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蓝关之战(二)

只用了不到三个时辰,便接近了剑岭军的临时营地。

好在剑岭军的战兵也不是吃素的,白羽营受过专业的斥候训练。

后半夜,白羽营六个小队轮番上阵。

在营地数里外,对偷偷摸过来的北蛮斥候展开对捉厮杀!

一夜下来,白羽营战果丰厚。

尤其是周毅利用这个远离大军的机会,让聂政协同自己出手,斩获颇丰。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众人察觉到被派往这个方向的斥候数量越来越多。

想来也是,斥候频频失联,傻子都能反应过来有问题。

不过,在弄清楚敌军数量之前,蛮军还是只会持续派人探查。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行军打仗必须要确认敌军的数量,大军才能出发。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味送死,蛮子的斥候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

最开始还都只是普通人,到凌晨时分,周毅便碰见了后天三品的斥候精锐。

北蛮军中和魏军的组织结构类似,四品及以上是军官,这种死亡率极高的任务一般不会出动。

这一夜下来,光入品斥候的首级,周毅就带回了二十一个,余者未算。

面对这样的情况,天刚亮,宇文御就下令全军向后撤离。

虽然这些斥候的并不知道多少信息,但至少认得自家率军将领姓甚名谁。

通过分开拷问,得到了冒乎史奇的名字。

宇文御在边关待了半辈子,对冒乎史奇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此人是北蛮单于冒乎图的侄子,在北蛮王庭内官至右大都尉,为人阴险狠辣,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面对这种人,继续留在此地,并无破局之法。

两千剑岭军都是精骑,行动起来十分迅速。

在宇文御的控制下,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甩掉了剑岭军身后跟着的斥候。

随后,更是一口气退到了蓝关城地界的边缘。

宇文御倒不是要跑,而是打算先与佐兵汇合。

剑岭军收到求援时,距离蓝关城不过两日正常行军的距离。

如今已经是第三日清晨,佐兵队伍日夜兼程下,终归是到了蓝关城地界边缘。

二者汇合后,宇文御当即下令:除玄甲、虎盾二营外,其余战兵迅速下马,与佐兵交换甲胄!

看着将士们的行动,罗平边有些犹豫的问道:“这样真的能行吗,失了甲胄,对战兵的战力损失太大了。”

“冒乎史奇我打过几次交道,这人虽然谨慎,但却和他叔叔冒乎图一样,狡诈而又贪婪!”

宇文御沉声说道:“屁股后面的斥候,我故意放走了几个,他们回去之后,必定会向冒乎史奇禀报。”

“刚才路过的那两处丘陵之间,地势虽算不上险要,但也能临时藏兵。”

说到这,宇文御突然反问道:“你猜他如果认为我们只有两千人,会不会率军前来追击呢?”

罗平边还未开口,旁边的另一个校尉却开口问道:“话虽如此,但我们该如何确定追兵有多少?这样做太冒险了。”

“北蛮人的习性和中原不同。”

罗平边摇摇头道:“北蛮狼庭二十四部,每一部少则近万,多则数万,千年之间的仇怨,比蛮夷与中原的仇怨还大。”

“哪怕是冒乎图亲自下令,其余人也不会放心将自己手中的兵马交于他人,这种北蛮传统甚至高于单于的命令!”

顿了顿,罗平边继续解释道:“如果这次率军来的是冒乎图,那确实难说,但冒乎史奇最多只会领自己本部的人马。”

宇文御点点头,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蓝关城的求援使者,来的时候记下了北蛮大军的一些基本信息,这次冒乎史奇带领的部卒只有一万人。”

兵者,以正合,以奇胜。

上万大军的对垒,阵形尤为重要!

君不见之前遇到的蛮军草料队,哪怕战到最后,论人数其实是要超过当时剑岭军的。

但阵形一旦崩溃,就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若是冒乎史奇率领的蛮军,摆开包围阵形后,发现身后冒出了数量相差无几的敌人……

虽然此计仍有一些风险,但行军打仗哪来十成的把握!

为了以防诱饵失真和溃败过快,宇文御还专门将最能扛的玄甲、虎盾二营留在了其中。

就在三人交谈间,全军上下已经换好了甲胄战马。

由于出发的时候会带一些备用辎重,两千“战兵”伪装好后,还剩了两百多套甲胄,被从上到下分发给了各级军官。

甲胄归身的时候,周毅心中不由松了口气。

在战场之中无甲,实在太危险了!

“这样做算是让剑岭军的战力掉了一截,宇文御究竟想干什么?”

思虑片刻后,他依然没有头绪。

想出这种计策的前提是,要对北蛮的习性,和前来追击的将领都熟悉才行,周毅暂时还欠缺这方面的经历。

一切准备妥当,剑岭军迅速朝之前探查的丘陵地形开拨而去。

……

与此同时,数十里之外。

冒乎史奇刚率领自己的一万部众,从蛮军大营出来。

他麾下有入品勇士四千,族人六千,皆是能骑马弯弓的控弦之士!

由于这次是追击行动,为了提高速度,冒乎史奇没有带奴兵。

一万余众结好阵形后,浩浩荡荡朝斥候探查的方向杀去。

……

而剑岭军这边,两千“战兵”伪装成佐兵的模样。

跟随宇文御的指挥,缓缓朝那两处丘陵区域进发。

其余的八千人则紧跟着罗平边行动,这也是为了维持士气。

那两千“战兵”将会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正面进攻,压力和责任最大。

一旦中心的诱饵坚持不住,那这个里应外合的包围计策,会直接失效大半。

到时,敌人就无需担心腹背受敌,转而能从容应对外围伏兵的攻击。

大约十几分钟后,八千伏兵率先赶到预定区域。

在各级军官的调度下,八千人分成四波,藏于两侧的丘陵背面。

此处地势较高,正好可以观察敌情,还能自上而下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