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东京城还是最大的危机

七月初一,朝廷许诺下的第二批后备兵员在东京城凑齐了。

这批后备兵员大约两万人。首先是何灌在京城禁军中想尽办法搜罗出来的还能拿出来打仗的军士——大概标准是还知道铠甲如何穿戴、行军如何列队。但是这样的标准下也只搜罗出一万人,剩余的一万人还是在京畿路募集的新兵,当然不少都是城里的地痞流氓。

河东、河北制置使,兼领宣抚都统制的刘延庆,带着宣抚司一干人马,与何灌这个宣抚副都统制押着这两万大军在东京城的校场列队接受道君皇帝赵佶的检阅。

自从童贯被斩杀之后,赵佶在民间的声望又有了一些起色,不少百姓又开始称呼这位道君皇帝是圣君。

当两万大军在校场列队完毕,赵佶的龙辇在马军司仪仗队的护卫下从御道驶出,赵佶的龙辇后面,跟随的是东京城禁军中训练最为频繁的一支部队,官家的御用钧容直。

御用钧容直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打头和殿后的几人手执旗幡、金瓜、斧钺等仪仗器物,以此彰显皇家威仪,其余人等击鼓吹笙,热闹非凡。

在道路两旁列队的平民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万岁,在御用钧容直们的吹吹打打中,夹杂着的是道路两边百姓的山呼万岁之声,听得赵佶好不受用。

不过是斩了一个童贯,赵佶既没有断了即将完工的艮岳,也没有断了其他的苛捐杂税,甚至加征了一笔免役代伕钱,还能给自己博得一个“圣明无过当今官家”的名誉。

赵佶明白自己躲在幕后伪装成一个被权臣蒙蔽的好皇帝的技巧已经大成了。他在龙辇中,偶尔还让队伍停下片刻,让东京市民好好瞻仰一下他的龙颜。赵佶后悔今日没有着戎装,若是不坐轿,反而骑上他最心爱的那匹青色马驹,定然更加凸显自己的高大形象。

赵佶的车驾队伍就这样在百姓的崇拜之下抵达固子门外的校场。这片校场原本是是禁军中上四军捧日军、天武军等精锐部队的主要训练地,如今早已基本荒废。正是为了今日的检阅典礼,何灌还特意请示高俅,找人把校场做了个清理。

赵佶到了检阅场地后,原本在烈日下久等官家不至而已经开始有些萎靡不振的军队,却突然像打了鸡血一般突然精神了起来。这就是赵佶顶着官家这个名号而自带的精神光环。

在誓师大会的一开始,王黼先汇报了本次伐辽大军军费的落实情况。

通过征收免役代伕钱,王黼等人给胜捷军准备了一千万贯军费。

一千万贯钱,多吗?多,足以应对伐辽的费用所需。

一千万贯钱,多吗?多,足以让多少本能自给自足的农民破产。

一千万贯钱,多吗?不多,远远没有到王黼实际搜罗上来的数额。

这一千万贯钱是在公开场合念出来的外账,如果细细去翻王黼这次征收免役代伕钱的内账,就会发现王黼从各路百姓身上搜刮了六千万贯的油水,这个数是什么概念呢,北宋末年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六千万贯。

也就是说王黼以伐辽的名义,从各路百姓身上硬生生搜刮出了一年的财政总收入,王黼鱼肉百姓的敛财手段可见一斑。

当然王黼之所以敛财手段强就能得赵佶的欢心,自然不是因为赵佶有虐待百姓的怪癖,而是因为他自己有实打实的好处,六千万贯里有三千万贯是直接进了赵佶的内库,供赵佶享用。

去除给赵佶上供的部分,王黼等人自己截留了一千多万贯作为手续费。剩下的一千万贯才是给到十万大军伐辽的军费。

当然赵佶也是知道伐辽的军备消耗很大,赵佶也是早就安排下去了,把熙宁变法以来北宋几乎攒下的全部军备家当都运送到雄州,供胜捷军伐辽使用。

军费、军备充足之后,自然是要激励军心,刘延庆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稍微有些磕巴地念诵了此次伐辽的动员誓词。等刘延庆把这又臭又长的稿子念完,军士们已经等不及地赶紧高呼万岁、必胜。

誓师大会的最后,赵佶当场宣布了一条新的任命,让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出任宣抚副使,随军出征。

蔡攸没有宰执的头衔,自然是不适合出任宣抚使的。更何况之前已经议定了本次伐辽要以刘延庆为首,刘延庆作为河东、河北制置使,兼领宣抚都统制,也不再适合再在他头上安排一个宣抚使。

事实上,是有了前次伐辽大败的经验,虽然大家都相信,或者说愿意相信这次伐辽能够成功。但是王黼等宰执是万万不肯再冒风险作为宣抚使上前线的。

蔡攸作为赵官家眼前的大红人,又一直谋求宰执之位,对于宣抚副使这样不用担责又能揽功的差遣当然是求之不得。

誓师大会的最后,这个在官家眼前红到发紫的人儿蔡攸竟然突然开口向赵佶说了这么一番话:“官家,此次远征辽国,臣必定竭尽股肱之力,但是也请陛下体恤臣的苦劳。”

“蔡卿说的在理,你久在东京城,不曾吃过这等苦。待你凯旋归来,朕自当好好奖赏你。你不妨先说说你想要什么。”

赵佶自然是认为蔡攸会要个宰执之位,赵佶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让他伐辽一战拿下功劳,给个宰执之位不在话下。

但是蔡攸可能早就认为伐辽归来位列宰执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令赵佶没有想到的是,蔡攸竟然说出令在场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一句话。

“前日得官家召入内廷奏对,当时有两位后宫妃子在官家身边侍奉。臣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女子,待到得胜回朝,还请官家开恩,将那两位妃子赏赐给我。”

蔡攸就这么厚脸皮地说出了这样一句在旁人看来可以称得上僭越的话,一旁的刘延庆都已经准备看赵佶阵前斩蔡攸的戏码了。

但是比蔡攸说出这话更震惊诸人的是,赵佶没有表态,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就摆驾回宫了。留下蔡攸在沾沾自喜,而刘延庆等人在风中凌乱……

厚颜无耻的官家,横征暴敛的宰执,难以评价的宣抚副使,东拼西凑的禁军部队,依然沉睡在圣君临朝大梦中的东京市民,在七月初一热热闹闹地完成了这场伐辽誓师仪式。

而这热闹的仪式背后,却映照出这个草台班子般的东京城注定还会是赵宋王朝最大的危机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