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破局之策与艰难筹备

危机明晰,举国震动

当慕容轩将岛国与北方游牧部落、西梁国勾结欲进攻大胤朝的证据呈现在朝堂之上时,整个大胤朝廷顿时炸开了锅。皇帝面色凝重,满朝文武大臣皆面露惊惶之色。此前对慕容轩有所质疑的大臣们,此刻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再无一人敢轻视这即将来临的危机。

“诸位爱卿,如今我大胤朝面临三国联合之危,切不可慌乱。当务之急,是商讨出应对之策。”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群臣,试图从众人脸上寻得一丝破局的希望。

慕容轩率先站出,朗声道:“陛下,三国联合,来势汹汹,但我大胤朝也并非毫无胜算。我们需先稳定民心,让百姓知晓朝廷已有应对之法,以免引起恐慌。同时,加强边境防御,调派精锐部队驻守关键关卡,坚壁清野,使敌军难以轻易推进。”

兵部尚书紧接着说道:“陛下,还需加紧筹备粮草、兵器等军需物资。此次敌军众多,持久战在所难免,充足的物资储备是胜利的基础。”

其他大臣也纷纷建言,有的主张加强外交斡旋,分化三国联盟;有的则提议发动百姓,组织民兵协助防守。一时间,朝堂上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皇帝听着大臣们的建议,心中逐渐有了主意。他看向慕容轩,说道:“慕容轩,朕命你全权负责军事防御,务必守住我大胤朝边境。其他大臣各司其职,全力配合,筹备物资、安抚民心等事务,不得有误。”

“臣遵旨!”慕容轩领命,心中深知责任重大。退朝后,他立刻奔赴军营,着手军事部署。

军事布局,严阵以待

慕容轩来到军营,即刻召集各路将领,展开军事会议。他在营帐内的地图前,详细分析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

“北方游牧部落擅长骑兵突击,必定会从北方草原一带长驱直入,我们需在险要之地设置重重障碍,如壕沟、鹿角等,减缓其骑兵冲击速度。同时,安排强弓劲弩手在两侧埋伏,待敌军靠近,给予致命打击。”慕容轩指着地图上北方边境的地形说道。

对于西梁国,慕容轩分析道:“西梁国多步兵,且擅长攻城。他们可能会从西边边境的城镇入手,我们要加固城池,储备大量的箭矢、滚木礌石等防御器械。此外,派出小股精锐部队,骚扰其后方补给线,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而对于岛国,慕容轩皱起眉头,道:“岛国以水军见长,他们定会从沿海登陆。我们要加强沿海防线,增设瞭望塔,密切监视海面动静。组建一支水军,虽短时间内难以与岛国精锐水军抗衡,但可起到骚扰和预警作用。同时,在沿海地区布置火炮,待敌军靠近,给予迎头痛击。”

将领们纷纷点头,对慕容轩的部署表示认同。随后,他们各自领命,奔赴各自防区,按照慕容轩的指示,紧张有序地进行防御准备。

慕容轩则亲自巡视各防线,督促工程进度,鼓舞士兵士气。他深知,此次战争关乎大胤朝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到一处,他都对士兵们说道:“兄弟们,我们身后就是大胤朝的万千百姓,我们绝不能让敌军踏入我们的国土半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击退敌军!”士兵们听了慕容轩的话,士气大振,纷纷表示愿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

江湖助力,情报先行

宇文烈在得知危机后,也在江湖中积极行动起来。他以“铁血盟”为核心,联合江湖联盟,发动江湖豪杰,为大胤朝收集情报。

“铁血盟”成员利用他们在江湖中的人脉和眼线,深入三国境内。有的伪装成商人,在各国的城镇中打探消息;有的则扮作流民,混入敌军营地附近,观察敌军的兵力部署和动向。

宇文烈还安排了一批擅长追踪和潜伏的高手,专门盯梢那些与三国勾结的内奸势力。在他们的努力下,陆续揪出了一些隐藏在大胤朝内部的奸细,挫败了多起敌军的情报刺探行动。

同时,宇文烈组织江湖联盟中的各路高手,对大胤朝的边境守军进行武艺培训。他们将江湖中的一些精妙格斗技巧传授给士兵,提高士兵们的近身作战能力。

“大家听好了,在战场上,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这些技巧能让你们在关键时刻多一分胜算。”宇文烈亲自示范,将一套凌厉的刀法展示给士兵们看。士兵们看得目不转睛,纷纷认真学习。

此外,宇文烈还带领江湖豪杰协助运输粮草和物资。他们利用江湖中的小道和秘密通道,避开敌军可能的截击,确保物资能够安全送达前线。在这过程中,宇文烈与慕容轩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收集到的情报传递给慕容轩,为其军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民生维稳,共克时艰

苏婉儿在京城全力投入到稳定民生的工作中。她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心,大胤朝才能上下一心,共同抗敌。

苏婉儿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向百姓们说明当前局势以及朝廷的应对策略,安抚百姓的恐慌情绪。她亲自走上街头,对百姓们说道:“乡亲们,虽然我们面临着敌人的威胁,但朝廷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大胤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战胜敌人。大家不要恐慌,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

为了保障百姓的生活,苏婉儿协调各方资源,稳定物价。她严厉打击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商人,确保粮食、生活用品等物资的正常供应。同时,她鼓励百姓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妇女们制作军衣、军鞋,让百姓们以实际行动支持前线战事。

在苏婉儿的努力下,京城百姓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生产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百姓们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朝廷,为保卫大胤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些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军,希望能奔赴前线,杀敌报国。

此外,苏婉儿还关注到了战争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她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为那些因战争失去亲人或家园的百姓提供帮助。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苏婉儿用自己的行动,让百姓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也为大胤朝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交斡旋,分化联盟

在军事防御、江湖助力和民生维稳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大胤朝也没有放弃外交斡旋。皇帝派遣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分别前往北方游牧部落、西梁国和岛国,试图分化三国联盟。

前往北方游牧部落的使者深知游牧部落生性豪爽但注重利益,便对部落首领说道:“大汗,您与西梁国、岛国联合攻打我大胤朝,看似能分得一杯羹,但实际上,西梁国和岛国觊觎的是我大胤朝的土地和财富,而您的草原与大胤朝边境接壤,一旦他们得手,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您的部落。不如与我大胤朝合作,我们可以开放边境贸易,给予您诸多优惠,这样既能让您的部落富足,又能避免战争的损失。”

在西梁国,使者则分析道:“陛下,您与北方游牧部落和岛国联盟,可曾想过,战后如何瓜分利益?北方游牧部落和岛国与您相距甚远,若他们独占好处,您又当如何?况且,我大胤朝与您相邻,一直以来和平共处,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对两国百姓皆有好处。”

而前往岛国的使者则强调:“岛国陛下,您远在海外,对大胤朝情况未必完全了解。大胤朝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若贸然进攻,必定会陷入持久战。届时,您国内空虚,若有他国趁机来袭,后果不堪设想。不如与我大胤朝建立友好关系,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虽然外交使者们费尽口舌,但三国态度不一。北方游牧部落首领虽有所动摇,但并未立即做出决定;西梁国则犹豫不决,在利益与风险之间权衡;而岛国国王则认为大胤朝是在虚张声势,坚持进攻计划。

大胤朝的外交斡旋能否成功分化三国联盟?在军事、江湖、民生等多方面筹备的同时,面对态度不一的三国,慕容轩、宇文烈和苏婉儿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关乎大胤朝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故事在这紧张而充满变数的氛围中继续扣人心弦地发展着……

备战尾声,风暴将至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胤朝的备战工作进入尾声。边境的防御工事已基本完工,一道道壕沟纵横交错,高大的城墙焕然一新,城墙上摆满了各种防御器械。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士气高昂,时刻准备着迎接敌军的到来。

在沿海地区,新组建的水军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已初步具备作战能力。瞭望塔上,士兵们日夜瞭望,警惕着海面的动静。火炮被安置在关键位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大海,仿佛在向即将来犯的岛国水军示威。

江湖豪杰们收集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慕容轩手中,让他对敌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协助运输的粮草和物资也及时送达前线,为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京城内,百姓们积极支持战争,社会秩序井然。生产活动有序进行,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苏婉儿组织的救助机构也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为那些受到战争影响的百姓送去温暖和帮助。

然而,大胤朝的外交斡旋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北方游牧部落虽然有所犹豫,但在西梁国和岛国的不断劝说下,最终还是决定参与联合进攻。西梁国在权衡利弊后,觉得与两国联合进攻或许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也坚定了参战的决心。岛国则对大胤朝的警告置若罔闻,认为大胤朝只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三国联军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对大胤朝发动全面进攻。北方游牧部落的骑兵在草原上集结,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西梁国的步兵方阵整齐排列,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岛国的战船也已扬帆起航,向着大胤朝的沿海地区驶来。

大胤朝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慕容轩、宇文烈和苏婉儿站在各自的岗位上,神情凝重。他们知道,战争的风暴即将来临,大胤朝的命运悬于一线。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又将如何带领大胤朝冲破重重难关,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故事在这暴风雨前的宁静中,愈发紧张刺激,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接下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