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收集有关我国当代青少年(包括流动青少年)在家庭基本特点、家庭教育、青少年个性特征(如心理健康、自控力等)和青少年外在行为表现(包括学校表现、结交朋友、偏差行为等)方面的实证数据,包括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的双重数据,为科学探索我国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上述方法收集的数据,重点分析如下问题:

(1)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当代家庭运作机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控力、学校表现、社会适应和问题行为表现的直接作用效果;

(3)中国祖父母隔代教养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三是由于迁徙和流动,流动青少年家庭会经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探讨这些变化对流动青少年家庭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影响,及其对流动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作用。

四是试图通过整合犯罪学领域的社会控制理论、一般犯罪理论、学习理论和心理学领域的父母教养方式理论,发展一套能解释中国家庭运作机制和青少年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

五是基于本次研究发现,在社会、教育和刑事司法等方面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偏差行为的预防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