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抢教书先生的饭碗

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孔鱼整个人都是茫然的。

他听到了什么?

陛下要求他找一些能写话本子的人?

不是,谁家正经衙门的人,会去写什么话本子啊?

不是只有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书生,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通过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养家糊口吗?

“陛下,这……您不是在为难微臣吗?翰林院的诸位大人,可不会写什么话本子。”

孔鱼苦着脸说道。

但凡他敢当着其他翰林院官员的面,把这个要求说出来。

别管这要求是不是陛下提出来的,他都必然要倒大霉!

那帮人才不会相信,这样离谱的要求,是陛下提出来的。

他们只会觉得,是孔鱼在故意戏耍他们!

“朕可从未说过,这些人只能从翰林院当中挑选啊!”

王林淡淡说道。

这也是为什么,他只选择了孔鱼一个人,负责华国周报。

一方面,是因为孔鱼这个人的文风,比较符合王林对于华国周报未来的设想。

报纸的目的是为了更具传播性。

那帮搞学术的,如果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报纸,可以自己出钱办。

王林创办的是由朝廷出钱,创办的为了增加传播途径的报纸。

传播是第一目的,第二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其他人如果官职比孔鱼高,可能会不配合。

所以王林给了孔鱼主管的位置和权利。

也相当于不会启用比孔鱼官职、地位更高的官员,参与到报社的管理和日常工作当中。

“啊?那陛下的意思……该不会是让微臣找那些民间写话本子之人吧?”

孔鱼惊讶不已。

这不是朝廷创办的部门吗?

招一些书生进来,难道以后会出现不是官员,也能入朝为官的先河了?

那他这么辛辛苦苦读书多年,如此努力,又是为了哪般?

“朕的确有这种打算。”

王林点头,注意到孔鱼的表情,他大概也能猜到孔鱼在想什么。

于是,王林耐心的多解释了几句:“你找来的这些人,如果只是写几个故事,完全可以用银子买下他的故事。

至于价格,你可以找几个帮手,与你一起评估,根据字数或者篇幅给银子。”

“哦哦,微臣明白了!”

孔鱼立即恍然大悟。

民间的一些书铺,其实也会通过收购读书人写的话本子,自己印刷出售。

而那些读书人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好故事,养活自己。

这就是一种交易嘛!

很合理。

“当然,若是有心想要为朝廷办事,写故事比较有水平的,也可以特招为报社吏员。没有官职,但吏员的身份也算是一份稳定的收入,当然成为吏员,写出来的故事就不会再单独给钱了。”

王林继续说道。

虽然有点无赖,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钱和名声,只能二选一。

不然岂不是会有人一窝蜂的想要跑到报社当吏员?

报社是王林用来维系皇权的工具,联络百姓的喉舌。

不是某些人功成名就的跳板!

“是,微臣明白了。”

孔鱼连连点头。

陛下算是将后路都想好了,有了这些安排,想必招人方面,应该会容易许多。

“另外,朕还需要你招一批擅长绘画之人来。如果水平好的,也可以给与吏员的身份。”

王林继续说道。

说话间,他随便拿起一支笔,在面前的纸张上,画出了一座简笔画似的假山。

并且在下方,写下一个“山”字。

“要这种风格的,最好能让人一眼看懂。方便百姓能通过图画,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字。”

说完,王林放下笔,示意孔鱼凑近来看。

孔鱼走上前,看着王林画出来的“山”,双眼中透露出了清澈的愚蠢。

显然有那么一瞬间,他似乎无法理解。

为什么陛下要绘制这种如同小孩子随意涂抹的画?

这种画,需要什么绘画水平?

但是很快,孔鱼反应过来,惊讶的问:“陛下是打算利用这种方式,来教百姓们识字?”

“没错。”

王林赞许的看了孔鱼一眼。

没想到这年轻人还挺有头脑的,一瞬间就领悟了他的意图。

“如何,能找到这方面的人才吗?”

王林问道。

孔鱼想了想,似乎是想点头又有些犹豫的样子。

“怎么,可是这当中有什么困难?”

王林蹙眉。

不过就是画一点简笔画而已,应该没有那么难吧?

这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绘画水平!

连他随手都能画出来,尽管王林其实还是挺擅长画画的。

尤其是素描。

“陛下,恐怕有人会不认同您这种教导百姓识字的方式啊!”

孔鱼嗫嚅了半晌,才犹犹豫豫的开口。

这也是他所担心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启蒙老师,教导孩子读书识字,是如何进行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类似《三字经》、《千字文》这种启蒙读物。

先念,让学生跟读。

读完了写。

之后就是每日写大字,通过勤劳学习,不断重复,达到肌肉记忆。

从而完成识字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读书需要悟性!

因为孩子在刚刚接触到读书、识字的时候,他的脑海中无法将文字与现实中的某件物品联系到一起。

感觉很抽象!

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不断练习来加深印象。

久而久之完成对于一个字的记忆。

这种死记硬背的情况下,想要记住一个字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有些脑子不是那么好用的人,学习的次数多了,自然有可能会遗忘过去记住的内容。

每当遇到这种学生的时候,教书先生都会觉得其不适合读书。

如果改成王林这种识字方式。

会大大的节省读书所需要的成本,至少识字这件事,从此会变得简单。

于朝廷而言,这其实是好事!

因为有更多的百姓能有机会识字,增加识字率,也能增加朝廷政令传达的准确度。

但是对于那些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夫子而言。

这不就是在抢他们的饭碗吗?

“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认同朕的做法?”

王林反问。

“这……”

孔鱼不知道如何说。

“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朕允你无罪。”

王林声音温和的说道。

这番话,似乎是给与了孔鱼足够的勇气。

他深吸一口气,诚恳的说道:“陛下,您使用的这种全新的方式,会导致很多民间的教书先生丢掉自己的饭碗,到时候必然会引起剧烈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