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一时,上下兼顾
一个正常的人取悦上司是容易被人理解的。但是,懂得厚黑学的领导者绝不主张只顾上,不顾下,而是强调要“上下兼顾”。
1、只有兼顾“顾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顾上”
顾上不顾下,易失去人心,更搞不好工作,最终也不会取得上级领导的信任。得人心者得助,得人心者久。部门领导应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
这个道理,我们正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简单事例来加以说明的。我们走起路来是不能只顾目标,不顾脚下的,如果我们只顾盯着自己的目标,不看脚下是否有些坑坑洼洼或者绊索陷阱,那么我们很容易摔跟头,不但最终到达不了目标,反而会使自己遍体鳞伤,鼻青脸肿。与领导搞好关系,也要“顾下”,便是这个道理。但许多人却并未领悟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只顾上,不顾下,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实是失败之道。
首先,你容易丢失群众。群众是最痛恨那种对上级笑脸相迎、曲意巴结,对下级冷若冰霜、不闻不问的领导的,这样你便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即使是可以取悦于领导,也只能是暂时的。失去人心意味着,你不可能从下级那里了解到确实的情况,你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保护;失去人心还意味着,领导不会从群众那里听到对你的赞扬声,最终,他也不会重用名声败坏、众矢之的者作为心腹。失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就像庄稼没有水,逐渐枯萎,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能被主人拿来作柴烧,喂养牲畜,总之,难成正果,难有大用。
其次,你干不好工作。做工作是必须依靠众人之力的,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你可以干成料不及的大事,而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则会使你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由于你只顾把心思放在看上级眼色行事上,势必会忽略下级的感受,对他们的疾苦冷暖关心不够,这种人是很难受到群众拥护的。更有甚者,还有些人会采取压制,损害下级利益的办法来取悦领导,这更是会招致怨恨。没有工作实绩,顶多只会被领导在某些时候加以利用,但绝对不会长期予以重用的。
第三,你难以最终获得上级的信任。无论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能够替领导做好工作,为领导分忧。因而,领导一般都喜欢任用群众基础比较好、威信高的干部作为自己事业的助手,因为领导清楚,有人支持才能堪大任,做好工作。用一个在群众中声名不佳者作为心腹,不但不能替自己分忧,还会影响领导自身的声望,对他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在群众中声誉不好,还会影响上级对你的信任,毕竟领导是不会“偏听偏信”一人之言的,在他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了解到许多于你不利的看法,这些看法多了,就会影响领导对你的道德评价。
选配领导班子的十原则,其中就包括:“确定领导者要广泛听取意见,大范围的民主推荐、评议,可以避免少数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增强干部的民主性。看人主要看政绩。应该让搞事业的人上来,搞关系的人下去。”
因此,聪明的人总是非常重视收买人心,打好自己的群众基础,既做到不忽视领导的权威,也不忽视群众的选票。
历史上的厚黑统治者都是十分重视笼络人心,以此作为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基础,从而能够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策》中有“狡兔三窟”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在人处危难之时,人心该是何等之重要呀!
齐国有个贵族,叫孟尝君,封地于薛。其手下食客过千。冯援便是其中一人。一次,冯援自告奋勇地要求到薛城为孟尝君收债,临行时间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很随便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援到了薛城,不但没有催逼百姓还债,还以孟尝君之名将债券全部烧了。老百姓高呼万岁。孟尝君见冯援空手而归,很是奇怪,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授说:“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没想到,薛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方悟,这个“义’的重要性。后来,冯援通过计谋,又使孟尝君重登相位,使他的政治地位更加稳固了。
这个例子警喻我们,顾上是求进之道,而顾下则兼具求进与保身两种功能。注意顾下,可以助你事业有成,获得上级的赏识,而一旦事有不顺,上级一时疏远你,你也可以凭借良好的群众关系,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不致于四面楚歌,四面受敌。所以,历来有作为者,都很注意把上得欢心下得民心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厚黑学指出:只有兼顾“顾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顾上”。
2、一心一意地在本职岗位上干事
身为管人者,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要给上级领导留下比较良好的印象,干工作就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舍得下大气力,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摆脱忙乱的方法,减少应酬,把宝贵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抓大事上,让自己领导的企业或行政部门,多出成绩,出大成绩,多出能在上级领导那儿“挂上号”的成绩。真正的厚黑者懂得:不问名利收获,一心一意只在本职岗位上干事的主管,最受上司的青睐。
台湾大富豪蔡万霖就是一个靠事事亲历亲问、踏踏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干事业的一个典型。
蔡万霖1979年以后接管着拥有10余家分公司的霖园关系企业集团。他常说:“我今天掌管这么大的家业,首要的必须抓住这个‘纲’,不然的话,就会出乱子,甚至会搞砸……”具体工作中,他的一套做法完全符合美国管理学家的高论:“一个得力的领导人必须擅长于兼顾两头:最高层次上的投资概念和最一般层次上的具体行动。”作为总经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抓好高级职员,这是企业的主力、骨干,不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就不能带领其他员工尽心尽责地履行各项任务。蔡万霖总是抽出时间到员下的办公处,一是要了解那里的业务情况,二是要察看员工们的工作。他的这种做法对于那些不自觉的员工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因此,每当他一出现,员工们便十分紧张,唯恐有什么失职行为被总经理发现。蔡万霖自己每天都早来晚归,工作10多个小时,不辞辛苦,那么,身为他的部下,能不好好干吗?
蔡万霖说:“我不搞什么遥控指挥,我爱事事亲历亲问。”他坚持到员工中去,以掌握住员工内心世界里的东西,以便对“症”下“药”,所以到处检查,到处处理事情便成了他的职业习惯。“在这方面,员工们可能对我有点意见,不过,如果我自己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放任自流,不仅企业生存难保,不但我的饭碗砸了,员工们恐怕也要遭殃的。”蔡总经理的一席话,不无道理。
和上司把关系搞好,首先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拿工作成绩说话,上司最欣赏工作成绩突出的主管,既使你有点错误、缺点,也能得到容忍和原谅。相反,你如果没有事业心,干工作不踏实,作风飘浮,只靠迎来送往、吹吹捧捧,是很难引起上司重视的。企业管理者工作时,不妨借鉴一下台湾大富豪蔡万霖的工作方法。
3、敢于对上司的不合理决策说“不”
没有一个上司喜欢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下属。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益强烈的网络时代,唯命是从、听话、老实的下属,不仅不能“打江山”,也不会“守江山”。因此,作为下属,当你拥有真理并且对整个团体有利的时候,对上司的不合理、不正确决策和意见说“不”很有必要。因为每一个上司更喜欢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千里马”。
当今,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但是在方式上,却有不少企业走了弯路。例如,要使员工有工作意愿、养成自我启发的习惯,就必须做到倾听他们的要求,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企业片面地理解这种观点,如始终专注于客观条件,以为只要提高薪金,改善作业条件,增添福利措施,就能培养人才。其实不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只会培养出缺乏雄心壮志、办事唯唯诺诺、墨守成规、贪图安逸的人来,而造就不出充满斗志,不畏困苦、勇于进取的人才。
比较而言,首要之事并不是改善物质条件,而是提高员工们本身的精神素质。如何把领导者的热忱和构想体现到企业的巨大梦想之中去,贯穿到员工思想和行动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树立宏伟的目标,编织绚丽的巨大的梦想,从而点燃员工奔向目标的意愿之火,使每个人都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是当今企业培养人才的宗旨。
从许多大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看出,大凡成功的管人者,多半都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只知唯上、唯书。唯唯诺诺、听话、老实的人,是干不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因此,和上司相处,唯唯诺诺并不好,会在上司心目中留下老实、平庸、没能力的不良印象。“厚”是“黑”的基础,“黑”是“厚’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偏执于其中任何一端都难于成就大的事业。
4、面对上司的火气,勇于承认错误
身为部门领导的人也有上司。和上司相处,一定要有被上司训斥的心理准备。每一个下属,都会遇到上司对你发脾气的时候,有的人面对上司的火气,勇于承认错误,立即改正;有的人则针锋相对,死不认错。在这种时候,前一种人一定会得到上司的谅解,而后一种人则会把事情办得越来越糟。如果上司对你发脾气的时候,脾气发得对,你就必须承认错误,并且作出改正的承诺,而不是为错误进行辩护。上司最希望的是你能知错认错,把给工作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如果他的脾气发得不当,你可以给他指出并且问他把事情解释清楚,告知他不应当对着你发脾气。而且,你这样与他达成谅解后还可以为他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厚黑者懂得,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注意,而对上司的发火,你千万不可暴躁,一定要用“厚”压住暴躁!不要和上司明火执杖对着干。
著名的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史蒂文•布朗18岁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每天必须联系一处待售的房地产并将其登记在册。有一天,经理知道布朗本月仅联系到两处房地产时说:“我真不理解,我想,我要是雇个傻子,在他背上挂一块牌子,那个傻子至少也能将两处房地产的售价带回来登记。”
当时,布朗强压住怒火和暴躁,愤怒地离开了办公室。他奔波了一天,在下班之前赶到经理办公室,将两处房地产待售登记表掷到经理办公桌上。这次经理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最好明天再联系两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史蒂文•布朗逐渐成熟起来。他这才明白,经理用的是“激将法”,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来说,激将法很有效。尽管布朗当时恨不得杀了这个可恶的上司,但他还是压住了暴躁,仍然十分敬重经理。
当厚黑型的管人者,就要磨练肚量,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骂一顿,下属顶撞几句算个啥,不要放在心上。
赵仲达刚做厂长时,由于压不住火爆脾气,不是跟领导吵,就是跟下属员工吵,管理一塌糊涂。有一次,总厂厂长把他叫到办公室,指责生产产量下降:“你是干什么吃的?产量下降,质量上不去,你这个生产厂长是吃白饭的?!”总厂厂长的话还没说完,赵仲达就大发雷霆:“产量下降了,你问我,我去问谁?!你们总厂的人是干什么用的?”
总厂厂长一气之下停了赵仲达的厂长职务,让他到供销当主任,
无论哪个上司都喜欢给自己补台的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上级领导也是如此。工作千头万绪,用人管人千难万难,疏忽和漏洞在所难免。这时候,作为下级领导,就应该主动出面,帮助上司更改差错,往自己身上揽些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推却、逃避,甚至关键时刻“落井下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人者前程是否顺畅,全在“拆台”与“补台”,而这些是与你的厚黑功夫直接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