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座山雕初见

姜闻一句话给陆沉整精神了。

韩三坪是谁?那可是中影后面的话事人。

1994年,影视行业改革来了,电影厂改成自负盈亏模式,民营资本有机会进入行业。

就是在今年,韩三坪从四川峨眉电影厂调到北影厂,1993年他也参加了那个会。

北影厂当时的情况为在职职工近3000人,账上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不到三十万,但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就要40万。

每年国家拨款是500万,但拍摄所需经费大概是七八千万。

总结就是一句话,没钱了。

没钱了怎么办?找钱。

韩三坪管这叫“扎钱”,融资,那是后来体面的叫法。

他曾带着四十多位导演到横店,带着20多个导演去成都。找着着找着,他就成了中国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

当年在峨影厂做副厂长的时候,他带人拍“盒带”,五六万拍一部,一个星期拍完,一年能挣400万,贴补其它创作。

“盒带”就是沾点儿擦边球,暴力、色情。没法子嘛,没钱。

至于座山雕的称号嘛,这个称号还是张卫平带出来的。

2009年,老谋子的老搭档张卫平炮轰过韩三坪。

“中影集团是庄家,搞垄断,你不跟他合作,他就在这个档期里放两部进口片跟你火并。”

他认为《三枪拍案惊奇》上映时,被《2012》和《第九区》挤压,导致票房不佳。

“华表奖中影一家独大,一片“谢韩三爷”的喊声,什么三爷啊,我刚开始还以为座山雕来了呢。”

但是韩三坪就像一个中心点,和中国电影史上众多不可忽视的角色都有不同故事在发生着,这也构成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其中某一个段落。

总而言之,陆沉觉得他是个矛盾的人。既有艺术情结,又以商业回报率为核心指标,大概搞艺术的都比较矛盾。

他打破垄断制度,推动院线制改革,民营资本进入发行领域。

他尝试国际化,合拍《功夫之王》(2008),探索中美制片模式。

又被指予主旋律霸权,挤压文艺片空间,像是如贾章柯《三峡好人》同档期排片不足5%。

被指责权力集中,中影垄断进口片发行,被诟病“用进口片利润绑架创作导向”。

既扶持第六代导演,像是如陆川《南京!南京!》,又以商业回报率作为项目核心指标。

他多次说:“电影是艺术,但首先是生意。不赚钱的电影,再有艺术价值也是失败的。”

韩三坪的存在,是中国电影转型期的特殊产物——他既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者,也是垄断红利的既得利益者。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任务是把中国电影从手工作坊带进工业时代,功过让后人来评。”

韩三坪1999年推动北影厂、中影公司等合并成立中影集团,任副董事长,2007年升任董事长。

现在的他是副董事,但是已几乎代任董事长职责。

北京电影制片厂。

陆沉老实跟在姜闻身后,手里紧攥着《心迷宫》的剧本脚本,来到了行政楼三层东侧。

敲了两下,姜闻直接推门而入。

“哈哈,韩董,我来了。”

跟着姜闻走进办公室,陆沉在后面四处乱瞄。

办公室整体约40平方米,方正开阔,朝南窗户可俯瞰北影厂明清街外景地。胡桃木色办公家具搭配米色墙面,地面铺深灰色短绒地毯。窗台摆一盆半枯的文竹。

长2.5米的红木台面,堆满分镜脚本、财务报表与钢笔批注文件。

办公桌左侧立柜分三层。

上层:政策文件《电影管理条例》手抄笔记、合拍片合同范本(中英文对照版)。

中层:行业标杆电影DVD,有《教父》《泰坦尼克号》、国产片票房统计册(1995-2002)等。

下层应该是个人收藏了,有些杂但不乱。

陆沉眯起眼瞟了两眼。

有峨影厂时期工作证、1994年北影厂任命书等个人物品。

跟着热络聊着的二人来到会客区。

棕色真皮沙发配玻璃茶几,烟灰缸积满“中南海”烟蒂,墙上挂老谋子手书“大时代”横幅。

还有疑似冯小钢导演送的仿古青铜算盘。

陆沉与姜闻并排,韩董与二人相对而坐。刚坐下,韩三坪便笑着掏出一包中南海来,亲切的先递向陆沉道:“后生,来一支。”

“哎好,谢谢韩董。”

双手恭敬接过放在桌上。

直到这时候,陆沉才有机会细细打量相对而坐的韩三坪。

身高约1.75米,肩宽背直,微凸肚腩被藏蓝色中山装中山装巧妙遮掩。左胸别金丝党徽,配黑色方头皮鞋,袖口微卷露出手工机械表。

一张方正的国字脸,下颌线条如斧凿,眼窝深陷但眼睛有神。留着的短寸泛灰白。正在和姜闻扯淡。

“老姜啊,有事情你就说,你别遮遮掩掩的。你这人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你约我今天见面,就一定是有事情找我。合理范围内能做的,我一定帮忙。”

韩三坪看着对面笑眯眯就是不聊正事的姜闻有点无奈。

“哈哈,还是韩董了解我啊。是这样,我呢,今天带来个新导演,算是第六代,他呢,写了个本子,我觉得很不错,今天这不是带来请韩董您指导指导嘛。”

“陆沉,把本子给韩董,让韩董给指导指导。”

姜闻挥挥手,示意陆沉有点眼力劲儿。

“好,我先看看本子再说。”

接过陆沉递过来的剧本,韩三坪先是粗略的掠过前面的几页废话,着重看了眼简介。翻到剧情页开始慢慢翻着。

“老姜你是监制跟主角?”

放下手里的剧本,韩三坪抬头问道。

“是,这不是没法子自己拍了吗,带带新人。”

姜闻耸耸肩道。

韩三坪点点头继续看剧本。

韩三坪翻到“白虎暴雨独白”页,皱眉敲桌道:“老姜,这‘凭啥饿死的是俺们’的台词太刺耳了!矿难赔偿金改成工程款纠纷,别扯阶级矛盾。”

随后目光瞥向陆沉道:“年轻人有批判精神是好事,但龙标不认这壶酒钱。”

姜闻跷着腿吐烟圈,懒洋洋道:“韩董,这才够劲儿啊!您当年扎钱拍盒带,不也擦边球?白虎的独白是药引子,观众骂完还得买票进来看。”

PS:感谢红黑卡卡22的10000起点币打赏和大家伙的月票、推荐票,就不一一列出来了哈,爱你们!

编辑说20号上试水推,大家多多追读哦,我实名申请py交易,月票、推荐票啥的请砸在临叙的脸上!

然后就是目前一共欠了月票+打赏三章加更,这几天忙得飞起,最晚五一之后都会还上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