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经济:如何开启后数字化时代
- (挪)安德斯·因赛特
- 1761字
- 2021-12-08 15:57:44
戴上量子的眼镜!
一旦人们开始从量子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很快就能惊讶地发现,关于这一主题已经诞生了许多思想、创作。话剧作品《平行世界》就是其中一例。它把量子技术同时运用于柏林和多特蒙德两个彼此交叠的舞台上。1在新的学科分支量子认知领域中,人们尝试用量子理论的数学公式构建认知现象模型,模拟人类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看看此间的媒体宣传,许多东西也和量子挂钩了:从“量子行为”到“量子医学”和“量子创造力”,再到“量子资本”。大量的短视频、模型和示例使得不懂物理学的人也能明白量子力学的无穷效应。
美籍德裔政治学学者亚历山大·温特已然成为一位“量子社会学家”。他预言,不久的将来,新科学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他人、自然的关系。在2015年出版的专著《量子思维与社会科学》中,他写道,社会科学完完全全建立在这样一个错误之上:在大概150年前,其创立之初,社会科学家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思维和我们人类社会遵从于“经典”物理学法则。乍看之下,这个基本假定依旧合理。归根结底,我们这些人确实像桌子或椅子一样,都属于肉眼可见的物体——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也必然遵循同样的规律。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社会进程却并非如此:它们更多地表现为量子物理学领域里的非局域性和叠加性等。
博弈论是量子理论发挥影响的另一个例子。它建立了一种方法,在有明确规则和预设结论的情况下,两个或多个行动者(参与者)之间建立战略互动模型。在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这种进路非常受欢迎。量子博弈论是经典博弈论的再发展。它主要的出发点在于,人类的彼此牵连是无法消除的,所以我们的经济制度以及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也必须从这种彼此牵连的角度去考虑。
构造量子经济依旧面临这样一个核心挑战,那就是量子物理本身尚不可理解——尽管专家们都能够道出一二。就连像约翰·冯·诺依曼这样的高端量子物理学家和博弈论专家都承认:“你理解不了量子物理,你只能适应它。”更夸张的是百年一遇的天才爱因斯坦灰心地给出这么一个注解:“这个理论给我的感觉,有点儿像某个聪明绝伦的偏执狂臆想出来的体系,构成这个体系的全是些不连贯的思想要素。”
连这些智慧的大脑都不能为我们解释清楚量子世界究竟如何,我们为什么非得跟量子物理学纠缠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道路,沿着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去解决迄今为止依然棘手的难题。依照我对世界的理解,意识是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本质区别。物质为什么可以发展出意识?我们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遑论解释人类意识这个谜题:为什么一些特定的行动方式总是伴随着意识?物理进程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大脑中形成主观经验的?我们连如何表述清楚这些问题都不知道,更别说给出答案了。我们对社会进程和经济进程浅薄的理解基本也是如此。
有一个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那就是:只要引入量子的观察角度,我们便可以在多个研究领域中更进一步。反之,在这些领域中的更进一步,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量子力学的奇妙世界。采用量子的视角去观察经济对于更清楚地把握经济进程中的殊异之处是很有帮助的。量子经济学家阐述的数学公式可能会对量子物理学家有所帮助,后者依然在苦苦探索纷繁复杂的量子效应背后的基本原则。无论如何,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达成的一个共识日渐清晰,那就是,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人员皆有必要开启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量子解读以及对其蕴含的经济的量子解读。
其间,一些量子经济的进路业已出现,它们各自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或许我在这个问题上的领悟以及精力转向此处也助力造就了这一现实。从量子的视角来看,这是绝对可以想见的。诚然,促成这一现实的或许是业已成熟的时机,所以这么多人会致力于此。在我通过哲学观察走向量子经济这一进路的同时,他人从学术角度或精神层面入手,与我殊途同归。
一切的一切彼此关联并互相影响。这个世界并非个别组成部分的加总,因为组成它的不(只)是原子。百年来科学家对这些个别组成部分的阐述越发准确,然而由于他们采用的方法,同时也制造了互不协调的诸多谜题。每一个侧面都相当接近真相,却永远无法成为真相本身。因为真相是“量子性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理解不了它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谈及量子物理学时曾告诫:“当你确信你理解它的时候,恰恰说明你不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