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悲喜交集,让村民赶紧喝完小米稀粥,好听从韩东家的差遣。
韩安打算让村里有劳动力的村民前往二龙山,清理出一大片空地,为后续施工做准备。
每人每天一百二十文,且是当日结算。
阳明村规模不大,仅有二十户人家,算下来一天的工钱总共约六千文。
也就是六贯,折合成白银有三两。
这三两银子,对于富户人家而言,还抵不上一顿茶钱。
可对这村子里的人来说,却能解燃眉之急。
韩安安排鲁智深和杨志带领村民前去收拾,留下林冲在村子看守两女。
再独自骑着军马进城,采购所需物料。
先去木行购买一批木材,一部分用于暗中改良能够制作丝袜的纺织机,另一部分留作日后他用。
接着前往铁器铺购买一批各种工具,借用给村民。
最后是去书肆买些图书,给村童闲时看看。
购置完当前所需物料后,韩安匆匆朝着官府走去,打算打听一下建山所需的物料,何时能够送达。
这时。
刘高急匆匆从府衙内走出,抬头瞧见迎面走来的韩安,不禁有些意外。
“这不是韩公子吗?来得正好,慕容大人把建造二龙山一事交于我负责,不如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刘知寨了。”
刘高满脸欣喜,带着韩安前往茶楼。
他对韩安有所了解,知道此人八面玲珑,通情达理。
如今能亲自为韩安办事,他心里清楚,这一趟肯定少不了好处。
况且韩安如今可是剿灭三山贼寇的头号功臣,在青州声名大噪。
此时打好关系,正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好时机。
茶楼,顶级包厢。
刘高满脸堆笑,为韩安斟满茶,说道:“韩公子舍身为青州除害,真乃豪杰壮士。”
“刘知寨这话可就言重了,要说大功,应当是属刘知寨。若不是你的寨兵,怎能将三山贼寇一网打尽。”
韩安徐徐道出,见他面露享受,心里暗自嘲笑。
随后,他拿出一张图纸放在桌上,接着说道:“这建山一事,我已画出草图,还请刘知寨过目。”
刘高拿起一看,皱眉缓缓说道:“我瞧瞧,嗯...嗯。布局有头有理,韩公子想必花费了不少心思。只是这上头才建一座衣坊和四间房舍,似乎有些不太妥当。”
韩安一听,心里便猜到了刘高的心思,无非是想多捞些好处罢了。
但目前资金有限,实在支撑不起大规模的建造。
韩安略作思索,半真半假说道:“刘知寨也知,我刚恢复正常身份,这期间打点各种关系,花了不少钱,如今只能先从简行事,所以只能先起这些,等日后赚到钱,再请刘知寨帮忙扩建。”
“好好好!”
刘高连连点头,一颗摇摆不定的心终于安定。
他知道韩安善于经商,这衣坊一旦建起肯定盈利,不用担心扩建一事。
而且还特意点明要自己来接手后续,这意味着该有的好处,少不了。
韩安抿了一口茶,问道:“刘知寨,像这样的营造规模,不知需费多少时日。”
“快则半月,慢则一月。”
韩安摇摇头,探道:“能否加快营造进度,比如七日之内完成?”
“七日?”
刘高一听来生意了,笑得更灿烂,搓手续道:“不瞒韩公子,单说这砖石深井,起码需十日,不过这房屋是能加快进度,只要请多点工人就行,不过啊,耗费会大幅增加。”
韩安等的就是这句话,说道:“刘知寨不必担心耗费问题,这些钱财我还是能承担得起,只是不知房屋七天能否建成?”
“七日自是没问题,其实...四天也能成,不过得派大量寨兵前去帮忙……”
你这家伙可以啊,连寨兵都搬出来了。
韩安暗念完,问道:“不知刘知寨还能更快不?”
“快倒是能快,不过这样建造出来的房屋,牢固程度会大打折扣,那就得不偿失了。”
刘高倒也没有坑韩安,如实相告。
毕竟他也明白,做的是长久生意,不能因小失大。
韩安细想一番,觉得在理,随后拱手笑道:“那就七日吧,辛苦刘知寨了。”
“不幸苦不幸苦,来来来,韩公子请动筷,饭菜都快凉了。”
“刘知寨请。”
两人匆匆吃完饭后,便拱手道别。
饭钱自然是韩安执意支付,这让刘高对他愈发欣赏。
解决了这一心头大事后,韩安马不停蹄地前往李府,去咨询一件事。
如何创办义塾。
义塾即是免费学堂,专门资助那些没钱读书的穷困孩子。
而地方豪强最喜欢大兴创办义塾,并非他们菩萨心肠,而是义塾可以免除部分税赋。
故他们名下一般都有好几间义塾,但里面的学生,却没一个是穷困潦倒。
在青州所有的义塾中,唯有李格非开办的知行义塾,是真心实意为穷困孩子。
东边小院。
“安儿,何事如此急忙?”
“我想在二龙山山脚下创办义塾,特地过来向李叔请教。”
李格非顿觉惊喜,拉过韩安在一旁坐下,慢慢道来。
创办义塾,需捐一定的田产作为资金,用来建造学堂和维持学堂的日用开支。
而教书先生的最低要求,是通过县学考试的秀才或退职官员。
教学内容分为蒙学和经学,前者课程是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后者课程是四书五经、算学与农书。
若学堂纳入州县学体系,可申请学粮钱,即财政补贴。
韩安一无田产,二无足够财物捐赠,无法提供资金,无法向官府申请合规的义塾。
只能等衣坊开业,有足够的收入来源,尚能创办。
“李叔,那能不能背地里私起义塾,偷偷让周围村庄的孩童来读书呢?”
“什么背地里、私起,你这话听来倒像是在做违法之事。其实官府对此类行为都是默认支持,只要学生人数不超百人即可。要是被有心人盯上,给你扣个‘聚众滋事’的罪名,那后续可就麻烦。”
韩安点点头,倒也不怕有人故意找麻烦。
等义塾逐渐壮大,慕容老儿会主动过来题写匾额、撰写碑记,借此给自己的政绩增添光彩。
想必,他也不想这份政绩被人搞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