友。

“其实...“周景阳突然变得吞吞吐吐,“我爸妈决定送我去省城读书,下周就走。“

颜夏手中的冰棍差点掉在地上:“这么突然?“

“我爸的杂货店在省城开了分店,生意很好,他们想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周景阳低头用脚尖划着地面,“我会给你写信的。“

颜夏感到一阵失落,但强颜欢笑道:“省城好啊,以后我去省城比赛就能找你玩了。“

下午的颁奖典礼上,颜夏果然获得了少儿组第一名。当主持人念出她的名字时,苏老师紧紧握了一下她的手:“去领属于你的荣誉吧。“

回程的车上,奖杯在颜夏膝上闪闪发亮。苏老师一反常态地健谈,点评着其他选手的表现。但当车子驶入青溪镇时,她突然沉默下来。

“老师,怎么了?“颜夏敏锐地察觉到异样。

苏老师将车停在路边,深吸一口气:“颜夏,你知道为什么我这么严格地要求你吗?“

颜夏摇摇头。

“因为你让我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苏老师望向远方,眼神飘渺,“五十年前,我也曾像你今天一样,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掌声。“

颜夏屏住呼吸。苏老师极少谈起自己的过去。

“我曾经是省歌舞团的首席,去过很多国家演出。“苏老师的声音很轻,仿佛在自言自语,“直到那篇报道出现,说我靠不正当关系获得角色...“

颜夏的心揪紧了。前世苏婆婆从未详细说过这件事。

“谣言像野火一样蔓延。“苏老师苦笑一下,“没有人关心真相,只愿意相信最肮脏的故事。我离开了舞台,来到这个小镇隐居。“

一滴泪水从老人眼角滑落。颜夏轻轻握住她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

“今天看到你跳舞,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可能——如果当年有人相信我,如果我坚持下去...“苏老师擦了擦眼睛,“好了,不说这些了。回家吧,林爷爷林婆婆一定等急了。“

那天晚上,颜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床头柜上的奖杯和周景阳送的木雕小人上。她轻轻拿起木雕,指尖抚过精致的纹路。前世的她直到十五岁才第一次收到礼物,而现在...

窗外传来低沉的说话声。颜夏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看到院子里苏老师和林爷爷林婆婆站在一起,神情严肃地交谈着。

“...太像了,老林。“苏老师的声音飘上来,“不仅仅是舞蹈天赋,她今天说的一些话...就像知道我的过去一样。“

林爷爷叹了口气:“这孩子一直很特别。记得她五岁时就会说一些奇怪的话...“

“你们觉得...“林婆婆的声音压得更低,“她会不会是...那个孩子的转世?“

颜夏的心猛地一跳,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窗帘。

“别胡说。“林爷爷的语气变得严厉,“这种事情...“

“我只是觉得太巧了。“林婆婆辩解道,“同样的名字,同样的天赋,甚至知道小雨的事...“

小雨!颜夏几乎惊呼出声。这是前世她在养老院的小名,只有老人们才这么叫她。难道...老人们真的记得什么?

三人又低声交谈了一会儿,最后各自回屋。颜夏回到床上,思绪万千。如果老人们真的带着某种记忆,那她的重生就绝非偶然...

一周后,周景阳离开青溪镇去省城读书。临行前,他骑着自行车来到林家,送给颜夏一本精美的日记本。

“以后我们写信就用这个,“他说,“我一本,你一本,这样我们的故事就能记在一起了。“

颜夏接过日记本,封面上烫金的蝴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会好好珍藏的。“她承诺道。

周景阳挠挠头,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绳手链:“这个也给你。我奶奶说红绳能保佑人平安。你...你戴着它,就像我在旁边一样。“

颜夏认出了这条手链——前世的周景阳也曾送过她一条几乎一模一样的红绳。她感到一阵眩晕,时空仿佛在这一刻重叠。

“谢谢。“她轻声说,让周景阳帮她系在手腕上,“到了省城要照顾好自己。“

“嗯。“周景阳点点头,突然上前一步,飞快地抱了她一下,然后红着脸跳上自行车,“我会想你的!“

颜夏站在原地,看着男孩的身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小路尽头,手腕上的红绳在风中轻轻摇曳。

秋天来临的时候,林爷爷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咳嗽不止,镇上的医生开了药也不见好转。颜夏看着林婆婆焦急的样子,想起了前世林爷爷也曾有过类似的症状。

“婆婆,“她小心翼翼地说,“我...我听说过一个方子,也许对爷爷有用。“

林婆婆惊讶地看着她:“什么方子?“

“梨子炖川贝,加一点蜂蜜。“颜夏回忆道,“还有...白萝卜榨汁,可以止咳。“

林婆婆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颜夏说的做了。三天后,林爷爷的烧退了,咳嗽也减轻了许多。

“小夏,你这方子是从哪学来的?“康复后的林爷爷好奇地问。

颜夏支吾着:“就...就书上看到的。“她不敢说这是前世养老院的李中医教她的。

林爷爷和林婆婆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但没有追问。

冬天来临前,颜夏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找到镇上其他几个跟苏老师学舞的孩子,提议为老人们办一场演出。

“我们可以跳《采蘑菇的小姑娘》,苏老师教过我们的。“她兴奋地说,“就在镇上的小礼堂,邀请所有的爷爷奶奶来看!“

孩子们都很支持这个主意。他们秘密排练了两周,直到演出前一天才告诉苏老师。

“胡闹!“苏老师的第一反应是生气,“没有充分准备就上台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可是苏老师,“颜夏恳求道,“我们练得很认真了。而且...老人们一定会开心的。“

苏老师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明天下午我要先检查一遍,不合格的节目不能上。“

第二天检查时,苏老师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还行,勉强及格。“

演出当天,小礼堂挤满了镇上的老人。颜夏站在后台,透过帘子的缝隙看到苏老师坐在第一排,旁边是林爷爷林婆婆和张爷爷王婆婆他们——全都是前世养老院的老人,现在年轻了二十岁的样子。

音乐响起,孩子们欢快地跳上舞台。颜夏作为领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当她旋转时,余光看到苏老师悄悄擦了擦眼角。

演出结束后,老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张爷爷甚至站起来喝彩:“好!跳得好!“

苏老师走上舞台,罕见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天,你们不仅跳出了舞蹈的美,更跳出了对长辈的敬意。我为你们骄傲。“

那天晚上,颜夏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看到苏老师哭了。我想,她终于原谅了年轻时的自己...“

窗外,月光如水。颜夏摩挲着手腕上的红绳和床头柜上的木雕小人,心中充满了一种奇特的安宁。无论这场重生背后有什么秘密,此刻的她,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