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王家兄弟的幸福生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瓜州有点甜
- 2067字
- 2025-04-18 11:19:35
“大哥,水稻已经长出嫩芽了,看样子,再种一季应该没问题。”
王连望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稻苗,心中满是期盼。
凡关中农家肯南迁种植南洋稻的,朝廷都会赏赐永业田百亩。
这一条,襄阳贯彻得很好。
不过,因为大部分的田地都要靠他们自己去开垦,王浚和王连两兄弟忙了两三个月,也没开垦出二百亩地来。
不过,他们还是会继续开荒,到了明年下半年,两百亩的土地就会被开垦出来。
事实上,能种出六十亩地,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农耕技术太差的缘故。
这跟前世广东、福建等地,家家户户都只有几亩地的人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王浚继续道:“燕王又岂会说谎?殿下既然已经向朝廷建议,要在襄州大面积种植南洋稻,那么这片地,自然是可以种两季的。”
王连:“大哥,咱们是不是该在今年收了稻子之后,再买个奴隶回来?否则的话,这么多的良田,就这么白白的浪费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在长安时,王连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有一块地,可惜一直没能如愿。
现在,梦想都翻倍实现了,却因为太忙了顾不过来……
想想就让人可惜的很。
“好啊,关中很多人家都在用倭人和胡人当奴隶,他们还算老实。”
王浚略一思索,就答应了王连。
“哼,不老实才怪。给我们唐人当奴隶,农忙的时候,一天三顿,听说就算是小地主,也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有什么不满足的?”
就在几天前,王连开始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不过,一想到连一个下人都有机会过上自己这么多年都享受不到的生活,他的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如果这些奴隶不努力工作,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如果我们家真的有两百亩良田,全部种上南洋水稻,一亩地的产量哪怕只有一百五十斤,一年两季,一年能收六万斤稻谷,一开始还不需要向朝廷交税,用不了几年,我们就能变成地主了。”
王浚算了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地主候选人了?
王连:“燕王府的王掌柜没骗我们,从关中迁往山南道,对于我们这些游民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就是就是,我觉得,我们应该请观狮山书院的那位郎君写信,把我们那些穷亲戚都喊过来,也有个照应。”
王浚的想法,大概也是襄阳县不少关内人的想法。
作为一座军事重镇,襄州并没有将突厥人迁移到这里来,而是以关中的农夫为主。
“这倒是个好办法,我想,朝廷总不能一直扶持关中道等人迁徙江南吧,到时候要是取消百亩永业田,只留下二十亩,意义就不大了。这些永业田,若是卖出去,少说也得好几百贯。”
虽然永业田五年之内不能随意买卖,但毕竟是值钱的东西。
“没错,不用等了。现在水稻还在抽穗阶段,暂时也不需要打理,我们先去看看观狮山书院的学生,我看那位姚郎君挺热情的,说不定能在学堂里找到他。”
“还愣着干嘛?快走快走,我还有好多事情要跟大哥他们说。”
……
今年春天,姚盛离开长安城到了襄阳。
他现在还是格物学院的学生,都没有毕业。
不过,书院除了鼓励毕业生去各地做县令、里正之外,还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出去游历一两年,然后再回来继续读书。
李想当然不想观狮山书院培养出来一群书呆子。
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是无法理解的。
就好像刚出校门的时候,长辈们都会告诉他,在公司里要圆滑一些,要这样那样。
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
经过几年的磨练,吃了不少苦头,也就理解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容易?
“好了,今天的数学就讲到这里,下午继续背《三字经》。”
姚盛也是受了李想的影响,才进入了格物书院。
但是,教一些基础的启蒙,却是绰绰有余了。
“姚郎君,今日上山寻石了吗?”
姚盛刚从教室里出来,就看到了王浚和王连。
两人虽然是在襄阳才相识,可是姚盛的父亲姚老三是燕王府的工匠,王浚兄弟以前也给姚老三打过下手,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莫名其妙的亲近起来。
除此之外,书院还会将学生送往南洋各地推广水稻的州府,帮助他们适应当地的生活,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所以梧桐村的人,姚盛基本都认识,尤其是王浚兄弟。
偶尔还会去他家蹭个饭。
“不用了,我发现了一处类似于磷矿的地方,这里有几百斤的样品。王浚,你要不要加入?”
姚盛在格物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矿法、采矿法和矿冶法。
但是,他并没有像他爹那样去研究金、银铜矿石,而是对李想曾经在学校里讲过的一种磷矿很感兴趣。
施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倒性。
更重要的是,磷肥还能促进花芽分化,让果实提前成熟。
这肥料的好处,姚盛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而且,燕王说的碳酸钾,对作物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那个时候,姚盛已经下定决心,此生一定要帮助大唐的子民,找到大量的磷钾矿,用来增加大唐的粮食产量。
如果这个目标真的实现了,那自己岂不是要名垂青史?
姚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姚,姚郎君,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浚、王连面面相觑,都有些犹豫。
在识字这一块,他们是绝对比不过这位的。
至于种田……
难不成这姚郎君还会种地不成?
“这些磷矿石,只要碾成粉末,就是最好的肥料,在每一亩地里,多加点磷肥,就能让水稻长得更好,产量也会更高。”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出一亩地施多少磷肥合适。
“燕王殿下曾经说过,肥料这种东西,不能太多,太多的话,反而会起到反效果,所以,这件事情,还需要不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