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论文被接收啦!
- 都重生了谁还当学术牛马啊
- 海豹突击徐
- 2085字
- 2025-04-10 15:46:26
下午两点,徐云海在余明华的敲门声中惊醒。
“余老师,别敲了,马上来。”徐云海大声嘟囔了一句。
徐云海先去洗了把脸,接着穿好实验服,跟着余明华来到了实验室。
“余老师,今天下午我们就先搞固态硫化物电解质吧,一步一步来。”
徐云海一脸坚毅地认真说道,他虽然知道后世商用的固态硫化物电解质掺杂了银和锗两种金属元素,但是对于其所占比例却不清楚。
需要对硫化物电解质本身材料以及掺杂的两种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调和,然后进行测试。
这也是一项大工程啊,任重而道远。
“行,昨天所有材料已经到了,我买了很多,咱们一个一个试,总会找到合适的配比的。”
......
周二,自己做实验。
周三,带学生做实验,和雨晗一起玩,又吃了顿好的,被爆锤。
周四,和余老师一起做实验,实验效果太差,和雨晗一起去了东湖磨山景区玩。
周五,实验略有进展,高兴,吃了顿好的,没有被锤,她已经习惯了。
......
周五晚上,徐云海坐在云海创新创业基地的主任办公室里。
“今天这个比例不错,效果比昨天的好了20%。”
徐云海看着电脑里的实验记录表,喃喃说道。
此时,电脑邮箱突然弹出一个邮件。
‘恭喜您的论文已经成功被接收,您的论文将在下周一在论文网站发布,后续纸质期刊将以邮递的方式送达,请及时缴纳相关版面费用。’
——来自《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编辑部。
嗯?不对劲,再看看。
徐云海认真看了三遍邮箱,才确认了是自己的论文被接收了。
不对劲,这效率这么高嘛,两周同行评审就完成了,还直接给了接受。
徐云海打开了论文投稿文章,上面显示已评审通过,待发表。
下面还有一行评审人意见写着:
斯蒂文教授:“这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好的锂电池领域的文章,将新材料石墨烯结合进集流体,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简直是个天才。”
他夸我是天才诶!
怎么办,有点开心!
徐云海立马给高雨晗打去了电话,兴奋地说道:“雨晗,论文接收啦!下星期一就会发表。”
“恭喜恭喜,我的小徐真是太厉害了,继续努力噢。”
和高雨晗报完喜之后,徐云海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毕竟要低调嘛。
“余老师,打钱!”
徐云海把论文接收的截图以及需要缴费的版面费账单截图发给余明华。
!!!
“这么快!”余明华也被论文接收的速度震惊了,按他以前投稿的速度,不得一两个月才能发表嘛。
牛而逼之,不得不服。
版面费共计10200美元,约合人民币7万3000多。
余明华痛快地付了钱,并且协助徐云海兑换成美元,成功完成版面费的支付流程。
“云海啊,以前是我对你说话太大声了,后面我说话一定会尽可能的温柔。
咱们那个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负极大概能发什么样的文章呀?”
余明华嘴角抑制不住的笑意,仿佛已经看到又发了两篇顶刊。
“噢,这两篇啊,金属锂负极的话,我估计和集流体这个一个档次吧。”
徐云海漫不经心地说道,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至于固态电解质嘛,努努力,一篇nature应该不过分吧?”
“什么,nature,真的假的?”余明华吓得从自己床上蹦起来,脸上充满着不可置信。
“包真的,所以余老师还得继续努力呀。”徐云海用苦口婆心的语气劝道。
“得得得,发nature,别说让我努力了,让院长来努力都行啊。
不说了,我去给院长报喜了。”
余明华大笑着挂断电话,随即又拨打了院长的电话。
“小余啊,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嘛?”颜建勋和蔼地说道。
颜院长现在已经58岁了,干不了几年就快退休了,他的一生都在汽车学院工作,对汽院的感情无比浓厚。
“颜院长,我和云海那篇大子刊已经被接收啦,下周一网上首发!”余明华迫不及待地说道。
“真的?这么快嘛,这是大好事啊。”院长欣慰地笑了笑,看着汽院人才辈出,他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这就联系学校宣传部,你们把相关材料准备一下发给我。
等周一论文网上首发之后我们就用官微发一篇推文,让大家看一下我们汽院的人才有多优秀。”
“好的,颜院长,之后我让云海微讯发给你。”余明华答应了下来。
挂断电话之后,余明华把这件事情嘱咐给了徐云海。
徐云海自然是满心欢喜的答应下来,并保证很快把材料交给院长。
对不起啦学姐,实力不允许我低调啊!
徐云海给高雨晗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故作无奈道:
“学姐,没想到竟然上官网推文啦,我是真想低调啊!”
“去你丫的,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明天给我把宣传材料好好写。”
高雨晗打趣道,她对徐云海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只能算小皮一下。
周六的云海创新创业基地,今天是满员的一天。
徐云海和高雨晗两人在主任办公室里商讨宣传材料该交什么,该写什么。
虽然后面学校宣传部会改,但是大意还是要依着徐云海的意思来,所以他还是有蛮大自由度的。
另一边,创新科研部的人正在争分夺秒的阅读着文献,吸收着这周在实验室里学习的科研知识,偶尔还有人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创业实践部的办公室里则是吵吵闹闹,每个团队的位置泾渭分明。
大家都在根据徐云海提供的论文和已受理的专利分析着石墨烯金属复合集流体的商业前景,目标客户是谁,成本计算是多少,计划定价多少......
张雨欣、董婷、陈静三人一组,她们进度比较快,已经在撰写商业计划书以及下周末考核的汇报PPT了。
“我们要首先分析石墨烯复合集流体解决的最大痛点是什么?安全问题对不对?”
“所以我们需要从一开始就要引出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以此体现我们产品的重要性......”
三人你一言,我一句,整个计划书和PPT的逻辑就慢慢呈现在她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