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嘶——范霍恩被交易了?这么快?”
马龙还在家里接受推拿师傅的按摩,突然就接到了小弟武圣杰克逊打来的电话,进而得知了范霍恩被球队交易的好消息。
篮网管理层执行力这么强,也是马龙没能想到的。
而且,得知了交易方案,马龙更是忍不住轻哼起来。
先不说斯科特·波拉德,单单是特科格鲁,就挺适合马龙的。
说的夸张一点,霍华德没有特科格鲁喂饼,还真没办法单换詹姆斯,带队打进总决赛。
所以说,篮网管理层用范霍恩交易来特科格鲁,单单这一点,这笔交易就不亏了。
更别说,还有斯科特·波拉德这个交易主体。
斯科特·波拉德是白人肉盾大中锋,光看数据中规中矩平平无奇,但却擅长干各种脏活累活,正是篮网急缺的蓝领内线。
篮网现在的首发中锋埃文·埃施迈耶还只是一个新秀,防守经验严重不足。
反观斯科特·波拉德,大学打满四年进入NBA,今年又是他进入NBA的第四个年头。
比赛经验已经拉满,身体状态也已经步入巅峰。
虽说让他得分,让他策应,有点难办。
不过让他给马龙打下手,卡住位,让马龙更好的保护篮板球。
亦或是打西部强队的时候,顶一顶奥尼尔、邓肯这些内线球星。
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嘶——师傅,对对对就是这里,再加把劲。”
之前打完季前赛,马龙还觉得NBA的比赛强度不过如此。
直至常规赛揭幕战跟尼克斯黑帮硬碰硬的打了一场,才发现打球不比打拳轻松。
大妈约翰逊为了不被尼克斯抛弃,同时也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价值,那真是在跟马龙玩命啊!
强如马龙,经过这番折腾,不死也得脱层皮!
第二天醒来,就发现全身到处都是青一块紫一块,好多地方还肿起来了。
好在早早向国内求援,招来了一个中医推拿按摩师傅,专门为他服务。
药酒推拿,针灸按摩,一套流程下来,马龙痛苦并快乐着,事后总算是轻松了不少。
下午前往球馆练球,发现武圣杰克逊又早早抵达了球馆,进行了好长时间的训练。
显然,揭幕战被尼克斯双枪接连打爆,也让自信心受挫的武圣杰克逊知耻而后勇,更加奋发向上,苦练球技。
“老大,有空帮我锻炼防守技巧吗?”
“行,等我一会儿。”
马龙明白武圣杰克逊的意思,也知道他有一些危机感,于是便一口答应下来。
球队刚刚完成了两笔交易,其中还包含了两名小前锋。
一个是今年的首轮秀,有潜力。
另一个是在NBA打了多年,比赛经验,投射精湛的白人射手。
像武圣杰克逊这样的毛坯料,无论是潜力还是即战力,都不占优势。
而想要不辜负马龙的期望,保住球队首发小前锋的位置,势必要花更多时间苦练,特别是防守这一块。
时间转眼来到11月3日晚上,芝加哥联合中心。
马龙迎来了NBA职业生涯的第二场常规赛比赛,同时也是第一次客场作战的比赛。
“大家放心打,今晚一定赢!”
比赛开打前,马龙做出承诺,并以此鼓舞士气。
只能说斯特恩这糟老头子太坏了,揭幕战安排篮网打尼克斯,直接给马龙上强度。
如果揭幕战打公牛这种鱼腩队,马龙还是很有信心带队赢球的。
再加上,之前季前赛首战,篮网打得就是公牛。
都赢过一次了,这次交手,自然有一些心理上的优势。
正如马龙所料,接下来的比赛剧情走向,跟马龙猜的八九不离十。
公牛跟季前赛交手时没多大区别,唯一的变化就是坚决对马龙采取包夹的防守方式。
常言道,有得必有失。
马龙借助常规赛首秀42分大出风头,同时也遭到了NBA各队主教练史无前例的重视。
公牛是鱼腩队不假,可公牛主教练还是想要赢球的。
人家想要通过限制马龙,不让马龙得分,帮助公牛赢下今晚的比赛。
好在,马龙的无球能力不弱,挡拆这一块又已经满级。
借助不能包夹弱侧球员的比赛规则,以及马布里持球吸引防守,再加上一些罚球。
每一节比赛,马龙都能零敲碎打的得到七八分。
整场比赛下来,马龙19投13中,罚球6投5中,斩获31分8篮板2助攻的数据。
最终,篮网也在马龙高效得分的带领下,以94比81的比分击败公牛,取得了本赛季的首胜。
赛后,马龙接受媒体采访。
有记者好奇提问道:“马龙,今晚你为什么没有再打出40+的表现?”
“上帝不可能每个晚上都穿一号球衣打球!今晚才是我的正常表现。”
马龙以开玩笑的方式进行回应。
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想不想赢球。
单打伤害球队不是一个梗,而是一个正常现象。
球场上只有一个球,当场上其中一名球员的球权过于集中,那么其他队友获得球的时间就会比对手少。
而绝大多数球员,都是从持球打起的,即便是无球高手,许多时候也需要碰一碰球,借此找到手感。
所以,相应的,角色球员碰球次数更多的一方,角色球员更容易发挥出色,球队赢球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
反观依赖球星单打的球队,因为角色球员迟迟站不出来,一旦球星进攻状态拉胯,球队就直接没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家球星得分越多,越有可能影响到角色球员的发挥,导致球队输球。
马龙主动减少持球,减少球权,可以将多出来的球权让给角色球员,供他们更好的发挥。
像今晚这样的比赛,马龙得个二三十分就能赢球,那也就没必要硬刷40+了。
反倒是很难赢的比赛,拼了命砍下高分,最终也难以帮助球队取得胜利。
稍微关注一下,就不难发现,许多球星斩获高分,大多是空砍输球的比赛。
这主要还是角色球员拉胯了,当家球星不得不集中球权,将赢球的重担扛在自己肩膀上。
科比最巅峰的几年,就是疯狂砍高分,但还总是输球。
后来琢磨透了这其中的道理,只是交易得到大加索尔,就能带队两连冠。
君不见科比之后的两连冠,都是什么配置?
能赢球,能夺冠,其实是有许多深层逻辑的。
想要获得成功,并不是简单的堆叠球星,就一定能赢。
有时候,身边的角色球员总是站不出来,还是得从当家球星自己身上找一找答案。
马龙输给尼克斯之后,就自己一人反复研究了比赛录像,寻找队友的位置,分析队友的表现。
研究之后发现,队友表面上看上去像是CBA,但实际上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他们都是NBA球员,能在这里打球,总归还是有特长,有优势的。
就像史密斯教练当初教导马龙的那样——尊重队友。
马龙想要展示自己的领导力,增强自身带队能力,无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许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