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冲突爆发
- 大明柱国:从清廉知县开始
- 再不写书了
- 2179字
- 2025-04-10 20:08:12
这话又让萧忠盯着周维岳看了许久。
良久,才突然开怀大笑:“哈哈!若非你今日所言,老夫都险些要忘了你才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也正是年少气盛的时节!
“去吧!按你想的去做!无论出了什么岔子,只要是还在这山东,老夫都能替你兜底!”
……
从萧府出来,周维岳差点感动的涕泪横流。
萧老爷子甚至没问自己是什么计划就决定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态度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子侄。
周维岳也能理解萧老爷子对自己这种态度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姻亲就是最好的联盟,自己和萧令仪已有婚约在身,说的不好听点,来日就算萧老爷子被株连九族了,自个儿都得榜上有名。
他能不帮自己么?
至于为什么是“差点”,那当然是萧老爷子的后半段话了。
萧老爷子显然也不认为周维岳能解决这事儿,已经做好给周维岳擦屁股的准备了。
回到汪记。
周维岳又吩咐汪泰鸿将徽商们集结起来,随时等候自己“调令”,这才沉沉睡去。
……
都说“秀才起兵,三年不成”,果然是没错的。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坊间抵制济南府学同款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可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到济南府学的施工场地上闹事。
周维岳等的花儿都快谢了。
最为关键的是,周维岳不怕他们来闹事,反倒有些担忧他们不来闹事,只是一味的抵制济南府学同款。
若是这样,徽商们的资金链迟早会出问题,到时候还真就只能叫萧老爷子出面了。
“不急不急……这帮读书人成不了气候,但董彦杲迟早会催他们的!”
周维岳在心里安慰自己。
董彦杲挑起士子们和商贾的阶级矛盾,主要的目的是干扰自己修缮济南府学,若只是单纯的阶级对立,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他迟早坐不住。
现在比拼的,也就是两人之间谁先坐不住了。
……
左参政董府,董彦杲书房。
和周维岳一样坐立难安的还有董彦杲。
“这帮读书人果真是难堪大用!闹了十天半个月了,竟也只会嘴上嚷嚷着什么‘抗议’!什么‘抵制’!竟无一人敢去周维岳的地盘上去闹事!”董彦杲忍不住咒骂。
“老爷……恕卑职短见,这帮读书人继续闹下去对老爷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据卑职所知,那周维岳修缮济南府学的银钱皆是来自那帮徽商,若是读书人继续闹下去,徽商们入不敷出,不也同样能达到老爷的目的么?”
董彦杲的幕僚插嘴道。
能在这时候被董彦杲拉进书房的显然也都是他的心腹之人。
董彦杲摇了摇头:“徽商们支持不住了,萧忠那老狐狸会出手的。”
幕僚疑惑道:“萧布政使?即便萧布政使和老爷政见不合,应当也不会……”
可话还没说完就被董彦杲打断:“周维岳那小子现在是萧家的孙女婿!”
“嘶……”幕僚倒吸了一口冷气:“萧布政使竟舍得下如此血本?”
“所以说咱们不能等,与其耗下去坐以待毙,倒不如选择主动出击!”
董彦杲眼中有阴厉之色闪起。
……
又是春风习习的一天。
周维岳已经对那帮软骨头的读书人不报什么希望了,打着呵欠来到了济南府学的施工场地。
“春眠不觉晓”说的是不错的,随着春暖大地,周维岳在冬日里没能睡好的觉,终于也在春季得到了补充。
轮班匠们还没来,所以核心建筑的文庙、明伦堂这些还没开始动,如今的修缮工作主要还是围绕着射圃和学舍展开。
所谓射圃和学舍,也就是习射场地和生员们的住宿之所。
相对于核心建筑来说,这些地方的用料和工艺都不必太过考究,所以周维岳“监工”的工作也还算轻松。
可刚到这儿,周维岳就精神了。
那帮读书人竟然来了!
苦等十数日,这帮子读书人终于支棱起来了!
周维岳略微扫了一眼,便见到不少济南府学的学子们举着自制的横幅,口中高喊着“还我文坛清净之地”的口号,在施工场地外围聚集。
而负责施工的民间匠人显然也没见识过这种阵仗。
对于他们这些工匠来说,读书人便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如今更是有这么读书人堵在施工场地之外,一时间竟让这些工匠们真的不敢动了。
工匠们这样的态度也助长了学子们的气焰,纷纷叫嚣着“要么停止售发济南府学同款商品,要么便停止修缮济南府学,我等学子不愿屈尊受辱,居于这铜臭熏天之所!”
周维岳信步走了过去,站在人群外便是大声斥责了一声:“修缮府学重地,吵吵嚷嚷的像什么样子!”
周围学子刚转过身,想看看这个在群情激愤之时还敢公然唱反调的人是谁,便瞥见了周维岳的那一身官袍。
当即,便有不少人露出了戚戚之色。
虽说这些人都是读书人,但大部分都是没有功名在身的,说白了,还是属于“白丁”之列。
自古民不与官斗,周维岳这身官服的确震住了场子,学子们纷纷低下头让行。
周维岳也不客气,冷哼了一声,便径直朝着施工场地而去,看了那些匠人们一眼,又喝道:“愣着干什么!老爷我付了工钱给你们,可不是让你们在这儿发呆的!”
见到官老爷开口,这些匠人们立马来了底气,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周维岳又转过头,皱眉看向这帮子读书人。
心里一时间有些悲凉。
若是这时候这些人能站出来反驳自己,那至少说明他们还有些骨气。
可现如今他们却一个个化作了缩头乌龟,把“谄权媚贵”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想到今后的大明朝堂上尽是这些人,周维岳就气不打一处来。
若是朝中都是这样的官员,那老朱的铡刀下当真还就没有冤魂!
周维岳决定给他们添点火,呵斥道:“都围在这里做什么?!乡试只剩半年,一个个不去修《论语》,不去攻《春秋》,真当金榜题名是那么简单的吗?!”
不少人脸上开始出现了退缩之色。
但也有人脸色愈加憋屈,这些人大多都是生员,也就是秀才,被赋予了“见官不拜”的特权。
如今被一个七品小官指着鼻子骂,当然心有不服。
当即,便有一个秀才站了出来。
拱手行礼道:“这位大人可是主持修缮这济南府学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