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敏锐的政治嗅觉
- 大秦:继位赵王,对手始皇帝
- 子月啦
- 2117字
- 2025-04-07 12:00:07
“禀王上,虞相国带到。”
楼昌来复命。
“先生入座。”
赵恪起身,以示对老师的敬意。
正是虞先生的用心教导,时至今日,积累起大量学识,涉猎书写,政治,国家起落等方面。
因此,感激在这个时代的老师。
“如今成君臣,王上理应称为卿,或是卿家。”
虞信小快步迈近。
“十年间,寡人的称呼向来如此,先生何时变得迂腐?”
赵恪反问道。
“老臣便逾越了。”
尊敬如故,虞信顿感慰藉,自己教到一个好学子。
“方才,寡人任命宗室的赵葱,为禁卫军右将军。”
赵恪提及方才的任命。
“护卫王上身侧,是得确保掌控手里,不为他人所趁。”
虞信赞成这么安排。
身边无可用的人,势力单薄到为零,十分不利今后的执政。
自己虽成相国,是君王的心腹,终究属于外朝,无法及时提供帮助。
内外皆有班底,方能形成合力。
“上次奉先王之命,恐吓考验寡人的任嚣,则升任都尉。”
赵恪继续说道。
“此人不错,密令执行到位,又不失上下尊卑的分寸。”
虞信就表现,中肯道。
“寡人亦看中这一点。”
赵恪微微颔首。
无论怎样的王命,一下达,这类人都会圆满完成。
“由宗室子弟统领禁卫军,一位都尉控制王宫内的要害,善。”
虞信道了一声善。
“先生来时,他们离开不久,多待一会,你们倒是遇得上。”
赵恪闲谈着。
“这是惜女士转交老臣,与王上要说的话皆在里面。”
虞信拿出那一则竹简。
“哗啦。”
清脆的声音荡开,竹简向右边打开。
字体不多,只说当上君王需尽心尽责,不能荒废国事,更不用挂念她。
里外提醒他,好好当君王,打消册封太后的想法。
要不人常说,知子莫若母。
“有一事,寡人想和先生说。”
赵恪卷起竹简放于木案。
“请王上示下。”
虞信拱起手。
“寡人有意封阿母为太后,居于宫中。”
赵恪的决定不变。
倒不是一意孤行,着急册封,显示什么为人子的本分。
阿母本就体弱,跟着三岁的他,到苦寒的燕国之北,把自己抚养大。
请虞先生到蓟都,玄鸟门创立之初,笔墨纸张的推出等,全是阿母一手安排。
到他大点,逐步接管以上的事宜,已是几年后。
不然,没有玄鸟门的迅速发展,十年间分布天下诸国。
册封阿母为太后,既是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也是肯定对王业的付出!
“王上万万不可!”觉得言辞不妥,虞信改口,“王上封惜女士为太后是好,然则,不是目前封。”
“先生所虑是何,但讲无妨。”
多听不同意见,有益赵恪完善册封一事。
“王上初登王位,暂无威望,手里的权力不够。”
虞信长舒一口气,还好听得进话。
“目前的状况…”
赵恪听着。
“册封惜女士一事,廉太后必第一个反对,而后是辅臣不允许,两位太后同时并存。”
虞信表达委婉。
倘若惜女士是君王的生母,册封难度直线下降,却是养母,也不是嫔妃。
加上无血缘关系,成为居住宫中的太后,可能性极低。
“是这样子。”
赵恪不至于恼火,跟册封太后不冲突。
“再者,朝中有些人将趁机发挥,攻击王上的不是……”
“要是新老贵族联手,超过半数的大臣,都会反对王上,对本身是一种打击。”
“亲政之路,延长!”
虞信严肃说道。
“先生所虑,寡人清楚的很。”
赵恪为此心知肚明。
“那为何…”
虞信愣住。
册封惜女士的决心,不似作假,却清楚面临什么后果。
饶是阅历多,都不明从中的意思,君王到底想怎么做?
“后边,公子落是否会回来?”
赵恪不答反问。
“会回来。”
虞信不解,君王这么问的缘由。
新王继位,秦国继续留着公子落,意义不大。
相反,主动放回大赵,让其夺回王位,混乱大赵的可能性较高。
说到底,公子落的外大父是廉颇,母亲是廉太后,当过正常流程册封的太子。
政治分量较重!
“由先生说说赵偃。”
赵恪顿了顿。
“赵偃虽为庶人,其母的母族,支持者全出自老贵族。”
“秦国经变法还好,我大赵的老贵族们,扎根长达百年计,势力大。”
虞信据实说道。
“反观寡人,生母的母族是落魄豪强,阿母仅是庶人身份,政治地位处于天生的劣势。”
赵恪道出核心。
“难道王上是想!”
虞信猛然回悟,怪不得君王执意册封。
君王这个庶出,相比其余公子,出身过低,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此,哪怕惜女士是养母,一成功册封为太后,名义上大大抬高身份。
结合追封生母,从根本上,扭转政治地位的劣势!
届时,公子落回邯郸,赵偃有心思通通没用,君王的政治地位不输于他们。
别忘了,君王是赵孝成王,指定的继承人,直接立于不败之地。
“没错,借着这件事,树立寡人牢固的政治地位。”
赵恪肯定先生的猜想。
这一时代是贵族时代,特别是没变法贵族的大赵,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分讲究个人出身。
这便是朝堂上,外来系的势力不强,存在感弱的原因。
不是他们没有来大赵,而是待过一阵,又选择离开。
类似任嚣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具备大才者,他不穿越过来,跑秦国去是迟早的事。
论真实情况,比人才培养基地的魏国,好不到哪里去。
大赵的问题很多,不止这一点。
“政治嗅觉,竟是如此敏锐!”
虞信仿佛重新认识君王一般。
“同时,全了寡人的一桩私事。”
赵恪不完全是为政治地位,二者皆有。
“王上准备何时出手?”
了解到用意,虞信转而问道。
“待掌控禁卫军,即出手。”
赵恪在等任嚣,赵葱控制整支禁卫军。
“此事一出,必然群臣反对…”虞信明确支持,“由老臣提出较合适。”
“还是寡人来吧。”
赵恪直接回拒。
让先生吸引火力,他躲一旁,成功了稳固政治地位,失败则本人扛,不至于。
今后,君臣要做的事多了去,面临的压力比之要大几倍。
“那老臣相助王上。”
虞信听出话里的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