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能亲到吗?

赵珏立即想到,必定是肉身的提升,身体由虚转实,所以有此变化。

如果不是自己主动去摸呢?

别人能碰到自己吗?

他脸对脸站在迎春面前,然后让迎春向前走两步。

若是能被碰到,迎春上前一步,就会亲在他的嘴上。

“哗!”

迎春毫无阻碍地穿过了他。

主动触发可以,被动碰撞无效。

嗅觉呢!

他凑到迎春脸上闻了闻,好像没有多大变化。

乐观些,至少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而且,这烧香大业绝不能停啊!

不仅如此,还要发展更多的连接点!

停了一下,迎春尴尬道:“仙君见谅,小女子不知什么是报纸。”

赵珏先是一怔,随即释然。

原著中史湘云捡到当票,不认得是什么东西,拿给黛玉看,结果黛玉也不知道。

这样大户人家的千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年龄又小,不知道也属平常。

不过她不知道,有一人肯定知道——宝钗。

除了找她问报纸的事情,赵珏还有一个想法。

他要迎春写诗集卖钱,自己也准备起个名号,在报纸上写些新学科技相关的文章扬名。

如此一来,最好选择可控的书坊报社合作。

以迎春能接触到的人来看,薛家是最合适的。

如果有人调查迎春和科技文章的事情,宝钗多少可以遮掩些。

随即,迎春就感觉仙君在自己的手心写字。

只不过,这速度为何比平日慢这么多?

难道仙君对自己不知道报纸的事情很是失望?

还是说,仙君有些累了?

是了,仙君如此照顾自己,自己却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实在太过无能。

万一仙君因此生气,离开了自己。

她心底一凉,完全不敢再往下想。

以后定要更加虔诚努力!绝不能拖累仙君!

赵珏慢悠悠写了“这个,嗯,你此刻现在去找一下薛家的薛宝钗姑娘吧,看看她在不在家”几个字,不住赞叹。

这手真软!真好!

薛姨妈一家客居在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

迎春带着司棋和绣桔去时,半路遇到宝玉。

一问才知,原来是宝钗病了。

“先前还好好的,这会子怎么就病了?”

宝玉道:“从荣喜堂出来,她就咳得厉害,姨妈赶紧给她带回来了。”

几人边说边走,进了梨香院,一众丫鬟上前朝宝玉见礼,只一个眉心带有胭脂记的丫鬟走到迎春跟前。

“二姑娘来了。”

迎春朝她点头,“香菱,妹妹可好了?”

香菱道:“刚服了药,这会好多了。”

薛姨妈得知迎春和宝玉来了,立即让人给请到屋里说话。

迎春两人请了安,薛姨妈一把拉起宝玉,抱入怀内,笑道:“这么冷的天,难为你们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吧。”

迎春两人坐在炕上,赵珏则是飘到薛姨妈的头上,好奇地打量着屋内的陈设。

宝玉道:“哥哥不在家吗?”

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

迎春道:“妹妹可大好了?”

薛姨妈道:“吃了药,好些了。

她在里间,你们去瞧她。

里间比这里暖和,你们去那里坐,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们说话。”

迎春两人下了炕,掀开一旁半旧的红䌷软帘,迈步进了里间。

赵珏懒得动,被迎春身上的红绳扯了进去,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

宝玉抢先坐在炕上,“姐姐可大安了?”

宝钗抬头见迎春两人,忙起身含笑道:“已经大好了,倒多谢你们记挂。”

说着便让丫鬟莺儿斟茶来。

她见宝玉项上挂着长命锁、寄名符,另外有一块宝玉,便道:“成日听说你这宝玉,究竟未曾细细鉴赏,我今儿倒要瞧瞧。”

等他二人论完金玉之说,赵珏在迎春手上写字。

“问问她家可有书坊报社。”

迎春道:“妹妹家里可有书坊报社吗?”

宝钗诧异道:“姐姐问这个做什么?”

迎春强忍羞耻,“我想出本诗集。”

宝玉道:“姐姐既有好诗,何不拿出来……”

赵珏抬手给了他一个净化,免得他扰了正事。

宝钗见宝玉没继续说,便笑道:“倒是有一家,名叫五柳居,在鼓楼西大街。

原是我父亲一时兴起办的,兼具刻书售书。

这些年入不敷出,渐渐荒废了。

前天哥哥还说要给关了,打通墙壁,给隔壁恒舒典做仓库呢。

姐姐若不嫌弃,我就让哥哥先别关。

等给姐姐印刻了诗集,再做计较。”

赵珏让迎春答应下来,又让问市面上有什么比较有名的报纸。

宝钗道:“报纸有官办和民办两种。

官办的有《朝野通闻》和《雅音汇编》。

《朝野通闻》是邸报演变而来,内容多是诏令、奏疏、政务动态、科举放榜、灾害异象等。

《雅音汇编》原叫《雅佑汇编》,为避今上讳而改名,翰林院主编,主要收录杰出诗词歌赋,一般文章很难被收录。

民办比较有名的有《四民月报》,主要是刊登政策、农事、商贸等。

《市井丛谈》,则主要是街谈巷议的集合,通俗易懂,也有许多民生趣事、坊间传闻。”

赵珏盘算了一下。

若是直接出诗集,只怕无人理会。

科技新学文章,也不是一般报纸敢刊登的。

“如果自己办报呢?”

宝钗笑道:“倒是可以,不过须得去通政司申请,每一期报纸也得那边审核。”

正说着,忽听外面人说:“袭人姑娘来了。”

话未落,宝玉房中的大丫鬟袭人已走了进来。

见礼之后,袭人对宝玉道:“东府小蓉大爷急着找你呢,说是有要紧事。”

宝玉对迎春和宝钗说的仕途经济半点不感兴趣,自己也奇怪为何能忍到现在。

听了这话,立即窜下火炕,逃到门口,掀起软帘,才又转回头道:“他在哪呢?”

“就在院门口等着呢。”

宝玉冲宝钗和迎春干笑一下,快步出去了。

袭人急道:“外面下了雪,仔细地滑。”

说完,又冲迎春两人见礼,追了出去。

宝钗道:“莺儿,快把斗篷拿去给宝兄弟戴上,免得受凉。”

莺儿应了一声,才刚翻出斗篷来,谁知宝玉又匆匆回来了。

“哎呦,上次写诗的事情就够让人烦闷的了,珍大哥又给我找了个苦差事。”

袭人从后面追进来,“我的祖宗,你倒是跑慢点,若是摔着磕着,让人怎么活。”

宝钗忙问缘由。

宝玉以手扶额,“就是你刚才说的那劳什子雅音,要收录二姐姐创作的诗。

又说诗词搭配才好,让珍大哥再写一首咏梅的词作。

珍大哥写不出,又找上我了。

片刻之间,我哪里有什么好的。”

宝钗笑道:“我看你呀,是糊涂了。

正主既在这里,哪里用得着你费神。”

说罢,只笑着看向迎春。

宝玉一拍脑袋,“我怎么给忘了。

二姐姐,这次只能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