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
- 苏鑫
- 1871字
- 2025-04-22 17:13:06
前言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3.19—2018.5.22)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代表性的犹太作家,是少数仍健在其作品就被收入“美国文库”[1]的作家之一。罗斯十多年前就曾多次被预测为诺贝尔文学奖最有竞争力的热门得主,但却一次次与其失之交臂。当然,我们从事文学研究固然要看所研究作家的名气,但更应该看重的是这位作家究竟写了哪些传世的杰作,罗斯虽然与诺贝尔奖无缘,但是并不说明他的创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国内外学者高涨的研究热情足以证明其价值所在。美国国内成立有“罗斯研究社区”(Philip Roth Society),几乎汇集了所有的罗斯研究资料,为罗斯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以讨论的网络社区(Facebook),该组织定期出版刊物《罗斯研究》(Philip Roth Studies)(包括电子杂志和纸质杂志),对罗斯作品进行主题研究或比较研究,推出了许多优秀的研究论文。在我国国内学术界对罗斯的研究是当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仅2010年至2014年国内以罗斯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就超过了10篇[2],研究的角度非常广泛,有针对后期创作的研究,有创伤叙事研究,有大屠杀记忆研究,有身份问题研究,有公共视域的社会批评研究等,这些研究者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罗斯未被常人发现的潜在价值。可见罗斯研究正在逐步深化和细化。本人的研究也正是在不断吸纳国内外同行的意见,深入思考,进而积极参与讨论的研究中得到的结果。
本课题最初的着眼点是如何能够串联起罗斯漫长的创作历程以及众多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国内研究比较重视单部作品以及某一阶段内的创作所呈现出来的特点,缺少一种整体性的理解,很容易导致认识上以偏概全。本人博士期间主要针对罗斯创作观念以及整体创作特点进行把握,从而对罗斯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先期的理解和研究还较为浅显,仍停留在作品内容和艺术层面,就决定继续开拓罗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中发现,要想深入理解罗斯,必须要结合他自身的文化身份特点,因为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罗斯始终被认为是犹太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同时又是最具有美国性的犹太作家。罗斯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与美国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族裔身份政治相契合,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因此本课题提炼出一条贯穿罗斯创作历程的主线——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认为罗斯是一位深入历史之中探寻身份的书写者,身份探寻和历史书写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中。罗斯的身份探寻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即从身份的焦虑到身份的探寻和反思,而历史书写则是身份探寻不断深入的结果,展开形式扩及三重空间:犹太历史、美国历史以及个人历史,其中个人历史沉浸于犹太历史和美国历史之中,使得三重历史空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成为罗斯身份的来源和探寻的主要构成部分。罗斯的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密切关联,身份探寻深入历史的空间,而对历史的想象又丰富了罗斯身份探寻的深度和广度,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的紧密结合赋予罗斯创作以独特的深层意蕴。
本课题以罗斯的身份探寻和历史书写为内在主线,本着连续和嬗变的原则,兼顾年代顺序和作品创作主题,聚焦罗斯的三种主要身份: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这也是本课题最主要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分析罗斯身份探寻的起点以及对美国身份、犹太身份和作家身份的最初认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身份并非割裂,而是具有逻辑上的对立关系,并在多种途径上发生联系,交织在一起。第二章深入身份与历史的关系,探究身份在不同历史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和罗斯对两者关系的基本认识,主要是跟踪罗斯不断变化的对立语境,勾勒出罗斯创作的断点和交叉点,体现罗斯身份观念的形成以及自我修正。第三、第四章展现更为具体的犹太民族历史和更为宏观的美国历史全景,指出罗斯从关注单一、具体、确定的民族身份到承认公共场合中身份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最后回归历史中受伤的身份,强调身份不仅是叙述者的建构,更是复杂的历史产物。第五章总结引申罗斯历史书写的多重文化意蕴,强调罗斯历史书写的意义和价值。
[1] “美国文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出版社,由一批学者和评论家发起,成立于1979年,依靠各种私人捐助、基金会资助,是一家非营利性出版社。“美国文库”所收的作者大都是已经过世的、在美国文学史上已经盖棺定论的经典作家。迄今30年来,只有三位作家在活着的时候其作品被收入“美国文库”:索尔·贝娄、尤多拉·韦尔蒂和菲利普·罗斯。
[2] 高婷、薛春霞、姜振华、苏鑫、孟宪华、金万锋、申劲松、文圣、曲佩慧、胡蕾、洪春梅。2016年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中,洪春梅、薛春霞博士获得立项,分别是“以菲利普·罗斯为个案的后大屠杀时代犹太小说创伤叙事研究”和“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都直接或间接以罗斯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