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谁是人?谁是鬼?
- 诸天:我真的想做个正人君子啊!
- 月影清涟2
- 2824字
- 2025-03-13 01:03:33
可是陈安对战经验为零,他自己都不清楚现在是个什么实力,内力水平如何,也不太清楚。
半个月后,陈安下山报名,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者,需身家清白,本人以及三代内无过犯、非奴仆、贱业从事者。
又需要廪生保结。
这些东西,陈家自然会给办好。
陈安一下华山,刚刚进华州县城,就有人迎了上来。
“大公子,老爷安排我过来听您差遣。”说着递上书信和信物。
陈安一愣,接过之后,验查,其实陈安就是做个样子,他哪里知道祖父的笔迹什么样子。
除了家族玉佩,其他的信物啥都不认识,见都没见过。
一抬头,陈安就看见了秋婵,给他做x启蒙的那个,这个穿上衣服,险些没认出来。
秋蝉见陈安看过来,下意识的慌乱一瞬,手指无意识地搅着帕子,那帕子已被她暗暗揉得发皱。
“原来是你啊,课教的不错。”
一瞬间,秋蝉耳根一路红到脖颈,恰似春日枝头那最娇艳欲滴的桃花。
秋蝉咬着下唇,贝齿轻陷,双眼始终低垂,视线落在自己看不见的脚尖上,“多谢公子夸赞。”
“哈哈!”陈安实在忍不住笑了几声,随即对着秋蝉拱了拱手。
秋蝉暗自窘迫,看了一眼四周,其他人没听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陈安跟着秋蝉而去,事情办理过后,也开始温习功课,童生的考试并不难,很容易过。
从考场出来,不等结果,陈安便开始准备下一场,府试。今年赶巧,三场会试凑到了一起。
院试提前,在六月开考。
八月秋闱,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还有一场。
院试中榜后,陈安便在山下呆了小半年,有着陈家财力支持,倒是也很是轻松,
不知道陈家从哪里找来了不少举人的文章。
供陈安‘刷题’,又给陈安请了一位举人做辅导,这财力和人力,真是让陈安大开眼界。
每隔几天,陈安就要去玉泉院学剑,雷打不动。
学习的压力很大,陈安有种后世高考的紧张感,可头脑清明的感觉,却是让他像是一块儿海绵。
短短时间,进步神速,陈安也是见识到了‘师娘’那bug的神奇能力。
人的压力一大,就需要解压,这个时代没什么娱乐方式,只能去青楼转转。
陈安不需要,他不断的揉捻着秋蝉,却是因为身体还未彻底长成,并不对她下手。
没多久,秋蝉嘴角起了个火泡,整个人都变得幽怨了,好似深闺怨妇。
临开考入场前一天,秋蝉忽然塞给了陈安一份文章,陈安还以为,这是从哪位大佬那里弄来的押题。
看了几遍,几乎就背了下来,随后仔细分析,临睡前,便丢到一边了。
秋蝉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看了一眼陈安,又将那文章收起,转出门去,就在门口,直接烧掉。
次日入场,秋闱三场。
一发考题,陈安就傻了眼,第一场,四书五经题,分为上下阙。
内容不少,单单四书一题,就足够陈安写上几个小时。
后世两小时一场的考试,跟这就没法比。
考试,不单单是对智力、记忆力的考察,还需要一定的体力。
陈安做完四书题,感觉自己的大脑都有些过载。
去看五经题,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是能挡住大部分死背书的腐儒。
陈安想了想,随即提笔写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淋淋洒洒千字,写完之后,一股疲累席卷而来。
抄好考卷,陈安就缩在一旁,睡觉去了。
有巡考官员走过来视察,扫了一眼陈安的考卷,点了点头,默默将袖子内准备好的纸卷收起。
临近下午,发了第二道考题,论一道:圣王修身立政之本。
论二道:《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之君子,修身立德,以成其道。今之世风,或尚功利,或溺逸乐。论君子修身立德于当世之要。
陈安整个都是蒙的,心中暗骂,谁他娘的说八股取试是思想的禁锢?扯淡!!
这种考题,没点知识积累,题都看不懂。
死读书的,能考个秀才就算造化。没思想深度的,成了举人就是祖坟冒青烟。
一想到那些连中三元的狠人,陈安就头皮发麻,这么选拔出来的人,皇帝都能给玩死,因为他们对皇权没有丝毫敬畏。
起码,思想深度达到这种层次的人绝不会轻易受人摆布。
陈安费心费力,写完之后,才呼出一口气,有种大难不死的错觉。
临到此时,已经掌烛火了。
一抬头,就看见有晕倒的考生,被人抬了出去,心中不由得有些无奈,他一个习武之人,还开了挂,都有些坚持不住。
次日一早,便有策论考题发下。
问地,阴也,法当安静。迩者云南宜良诸郡地震,坏民庐舍,压损人物者若干……厥咎何由?
陈安心中一颤,这题问的是云南地震,和他昨晚看的那道题,一模一样!
【有人泄露考题!!】
随即,一股凉气直冲脑门儿,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科场舞弊,那是要满门抄斩的!
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这水平,穷其一生,能考上举人就不错,贡士就别想了。
架不住,陈家操作骚啊!科举考试再严密,也会有空子可钻,也能成为权贵的刀。
陈安忽然想起,明朝的科举考试,还真的是一言难尽,初时看还没什问题。
大明才延续百年,各种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如果不加以改正,怕是就像明后期那样,成了为官员集团党派选拔人才的工具了。
最出名的莫过于东林党。
陈安嗤笑一声,忽然想起了一句台词,“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拿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
忽然就觉得有些讽刺,天大的讽刺。
科举取试出现的时间不短,唐朝科举不具有参考价值,宋朝非是大一统王朝,也是价值不多。
这完善科举制度的责任就落在了明朝身上,反而造就了明朝如此畸形怪状的东西来。
整理好思路,抛除掉‘标准答案’另起破题,提笔写下考卷。
几天后,陈安出了考场,感觉自己的魂儿都丢了,这科举实在不是人能参加的。
现在他相信,那些人都是文曲星下凡,没有心思关注结果,带着秋蝉回了华州县。
进了院门,才注意,这里的布局极为考究。
“大公子,这里已经被老爷买下来了,以后就是您的房产。夫人叫我在此常住,伺候您……”
陈安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有些意兴阑珊,没什么意思。
整理一下,便直接上了华山思过崖,练剑修炼内功去了。
拜见师座的宴会,陈安都没去,也推掉了同窗递过来的拜帖。
本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人,没必要有所交集。
时间不久,皇帝的封赏便下来了。
得父亲陈作、陈实行的荫萌,陈安成了卫尉寺丞,算是将陈安塞进了官员的圈子内。
还是文官的圈子内。
陈安看着圣旨,沉默良久,回不过神来,心中却是有些纷乱。
正统十三年,皇帝改制,选庶吉士尽数都是北方人。
这意味着,以后进入内阁的人,都是北方人。
陈安明白英宗皇帝的心思,就是想要制衡南方士族。
朱瞻基死后,大明就算乱了套了,太皇太后死后,孙太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先是取消海贸,又是圈禁兵权,都是杨士奇干的好事儿。
陈安看不清谁是人、谁是鬼,人心隔肚皮啊。但是,就目前看来,英宗皇帝的决策,没什么问题。
也是正统十三年,麓川之战大胜,预计在正统十四年就能彻底结束战争。
自此一直不消停的麓川,经此一战,消停了一百多年。
陈安长长出了一口气,喃喃的说道:“关我屁事。”
可是,心中还在思量着一个消息,朱祁镇要打交趾。
交趾这个地方,从朱棣到朱祁镇,一直都在打交趾,为什么打?
因为出海。
那里是最好的港口,不打不行啊。
可以在后世的几个著名港口啊,问题就在于,一旦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港口。
那就是再给江南士族乃至其他集团送钱,怕大明亡的慢吗?!
“这三件事,就是在与南方士族作对啊,谁是人?谁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