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包含两部分,即通信和札记。通信和札记的内容都和影视人类学有关,所以合称《影视人类学信札》。

书中的30封信,是H与H的老师、学生和同道的通信。H是虚构的人物,H的老师、学生和同道也都是虚构的。通信中讨论的内容包括:如何保证民族志电影的丰富度;影视人类学是否应该被当作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对待;民族志电影的制作者如何避免消费片中的人物和文化;在民族志电影中使用访谈拍摄的问题所在;作为合作共构的民族志电影;民族志电影中软弱性的生成;民族志电影实验的可能途径;视听语言和人类学学科之间的冲突与协商;村民眼中的乡村影像和学者眼中的乡村影像;为什么要通过不导演、不摆拍的方式拍摄民族志电影;如何用影像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文字写作和民族志电影生产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不是以清晰明确的观点呈现出来的,而是被糅在叙述里,被放在个人的经验世界中。

对于影视人类学来说,影音实践部分极为重要。影音实践不仅能够生产出民族志电影,还能够基于素材办展览、建网站、弄影音装置。而且,影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影视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然而,影视人类学影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零散的、零碎的,很难放到既定的体系和理论框架之下。鉴于此,本书以札记的形式来呈现影音实践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那些问题。

陈学礼

2023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