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荆南四郡(终)

潘濬从诸葛均身后站出,阻止他开城门的行为。

“蛮人素无信义,常常屠杀武陵汉人,如今若是让彼入城,恐军师为其所害。”

潘濬早年间就目睹过三蛮混战,肆意屠杀的场景,以至于日后投效东吴连续两次率兵讨伐蛮族。

诸葛均听了潘濬的话,沉吟片刻,对潘濬道:“潘公之言是也,然我今以诚示之,或可解累世之怨。而且曹操即将败于赤壁,周瑜必定西来,我需尽快东进,沙摩柯的一万蛮兵正是我需要的援军。”

说到这里,诸葛均凑到潘濬耳旁悄声道:“沙摩柯走后,五溪蛮为之一空,零阳、澧中二蛮虽然投效,难保不会反复,还需潘公监视,待荆州平定,我当回头重整诸蛮,解决汉蛮宿怨。”

潘濬听了,恍然大悟的点头,拱手道歉:“军师睿智,某不及也。”

说服潘濬之后,诸葛均立刻命人打开城门,将沙摩柯等首领放入城中,走下城楼来迎接。

“沙摩柯拜见军师。”沙摩柯见到诸葛均便立刻跪下行礼,他身后的首领也学着沙摩柯的样子行礼,只是动作稍显僵硬。

诸葛均赶上前来,扶起沙摩柯:“诸位不必多礼。主公幸得诸位首领投效,定感欣慰。”

“某数年前在荆北游历,曾见刘将军之仁德无双,又听韩贤弟提及军师之智勇,仰慕已久,早有结交之意,如今能共结同盟,实乃侥幸。”

沙摩柯说出“同盟”两个字时,诸葛均就知道他并不甘心居于人下,但如今的形势紧迫,确实需要他的帮助,只得暂且搁置争议。

“首领威震五溪,麾下勇士如云,今日得见,方知传言不虚!”诸葛均转移了话题,话锋一转,指向北方:“然曹贼挟天子之威,虎视荆襄,赤壁一败虽近在眼前,其残部犹存。若我等不趁势东进,恐周郎捷足先登,徒为他人作嫁衣。”

“敢问首领,可否率五溪勇士,助均一臂之力,事成之后,我愿为首领在主公面前谋得永镇蛮邦之任。”

诸葛均话语中的妥协与诚恳已经足够取得沙摩柯的信任,加之他也的确非常仰慕刘备,立即拱手答道:“某愿为先锋。”

“好!明日便着首领率部先行。”诸葛均目光中透着温和与坚定,此刻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借”荆州的命运。

在潘濬的安排下,众人今晚都暂居于府衙之中,诸葛均的房间却是之前金旋的屋子。

看着满屋的瓷器与名画宝物,诸葛均摇头咂舌,羡慕不已。

“这些玩意儿拿一件当做传家宝,将来还怕没钱用?”

想着就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块白色的玉璧。

刚接触时,诸葛均就从手掌中感受到了温暖的感觉,且质地细密,显然是一块上乘的南阳独山玉。

璧面以浅浮雕刻技法雕琢着密集排列的“谷粒”纹饰,形似饱满的粟米,呈螺旋状状凸起,排列规整,疏密有致。

正想着如何才能偷偷带走时,突然房门开处,巩志与韩蔺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

“军师恕罪,我等有要事相询。”巩志韩蔺压低声音,异口同声的朝诸葛均躬着身说道。

“嗯?”诸葛均慌忙将玉璧藏到身后,脸上故作镇定的问道:“什么事?”

“关于前任太守金旋之事,应该如何处理?”

“嗷,除了吧,反正留着也是个后患,记得埋的隐秘些。”

诸葛均淡然的从嘴里吐出这么一句,虽然他不是冷漠的人,但留着金旋确实是个祸患,不如早点让他人间蒸发。

巩志、韩蔺得到指示,应诺一声,诸葛均忽然叫住二人,背后的手摩挲着玉璧,对二人道:“两位这些日子辛苦了,金旋这屋中的宝物各选一件带回去吧,明日这些东西就都要充公了。”

二人突闻此言,受宠若惊,一时间竟都不敢动,三人面对面的僵持了一会儿,感觉都有些尴尬。

“快拿吧,我也拿了一块玉璧,打算拿回去送给阿兄。”诸葛均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从身后将玉璧拿出在两人面前展示了一瞬。

巩志和韩蔺闻言,四只眼睛顿时亮得像夜里的野猫。

韩蔺一个箭步冲向案几上的青铜酒樽,却与弯腰去够翡翠笔架的巩志撞了个满怀。

两人“哎哟”一声跌坐在地,韩蔺的幞头歪斜着盖住半张脸,巩志的腰带钩住了案角,活像只被钉住的螃蟹。

“外甥你懂什么!这酒樽是周朝古物!”巩志急得直拍大腿,不料袖中突然骨碌碌滚出一串东珠,原是方才趁乱顺的。

韩蔺见状不甘示弱,一把扯下墙上字画,却见画轴里哗啦啦掉出几十枚五铢钱——那竟是金旋的私房钱匣伪装的。

“军、军师明鉴!”韩蔺手忙脚乱往怀里塞铜钱,活似松鼠藏坚果,“属下这是替主公清点赃物……”话音未落,他怀中的铜钱突然叮叮当当洒了满地。

原来方才撞案时扯松了衣带,此刻半截裤子正缓缓滑落,露出绣着歪歪扭扭“福”字的亵裤。

诸葛均举着玉璧的手僵在半空,嘴角抽搐着瞥向窗外,檐角蹲着的夜枭“咕咕”叫了两声。

次日,诸葛均命沙摩柯与魏延带着荆州印信,打着曹军旗号先行,自己与黄忠率部在后,至于刘琮刘磐正在慢慢的往武陵这里来。

诸葛均又对潘濬重复了昨晚之语后,登船打着曹军的旗号顺流而下,不三日便到了洞庭水寨。

出来迎接的孙隆令他感到惊讶。

“伯盛此时不应该是在襄阳吗,怎么回到寨内了?”

孙隆将众人迎接入寨,说明了缘由。

那日孙隆拿着刘巴的书信到襄阳,路上不巧遇见了蔡勋奉曹仁的命令往襄阳运送前两兵器,于是两人并辔而行。

一路上蔡勋对孙隆极尽赞美之词,到了城中又向蔡瑁引荐,蔡瑁也称赞孙隆为“荆州之壁”,于是又引荐给了曹操。

孙隆见到曹操,又将刘巴的书信呈递上去,曹操毫不怀疑的接受了他,事情顺利的简直难以想象。

之后他想着如何联络城内外与刘备亲近的世家时,曹操一纸令下,命孙隆返回洞庭水寨,作为江上转运钱粮的中转站。

如今寨内士卒竟已突破一万人,钱粮足够五万大军两年支用。

诸葛均惊叹曹操果然大手笔,居然白白送了自己这么多的军资,真是个大好人啊。

于是计点兵马,水寨一万人,沙摩柯蛮兵一万三千人,荆南四郡新旧之兵有三万五千人,总计人马五万八千人,几乎将整个寨子都塞得满满当当。

孙隆引着诸葛均登上水寨瞭望台,洞庭烟波尽收眼底。

江风掠过诸葛均的衣袂,他望着桅樯如林的战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玉璧的纹路,昨夜趁乱顺走的宝物,此刻竟成了定心的念想。

“军师请看。”

孙隆指向岸上连绵的仓廪:“曹贼令我替其转运粮草,如今寨中已囤有五万石,箭簇二十万支,更有一千架连弩藏于西仓夹层。”

诸葛均闻言轻笑,忽见江鸥掠过水面,在夕阳下拖出细长的影子。

这让他想起兄长在隆中草庐悬挂的《八阵图》,飞鸟投林般的阵列,正合眼前局势。

“黄老将军。”他转向身后须发皆白却腰杆笔直的黄忠,“明日率一万精锐屯驻监利,见东风起,东边火光弥天之际,凡周瑜陆路所派斥候过境者——”玉璧在掌心转了个圈,“斩其马足,留人报信。”

黄忠抚弓而笑,铁胎弓弦发出铮鸣:“某家要让江东小儿知道,荆南有虎,伏于道左。”

魏延不等点名便跨前一步,甲胄铿锵:“末将请守南岸!”他剑指对岸芦苇荡,“若周郎敢分兵绕后,末将以火船封江,管教他赤壁之火再烧自家战船!”

“善。”诸葛均将玉璧收入怀中,转头望向沉默的沙摩柯。

蛮族首领正用弯刀削着生肉,血珠溅在青铜护腕上,与臂间缠绕的毒藤融为一体。

“云梦泽多瘴疠,首领可惧否?”

沙摩柯猛嚼一口带血的鹿肉,獠牙在暮色中泛着寒光:“我族儿郎饮过鳄血,赤脚能踏毒沼。”

他忽然将弯刀插入瞭望台木板,刀柄五色羽毛簌簌颤动:“待周瑜中军深入三十里,某自会从腐叶下钻出,割断他们的脚筋。”

诸葛均点点头,称赞沙摩柯的勇烈,但同时也吩咐道:“若他东归,无需阻挡,任他们回去便是。”

夜色降临时,诸葛均独坐粮仓顶层,仰头看着还在向南招展的曹字大旗,心中仍有不安,忽的想起曹仁还在江陵城中,连忙问身旁的孙隆道:“江陵城中有士卒几何?”

“属下并未接触到江陵的情报,但根据细作的打探得知,或许在一万五千上下。”孙隆如实回答。

诸葛均双手环抱,右手捋着越来越长的胡须,旋即又望向东方,嘴角一翘,对孙隆道:“寨中可有曹军符节?”

“没有,曹军对符节管控甚严,属下不曾获得。”

“如此则需伯盛辛苦一些。待我击退周瑜,你装作败兵模样,前往江陵,我再派一支兵马装作江东兵马模样,到时你就说‘丞相赤壁兵败,周瑜率兵攻打洞庭水寨甚急,我拼死杀出,来请曹将军前往救援’,曹仁见你身后追兵,必然不疑,我于途中设伏击之,最后令黄忠率兵趁江陵空虚之际攻占,则南郡为我所有矣。”

孙隆仔细的聆听完诸葛均的计策,在心中默念了一遍,感叹道:“军师智计百出,几月间平定荆南,又洞若观火,竟连曹操曹仁的退路也一并算尽!”

说着后退一步,深躬一礼:“此计如连环锁扣,步步为营,纵使周郎亲至,怕也要叹服三分。”

诸葛均享受了一下孙隆的拍马屁,轻咳了两声,继而说道:“将军自去准备,我还要在船上多看看东边。”

孙隆下去后,诸葛均负手而立,眼神凝望赤壁方向。

忽然天上一点凉意落在他的脸颊,用手去摸时,发现细细的白雪从天上飘下。

巡逻的士兵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今年洞庭湖竟然下雪了,真是少见。”

诸葛均听在耳里,心情忽的转好,这场雪或许是个吉兆。

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均一直盯着营中的旗帜,将事务全都交给了孙隆打理。

第一日,北风。

第二日,西北风。

第三日,还是北风。

一连等了六七日,竟等的灰心丧气起来。

“难道事情有变?”

诸葛均深陷自我怀疑,坐在营帐之中,不断用食指敲击着案几,直到夜晚。

营帐外的士卒伫立的笔直,如同两尊青铜像,手中的长戟在月光中散发寒光。

方才烈烈不息的北风忽然停滞,营前的大旗也停止摇摆,若不是远处几声鹭鸟提交,仿佛时间在刹那被按下了暂停。

倏而营旗再次迎风而展,但此刻却飘向了北边。

“是东南风!军师!东南风起了!”

旗下一名士卒是诸葛均特意安排在此观察风向的,见到东南风起立刻兴奋的叫喊起来,心内暗想:“终于可以歇会儿了!”

听到喊叫,诸葛均冲出帐来,果然看见旗帜飘向北方,而且风力迅疾,预计至少有七级的大风。

“好!太好了!”诸葛均握拳击掌,原已熄灭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派出探马,通知黄汉升、沙摩柯与魏文长,紧守要隘,不得有误!再派细作沿江而下,探听赤壁情况!”

众人应命而去,诸葛均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最大的一艘楼船之上,爬上望楼,向东张望,虽然看不见赤壁的大火,但他的眼里、内心已经是一片火海。

船上侍卫看的双目瞪大,心脏猛颤,纷纷喊道:“军师,快下来吧!”

又一连等了五六日,派出的探马纷纷归营禀报情况。

“启禀军师,五日前周瑜在赤壁放了一把大火,将曹军烧的溃不成军!”

“启禀军师,四日前,周瑜率得胜之兵五万逆流而上,往此处而来!”

“启禀军师,周瑜借着东风,船只迅速,已过临湘地界!”

诸葛均再次站到望楼之上,果然在边际看见一面插着“周”字的大旗。

又过了许久,待其逼近水寨时,诸葛均已经看见当先一艘楼船的甲板上站立着一名雄姿英发、白袍银甲、右手持羽扇、左手按长刀的儒将出现在眼前。

此人必是周瑜!

“周都督!何来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