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蒂罗尔山区的游击战(下)

很快,一支精干的小分队集合完毕。

士兵们虽然穿着五花八门的便装,但眼神中的坚毅和行动间的默契,依然透露出职业军人的素养。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迅雷”步枪从伪装的布套中取出,检查着这种划时代的武器。

“迅雷”步枪,林恩阁下和工匠们的心血结晶。

后膛装填,使用定装纸壳弹,射速远超传统的燧发枪。

除了步枪,还有两组士兵背着奇怪的管状物和弹药箱,这就是“掷雷器”和配套的炮弹。

这种由迈耶工程师主导研发的简易炮弹发射器,结构极其简单,原理类似小口径臼炮。

半定装,底部塞入特制的雷帽,击发后可以将霰弹炮弹抛射出一百多米,用于攻击集群目标或简易工事。

“记住,”埃里希再次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敌人的军官。优先使用‘迅雷’进行精确打击。‘掷雷器’用于压制可能出现的集群敌人或火力点。”

“注意隐蔽,节省弹药,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擅自开火。战斗结束后,立刻回收所有弹壳,打扫战场痕迹。”

士兵们低声应是,眼中闪烁着兴奋和紧张。

他们渴望在实战中检验新武器的威力,但也明白这次行动的危险性。

鹰嘴崖,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一条狭窄的道路穿过。

埃里希选择了一处视野开阔、隐蔽性良好的高地作为主阵地。

二十名装备“迅雷”的射手呈散兵线散开,利用岩石和树木作为掩护,将枪口对准了下方必经之路。

两组“掷雷器”则布置在稍后的位置,可以覆盖道路拐弯处的一片开阔地。

山风呼啸,带来远方的喧嚣。

埃里希能隐约看到,在道路两侧更低矮的山坡上,影影绰绰地埋伏着许多蒂罗尔起义军。

他们的埋伏阵地选择得并不理想,有些甚至暴露在开阔地带,这让埃里希微微皱眉。

这些勇敢但缺乏训练的农民,热情有余,纪律不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仿佛凝固了。

终于,道路的尽头出现了几个移动的身影。

是巴伐利亚的尖兵,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

紧随其后,大队的士兵出现了,排着相对密集的队形,军官骑在马上,在队伍中前后穿梭,大声下达着命令。

埃里希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敌军。

大约五十人,和“隼”的情报一致。

领头的是一名中尉,还有一个佩戴军士长标志的老兵。

队伍中间似乎没有重武器。

“目标,骑马的军官和那个军士长。”埃里希低声下令,“等他们进入中间那片开阔地再开火。第一排自由射击,第二排预备。”

卡尔在一旁用手势重复了命令。

士兵们屏住呼吸,手指搭在“迅雷”的扳机上。

这种新式步枪的击发机构与燧发枪完全不同,更加灵敏。

巴伐利亚军队毫无察觉,继续前进,进入了伏击圈的中心。

“开火!”埃里希的声音不高,但在寂静的山谷中异常清晰。

“砰砰砰砰!”

一连串清脆而急促的枪声骤然响起,完全不同于传统燧发枪沉闷的轰鸣。

“迅雷”步枪的射速优势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几乎在第一声枪响的同时,骑在马上的巴伐利亚中尉猛地向后一仰,从马背上栽了下来。

队伍中的军士长也应声倒地。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巴伐利亚士兵陷入了混乱。

他们下意识地寻找枪声来源,但高地上的普鲁士士兵隐蔽得很好,只看到岩石后方喷吐出的白色硝烟。

“射击!继续射击!”卡尔大喊。

普鲁士士兵们熟练地拉开枪栓,退出弹壳,装填新的纸壳弹,再次瞄准射击。

动作一气呵成,比使用燧发枪快了数倍。

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泼向混乱的巴伐利亚士兵,不断有人中弹倒下。

“掷雷器,目标,道路拐角处那群人,两发急速射!”

埃里希看到一部分巴伐利亚士兵试图在拐角处集结,立刻下令。

“嗵!嗵!”

两声沉闷的发射声响起,随即是炮弹划破空气的尖啸。

两枚黑色的铁疙瘩准确地落在了巴伐利亚士兵集结的地方。

“轰隆!轰隆!”

剧烈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伴随着飞溅的泥土、碎石和人体残肢。

爆炸的气浪将几名士兵掀翻在地,惨叫声和哀嚎声响成一片。

“掷雷器”的威力超出了埃里希的预期。虽然精度一般,但在打击这种暴露的集群目标时,效果惊人。

就在这时,埋伏在道路两侧的蒂罗尔起义军也呐喊着冲了出来。

他们挥舞着斧头、草叉和老式猎枪,冲向残余的巴伐利亚士兵。

巴伐利亚军队彻底崩溃了。

失去了指挥官,又遭到“迅雷”步枪的快速点名和“掷雷器”的范围打击,面对蜂拥而至、状若疯狂的蒂罗尔农民,他们仅存的抵抗意志也烟消云散。

士兵们扔下武器,四散奔逃。

“停止射击!注意观察!”埃里希下令。

他的任务是支援,不是歼灭。

现在起义军已经占据优势,他们没必要再暴露火力。

战斗很快结束了。

起义军欢呼着打扫战场,追击逃兵。

埃里希则命令士兵们迅速收集“迅雷”步枪的弹壳,检查武器状况。

“报告少校,步枪状况良好,只有一支枪在连续射击后出现了轻微的卡壳,但很快排除了。”一名军士前来汇报,“掷雷器发射正常。”

埃里希点点头,走到一处射击位,捡起一枚弹壳。

这就是林恩男爵阁下想要的实战数据。

迅雷步枪的射速和精度在伏击战中优势明显,后膛装填大大缩短了再装填时间,使得火力密度远超对手。掷雷器则弥补了步枪在杀伤面上的不足。

当然,问题也存在,比如弹药消耗巨大,无法就地补充。

掷雷器的精度还有待提高,而且发射时的烟雾和声音也比较大,容易暴露位置。

这些都需要记录下来,通过“信鸽”传回柏林。

一名蒂罗尔起义军的头目,脸上沾满血污和硝烟,兴奋地跑上高地,想要感谢这些神秘的“德国朋友”。

“感谢你们,勇敢的德意志兄弟!”他兴奋地用带口音的德语大喊,“你们的枪法太准了!就像传说中的神射手!”

“我们只是做了德意志人该做的事情。”埃里希用尽量平淡的语气回答,同时示意士兵们收起武器,准备撤离,“抵抗暴政,是每个热爱自由的人的责任。”

他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

战斗结束,巴伐利亚的援军可能很快就会赶来。

他们的任务是持续袭扰,而不是打阵地战。

打扫完战场,埃里希就率领着小分队悄然撤离了鹰嘴崖,重新融入了蒂罗尔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

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对于埃里希和他的第七十九掷弹兵团来说,这场在异国他乡进行的秘密战争,也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