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良臣密议,走漏风声

“令公莫要看我,是北部尚书拉着我过来的。”

“哦?”高允看着两人,笑着问道,“北部尚书匆匆前来,还带着太子太傅,所为何事啊?”

扫视了一眼四周,没有发现旁人。

“令公,陛下崩了。”慕容白曜这才小声道。

“这!”高允与陆丽都不敢相信的看着慕容白曜,“何时的事,陛下如何驾崩的,是谁传来的消息?”

高允急切地问道。

高允何许人也,对消息的真假根本不怀疑,他相信慕容白曜不会拿不确定的事来告诉他。

“陛下崩于十一月初四,是病逝,宁远将军尉元拼死来报,现在他正在我府中休息。”

“我与宁远将军交谈后,发现并无错漏。”慕容白曜补充道,“我认为事情应当是可信的。”

“告知皇后了吗?”

“已经告知,并让皇后私下里去告知太后了。”

“好。”

两人一问一答,速度极快,一旁的陆丽还没缓过神来。

“陛下……”陆丽还在犹自垂泪。

也难怪,当初拓跋濬诛杀宗爱时,是陆丽抱着他来到平城的。拓跋濬又一直优待陆丽,连陆丽的父亲陆俟死后,也被拓跋濬追封为王。

陆丽接受不了拓跋濬的死,也并非不能理解。

只是。

“太子太傅,现在不是我们悲伤的时候啊!”慕容白曜悲痛地开口道,“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哀伤,而是为陛下尽忠啊!”

说完,慕容白曜将尉元所说的,皇帝临终前的交待,还有拓跋子推意图谋反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陆丽目眦欲裂,大骂道:“乱臣贼子,枉顾圣恩,意图窃国,我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太子太傅千骂万骂,骂的死拓跋子推吗?”

陆丽冷静下来,双目微红,问道:“北部尚书有何定计?”

“你我这般……”

三人小声讨论着,高允时不时点下头,然后作出最终决断。

……

从太后宫中离去后,冯有脸上也没有方才的哀伤之色。

“去将中常侍叫来。”她吩咐着自己的心腹道。

宫女闭口不言,只是默默离去,竟是一名哑女。

不一会儿。

“参见皇后。”张宗之被召见后,恭敬地行了一礼。

冯有将下人遣退,对着张宗之道:“阿伯,陛下驾崩了。”

“这!”张宗之惊疑不定,“当真?”

“八九不离十。”

冯有将她与常太后所说的那番话,大差不差的与张宗之说了一遍,只是对皇帝的死表现得不是悲伤,而是漠不在意。

“太后说得对。”张宗之当即说道,“为今之计,唯有让太子登基,然后东巡定州,才有一条生路!”

“宫中的事交给我,你且安心!”张宗之保证道。

“冯府的事,也交给阿伯了!”冯有一脸郑重的托付道。

冯有在当初与张宗之作出密谋后,私下里便一直以阿伯称之,以示亲近。

张宗之也很吃这套。

作为一名宦官,还能感受到小辈对他的亲切称呼,让他重新得到了拥有家人的温暖,怎么能不对冯有掏心掏肺呢?

越是心思孤僻的人,在面对来之不易的温暖时,越想牢牢抓住,张宗之就是如此。

常太后本来也遵守着和冯有的约定,一直忍耐着没有告诉任何人。

但是,到了夜里,她实在忍不住哭了起来。

林金闾闻声而来,关切地询问太后心事。

林金闾一直是太后的腹心,常太后将他当做亲人看待。

见到是他前来,便没忍住将此事告知了林金闾,并交待林金闾千万不要说出去。

林金闾自然满口答应,还指天发誓,绝不会透露任何消息。

林金闾的这一主动发誓,更让常太后信任他,甚至将慕容白曜去找陆丽和高允这件事,也悉数告知。

林金闾眉头一挑,然后迅速表现出和太后同样的情绪,感慨道:“有中书令和太子太傅在,太后可以安心了。”

“是啊。”常太后感慨道,“若是朝中大臣都如他们这般忠直,又何来今日之事呢?”

林金闾离开后,转头就在私下里怒骂乙浑。

两人明明互相做了约定,结果他一声不吭的做了这般大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若不是他素来谨慎,刻意来问,辛苦谋划这么久的大事,就要毁于一旦了!

林金闾觉得,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按照太后所说的那样发展,太子绝对不能登基,更不能东巡!

……

平城之内,暗流涌动。

杨成吾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在冯珙去往青州后,一直在平城经营,那些半大少年,在他与宿迁的喂养和训练下,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城中四处都是他的耳目。

高允、陆丽以及慕容白曜,都是杨成吾重点观察的对象。

这三人未必是最位高权重者,却是拓跋濬最信任的几个人。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帝的意思。

如今慕容白曜和高允、陆丽来往频繁,又四处走动,让杨成吾本能的觉得情况不太妙。

但是他又打听不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时间心急如焚。

直到张宗之深夜叩响了冯府大门,又匆匆离去,杨成吾知道,果然出大事了。

第二日,杨成吾就去冯府拜见魏母了。

杨成吾在冯祥出世时,曾来送过礼,冯珙也曾交待冯府众人,杨成吾可以信任。

如今他来到冯府,自然不会被拒之门外。

杨成吾见到冯府众人后,见魏母面露忧愁,而主母曹氏也面色沉静,便知晓她们应当是知道些什么。

“拜见太夫人,拜见主母!”

杨成吾恭恭敬敬地以家臣之礼拜见道。

“杨先生,你独自前来,可是阿珙那边有什么消息?”阿晴沉声问道。

“禀主母,并无主公消息,成吾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询。”

“请讲。”

“主公临行前,令我照看好府中,若有什么大事,则带着府中众人一起转移。我观平城近日,暗流涌动,昨夜中常侍又秘密来访,故来相问,二位可是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