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吾之子房也

曹彦与荀彧二人,

就民生、政治,

甚至是曹操当前面临的困难等,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

可荀彧,却依旧迟迟不肯亮明自己的身份。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转眼已是一个半时辰过去。

坐在一旁负责端茶倒水的曹昂,已经昏昏欲睡了。

曹彦终于按捺不住,主动揭开了荀彧的身份,

“我说文若先生,

您要是想知晓我军更多的机密,何不直接来我大兄麾下效力?

我保证他会与您抵足而眠,畅谈它个三天三夜!”

荀彧闻言,不禁一愣,眼中闪过一抹惊异之色,问道:“你怎会知晓我的真实身份?”

“猜的。”

“猜的?”

“早前我就听闻荀文若举族北迁,避祸于冀州。

后来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文若先生却突然销声匿迹。

我便猜想,

您定然是瞧出了袁绍‘能聚人而不能用人’的致命缺陷,不愿辅佐于他。”

曹彦说到这儿,忍不住笑了起来:“如今看来,我的猜想果然没错。”

荀彧顿时一惊,而后起身拱手道:“彧自视才学眼力高人一等,今见先生,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其实,曹彦想知道荀彧的身份,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一个【洞察】扔过去,管你什么身份,都得乖乖现出原形!

至于那番说辞,自然是曹彦忽悠荀彧的。

刚才荀彧和曹昂一起进来的时候,

曹彦就对他使用了洞察,

并且看到了他的词条,

【姓名:荀彧(字文若)

性别:男

爱好:读书、论政、熏香

好感度:2%

词条:王佐之才(金)、留香荀令(金)、洞察先机(紫)、举贤荐能(紫)、忠汉执念(灰)】

这就是荀彧,两金两紫的词条配置,丝毫不逊色于老曹!

曹彦并没有因为曹昂的吹嘘而迷失自我,

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跟荀彧这种王佐之才比起来,

他也就是占了穿越者的优势而已。

“文若先生何不随我去见我大兄?他若知晓您来了,定会欣喜若狂。”曹彦诚挚地发出了邀请。

经过之前的讨论,荀彧已对曹操的战略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过还有细节模糊不清,执行不到位,想来是缺少政治人才的缘故。

从目前来看,曹操现在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各个方面都非常有潜力。

在看到曹彦向自己发出的邀请后,

荀彧稍作思索,便顺势答应道:

“也确实该见一见孤身刺董的曹孟德了。”

【荀彧对你的好感度发生变化,当前好感度:15%】

曹彦心中甚慰。

当即便抓了曹昂,让他接替了自己的统计工作,

自己则领着荀彧去郡守府中见曹操。

此时,

曹操正伏在案上,

仔细审阅着各地的文书,

眉头紧锁,显然是为琐事所困。

“大兄,你看我带谁来了?”曹彦还未进门,便高声喊道。

曹操闻言,抬头望去。

当他的视线落在荀彧身上时,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讶,

随即便立即站起身来,大步迎了上去。

“您是……文若先生?!!”曹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但更多的还是惊喜。

当年在洛阳为官时,曹操曾有幸在远处目睹过荀彧的风采。

当初荀彧那清秀通雅的气质,瑰姿奇表的外形,无不让曹操心驰神往。

而如今,

那位让他魂牵梦绕的奇男子,竟然就这么活生生的站在了自己面前。

这怎能不让老曹激动万分?

他甚至都忘了穿鞋子,

就这么赤脚跑了过来,紧紧抓住了荀彧的双臂,

“荀彧,荀文若先生!果真是你!!!”

老曹激动的胡子都快翘起来了,

“我于洛阳便仰慕先生的风采和贤名,可惜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曹操说的是发自肺腑的实话,

他可能做梦都没想过,

第一个主动来投效自己的文人,

竟然会是有着“王佐之才”称号的荀彧!

荀彧不着痕迹的挣开了老曹的咸猪手,

拱手苦笑了一下,摇头自嘲道:“曹公过誉了,在下哪有什么贤名?污名倒是有些。”

荀彧这话也不是过谦,他身上也的确有些污点。

当初在洛阳时,荀彧的父亲荀绲因忌惮宦官权势,便让他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因此,他身上也的确有着一段难以抹去的污点。

这倒是跟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不过得益于名士何颙的加持,荀彧的才名终究盖过了他的污点。

当然,曹操也曾得到过何颙的赏识,

更得到了梁国桥玄和南阳许劭的双料加持,

所以在洛阳算是混得风生水起,

单论升迁速度的话,甚至比荀彧还要快上许多。

“哪里的话?在我曹孟德眼里,你就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人!”曹操毫不吝啬地赞美道。

“不敢,不敢……”荀彧则谦逊地回应道。

曹彦在一旁看着两人如此腻歪,忍不住提醒道:“门口风大,不如咱们进去再说?”

“啊!是是!先生快请进!”

曹操回过神来,连忙请荀彧入座,并命人奉上茶水。

待荀彧、曹彦坐定后,曹操这才开口问道:“子安,你是如何与文若先生相遇的?”

曹彦看了眼荀彧,而后把曹昂领着荀彧来找自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原来是昂儿!那傻小子运气还真不错!”曹操闻言笑道,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荀彧也笑道:“大公子小小年纪处事沉稳,待民和善,足见曹公家教有方!”

“先生过誉了!”曹操虽然谦虚,但那压制不住的嘴角,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得意之情。

这时,曹彦向曹操说道:“大兄,我和文若先生之前已经讨论了许久,他对我们的战略方向颇为认同,只是还有许多细节想要与你详谈。”

曹操闻言,更是喜上眉梢。

荀彧既然愿意深入了解他们的战略方向,那就代表他有很大可能加入己方的阵营。

要知道,颍川荀氏以儒学立家,乃是顶级名门大族。

荀彧少年时便以“王佐之才”闻名天下,

若是能得荀彧效忠,

那对曹操在世家、士林当中的名望,将会是个巨大的提升!

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曹操郑重地说道:“先生但有所问,曹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曹彦知道,这两人一见如故,肯定有许多话要谈,自己也就不当这个灯泡,告辞离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

曹操与荀彧形影不离,

出则同舆,入则同席,

简直比久别胜新婚的小夫妻还要黏糊。

曹操也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

“文若真乃吾之子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