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恢复了平日模样的弄玉,韩非心中有些感慨。
有些道理,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劝解他人,可自己又该如何劝说自己。
人其实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同样的事情自己可以给对方更加好的见解,可当同样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就要没那么容易看透一切。
聂风看着韩非,目光有些同情,身为韩国九公子,这个身份在给韩非带来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便利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对他的一种束缚。
如果韩非不是韩国公子,没了这层身份的束缚,也许韩非的成就不会如同原著中的那么落寞与悲凉。
又或许韩非在踏出小圣贤庄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他明明知道自己可能救不了自己的国家,希望实在是太过渺茫,可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自己的归途。
当然,在救自己的国家的同时,韩非心中又不想放弃自己依法治国的梦想。
在求学的数年时间中,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代表人物的各种思想,总结了商鞅,申不害,管仲等等个个先辈的思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上自己的见解写出了《孤愤》《五蠹》等数十万字的文章,借助小圣贤庄在诸子百家的声望,将自己的著作发往除了秦国的六国之中,希望自己的的思想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跟运用。
当然这其中韩非没有强六国,而钳制秦国的想法,聂风是一点的不相信的。
可惜之后的事情,却出乎了韩非的意料之外,六国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了韩非的法。
毕竟身为韩国九公子,韩非在韩国都没能实行自己的法,其他国家又怎么可能冒着得罪各国权贵的风险去赌一个看不清前路的未来。
毕竟变法可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足够聪明的人。
韩非的变法带来的好处他们并不是看不到,可哪一次变法不是尸山血海,血流成河,利益的分配,掌权者的重新洗牌,这其中的种种可不是三言两语,一年两年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许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方才可见成效。
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君王之间的权力更迭,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保证这中间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和改变。
人都是不同的,君王的一个想法,往往就可以让之前的所有努力化作梦幻泡影。
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如同秦国一样,数百年来,数代人都可以为秦国的强大而努力。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变法成功了还好说,可一旦失败,后果可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受下来的。
自周天子分封诸侯以来,这八百年间,有多少国家泯灭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
每一次的变法都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赌博。
有的国家因为变法而强大,可更多的国家却因为变法而彻底泯灭。
可在这几百年时间中,最为讽刺的是,一个在西北荒凉之地的蛮夷小国,却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变法图强,当初世人眼中不通礼仪的,蛮夷小国,如今却成为了如今最强的国家。
真正的站在了这个世界的巅峰。
看着面前的韩非,聂风真的不想打击他。
作为一个后世来的穿越客,虽然记不清楚很多事情发展的细节,可一些大事件聂风还是记得很清楚。
韩非的法,在这个时代的确是最合适的治国之道,可惜,就算韩非再怎么聪明,可能他都不会想到,他的法,却是在他一直防备的国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了韩非的法,秦国原本就强大的国力变的更加强大,这也加速看秦国一统七国的步伐。
··········
“也许前路很艰难,可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现在缺少的只是时间。”韩非摸了摸下巴,脸上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散漫,可看向聂风的眼神中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时间吗?”听着韩非的话,聂风总算想通了之前没想通的一件事情。
“所以,前几日韩王安同意派遣郑国前往秦国修建水渠,以疲秦国之力,延缓秦国东出的时间,对于这件事你并没有反对。”
聂风看着韩非,神色莫名,看向韩非的眼神有些奇怪,又有些怜悯。
这是跟数十年后的项羽一样,准备破釜沉舟了。
韩非很聪明,也很有学问,这点聂风在认识韩非以后就深信不疑,之前聂风还搞不明白,如此聪明韩非在韩国朝堂之上为什么不反对这所谓的“疲秦之计”。
对于派遣郑国前往秦国修建水渠,这其中的利弊得失,聂风不相信韩非会看不清楚,可他还是没有反对这件事,现在想来就是为了给自己在韩国变法留有足够的时间。
弱小就是原罪,落后就要挨打,想来这句话真的适用于每一个不同的时代。
强者会让环境随着自己的心意去改变,而弱小的韩国就只能在这个时代的大势之下苦苦挣扎,艰难求活。
也许韩非以及流沙的众人在聂风来自后世的认知来看就如同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弱者可笑的挣扎。
可有时候坐着等死永远抵不过奋力一搏,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之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只只不自量力的蝼蚁,一只只渺小短暂的蜉蝣。
渺小而偏执,坚定而固执,也许一生的努力都只是刹那间的灿烂,可也不枉此生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