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科学乐园:幼儿趣味科学实验
- 倍趣科学
- 5218字
- 2025-02-22 07:04:46
物质、运动与能量
8探究空气压力
物质、运动与能量;适用5~7岁儿童
活动任务
老师通过实验让小朋友感受到大气压力的真实存在。小朋友通过实验感受大气压强有多大。最后,探讨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实验印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大小、方向。
2.了解大气压力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核心概念
1.大气很厚很重,又会流动,处在大气中的物体,四面八方都受到压力,这就是大气压。
2.塑料吸盘是利用大气压力而紧贴墙壁。
活动准备
塑料吸盘、马德堡半球(教具)、气球、塑料杯
活动框架

活动过程
Step1:空气压力在哪里?(5分钟)
师:老师今天带了我的小助手阿布来一起上课,嗳!它每次都喜欢在高高的位置,你们帮我看看哪个位置可以给它?
幼:桌上!
师:桌上不够高!我想到了就在这——白板上!那它要怎么上去呢?
幼:用胶带、绳子…
师:你们看!有吸盘呀!它都随身携带吸盘的呦!
幼:哇!吸盘把白板吸住了,所以阿布能够挂在白板上。
师:事实上,吸盘不是靠“吸力”才吸住墙壁的,是因为手拿吸盘紧贴住平滑的墙壁,并轻轻挤压吸盘,将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挤出,放手后,吸盘的弹性想要使吸盘恢复原状,结果吸盘与墙壁之间就形成密闭空间,因此密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吸盘受到压向墙壁的作用力,使吸盘紧贴墙壁,而不会掉落。所以,塑料吸盘是利用大气压力而紧贴墙壁,并不是“吸”力使吸盘紧贴墙壁喔!
幼:哦!原来是这样子的。那大气压力是什么?
师:简单地说,大气压力就是空气的重力和空气分子运动产生的压力。生活在地球上就会有大气压力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大气压力是无时无刻存在,而且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它呢!
幼:那如果没有空气是不是就没有大气压力了?
师:聪明!一点就通!
Step2:和空气拔河(10分钟)
师:老师现在要来变一个魔术给大家看喔!我把塑料袋套在这个神奇垃圾桶里,然后神奇垃圾桶就会吸住塑料袋不放呦!
【实验】
步骤1:拿出桶子证明给孩子看里面没有东西。
步骤2:将塑料袋套入桶子内,同时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排空,最后在桶子的出口套一圈橡皮筋。
步骤3:用手抓住塑料袋的底部,轻轻拉拉看塑料袋,是否拉得出来?
步骤4:请孩子观察或者邀请小助手上来拉拉看。
师:接着老师要变另外一个魔术。
【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步骤1:将马德堡半球展示给孩子看。
步骤2:再将两半球合起来,并且抽出两半球内的空气(不必真的抽气)。
步骤3:讲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给孩子听。
【讨论】 空气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师:塑料袋在神奇桶子里拉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幼:因为桶子真的很神奇,可以吸住塑料袋。
师:你们真是可爱!其实,神奇桶子能够吸住塑料袋的秘密是因为大气压力的缘故。将塑料袋套入垃圾桶里,同时把桶内的空气挤出、排空,桶内会接近真空状态,我们要从里面拉出塑料袋的时候,外面的大气压力会往塑料袋的内部挤压,因此怎么拉都拉不出来。
幼:就是之前说过的,有空气就会有大气压力,真空状态是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力!那吃饭的两个碗一下分开、一下分不开,同样也是一次有空气、一次没有空气吗?
师:太厉害了!果然非常专心上课,老师真是太爱你们了!事实上,那两个吃饭的碗,它们的名字叫做马德堡半球。
小朋友很积极,奖励大家一个科学小故事:三百多年前,德国一个叫马德堡的城市里,有个叫葛利克的物理学家,它为皇上表演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一起来看《马德堡半球》视频。
视频快结束时暂停,请小朋友来说明为什么两个半球分不开,然后再看视频的解说。老师可参考“参考资料”给小朋友讲解。
师: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一下当时实验的情况。
Step3:吸盘拔河(15分钟)
【实验】
步骤1:每组发塑料大吸盘2组。
步骤2:请孩子两人各拿1个塑料吸盘,吸在一起再分开。
步骤3:试试看空气不挤掉来拔一拔。
步骤4:试试看将空气挤掉来拔一拔。
注意:第二次实验要将空气挤出时,老师可以准备一杯水让孩子沾湿吸盘,效果相当不错喔!
【讨论】 大气压力有多大?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有空气,每一平方厘米上面的空气就有约1 034克重,所以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很大、很重的大气压力压着喔!从头、肩膀、身体、脚……,以成年大象的重量来算,一只5 000千克到6 000千克,而一位小朋友身上大约是被2只大象的重量压着!
幼:天呐!好重呀!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
师:因为我们的身体结构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压力。如果没有压力,反而就要危及我们的生命喔!
Step4:气球吸星大法(10分钟)
师:老师手里有什么?
幼:小黏土杯和气球。
师:猜猜,气球吹大,老师松手后杯子会怎么样?
幼:掉下来。
师:但是气球吹大后,杯子吸在气球上没有掉落。因为气球很小时,气球跟杯子是分离的,里面空气的压力跟外面一样大;当气球吹大后并紧紧贴在杯子内壁时,里面的空气被赶走了,气球里的空气压力大于杯子内的空气压力,所以杯子不会掉下来。
【实验】
步骤1:每组发气球1个,塑料杯3个。
步骤2:每组选一人吹气球,其他组员将水晶杯一个接一个地吸在气球上。
步骤3:进行比赛的方式:全部吸上去的速度、水晶杯的数目、最有造型创意……
步骤4:过程中请孩子观察气球与水晶杯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讨论】 气球可以吸起杯子的原因。
师:哇!原来你们都有功夫,这是东方不败的绝招——吸星大法咧!
幼:对呀!可是气球吸住水晶杯是不是跟大气压力也有关系?
师:是的!气球吹得很小时,表面比较弯曲,水晶杯内有空气,空气压力和杯子外的大气压力是相同的。当气球吹大时,气球皮就被拉平了,杯子内的空气被吹大的气球赶走,当气球壁紧贴在杯子上时,里面已经没有空气,它就像吸盘一样。水晶杯当然甩都甩不掉,它被压住了嘛!
幼:原来如此呀!
Step5:分享和体会(5分钟)
师:大气压力是什么呀?
幼:在大气中,任何东西四面八方都会受到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大气压力与空气重力有关,没有空气就没有大气压力。
师: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力的应用说说看有哪些?
幼:喂水器、拔罐器、果汁开两个洞、原子笔开口、吸尘器……
师:还有许多大气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如我们搭车上山或下山、坐火车进山洞、搭电梯上升或下降时,往往会觉得耳朵不舒服,这也是由于耳膜内外压力不相等的因素。因为大气压力在地表附近,每上升1公里约减少8厘米汞柱,所以若急速上升或下降一段较大的垂直高度时,人体内外的压力会来不及平衡而感到不舒服。这时候大家只要吞咽一下,或说说话,便可促使耳内的气压更快地和大气压力达到平衡,耳内的不适很快便消失。
爬过山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上高山时本来扁扁的饼干包装袋,会慢慢地鼓起膨胀,这是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力减少的缘故,造成包装内的压力比外面大。
活动建议
在和空气拔河实验中,小朋友拉塑料袋时要轻拉,以免将塑料袋拉破,导致漏气。尽量挑选一些配合度好的小朋友上来当小助手。
参 考 资 料
三百多年前,德国的一个小城市——马德堡,当时的市长正是鼎鼎有名的物理学家葛利克。在一次盛会中,他拿着两个他设计的半球来叩见皇上,请求为陛下表演一个科学游戏。皇上正在兴头上便欣然允许。只见他双手将这两个半球啪地往一起一合,助手递上一个小唧筒,三下两下,就将里面的空气抽光了。这球的半径不过20厘米,里面的空间顶多也只能装三个拳头。然后葛利克将两根又粗又结实的丝绳系在半球两边的环上,招手叫过两个大汉一边一个拔起河来。只见他们脸涨得由红变紫,双方或左或右,互有进退,而那球的两个半块却紧紧地相抱一起。皇帝、皇后看得发呆了,刚才明明是两个随便合起来的半球,怎么会吸得这么紧?这时葛利克又命令两边各加到两人,加到三人。铁球呢?倒像越拉越紧。草地上千人之众鸦雀无声。葛利克喝了一声:“住手!”然后干脆牵过两匹马来,一边套上一匹,两个驭手挥起鞭子,两匹马仰天长嘶一声,四蹄扣地向两边拉起来,可是那球还是依然如故。葛利克又将两边再各加一匹,一会又加一匹,这样一直各加到七匹健马,还是不见分晓。这时皇后早忘了她那在臣民面前应保持的尊容,双唇大开,右手紧紧抓住皇帝的手腕。葛利克又命令两边各加一马,驭手的鞭子甩得如爆竹炸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围观的人群也沸腾起来,各喊加油。只听“砰”的一声,铁球终于裂成两半,两边的八匹马各带着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这时皇后才闭口松手,喘出一口气来,皇帝的手腕也早被捏出五个指头印来。他忙将葛利克召至台上问:“你变的是什么魔术?这两个小半球,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力?”葛利克回答:“其实这不是吸力,而是大气压力!”
9光的魔术
物质、运动与能量;适用3~5岁儿童
活动任务
教师通过多个实验帮助小朋友学习光和色彩的关系、什么是白光,以及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制作彩虹,从而探究光。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白光。
2.学会分离白光,学习光和彩虹的关系。
3.能够用光盘、塑料等制品制作彩虹。
4.感受光的神奇,增进对自然的热爱。
核心概念
1.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组成的。
2.看起来白色的物体是因为反射了白光里七色光混合而成的。
活动准备
1.分离白光:手电筒、三棱镜。
2.碟片彩虹:光盘片、白光手电筒。
3.制造夕阳:鲜奶、烧杯、白光手电筒。
4.塑料彩虹:偏光片、塑料制品、白光手电筒。
活动框架

活动过程
Step1:了解白光(5分钟)
师:光和色彩有关系,老师想问问大家,太阳光或灯泡的光是什么颜色?
幼:白色、黄色……
师:光有各种颜色。空中的彩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白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当白色太阳光照射到云层时,云会反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它们混合后是白色。
Step2:分离白光(5分钟)
【实验】 利用三棱镜将手电筒的光变成彩虹的颜色
步骤1:每组发一个三棱镜及一支手电筒。
步骤2:将教室的灯关掉(注意安全规则)。
步骤3:请小朋友将手电筒的光照在三棱镜上,最好是照在尖角的地方。
步骤4:仔细观察透过三棱镜照出来的光是不是有彩虹的颜色。
原理:白光通过三棱镜,由于光的折射和波长的不同,白光被分散成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见图1—9—1。
Step3:碟片彩虹(10分钟)
【实验】
如图1—9—2,只要对着白光的光源(如太阳光、日光灯等),光盘片上就会呈现出美丽的彩虹哦!
用白光的手电筒照射光盘,并反射到墙壁或屏幕上,改变光盘或手电筒的角度与方向,就可以看到图1—9—3的各种彩虹。
注意:以太阳光为光源时,请勿直接直视,以避免眼睛受到伤害!

图1—9—1 分离白光

图1—9—2 光盘彩虹

图1—9—3 碟片彩虹
Step4:制造夕阳(10分钟)
【实验】
步骤1:首先在300 ml的水里滴入6滴鲜奶,搅拌均匀使其呈半透明状,外观看起来是淡的乳白色,如图1—9—4。
步骤2:使用白光LED灯手电筒,从杯子外面照射。在装清水的杯子中,灯光穿透清水,光的颜色看起来还是白色的。但是,换成淡乳白色的奶液后,白色灯光变成了橙黄色,如图1—9—5(参照资料1讲解)。

图1—9—4 淡乳白色的奶液和清水

图1—9—5 白光照射淡乳白色的奶液
Step5:塑料彩虹(10分钟)
师:透明的塑料也会有彩虹,你相信吗?日常生活有很多塑料用品,例如尺、叉子、汤匙等,这些看起来透明的塑料用品,可以变成漂亮的彩虹哦!(出示图1—9—6各图片)你们看,塑料的尺、塑料叉子、塑料汤匙、塑料瓶都能形成彩虹哦。那么,这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图1—9—7,教师在两片偏光片之间放置塑料物品,就可以看到漂亮的彩虹了,而且慢慢旋转其中一片偏光片,彩虹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哦!(参照参考资料2)

图1—9—6 各类塑料制品形成彩虹

图1—9—7 通过偏光片产生彩虹
活动建议
1.制造夕阳的实验中,原理牵涉复杂的散射,对小朋友而言比较困难,建议不必详述原理,但是可以让小朋友比较高脂、低脂鲜奶有何差别。对于滴入相同量的鲜奶而言,高脂鲜奶会因内含粒子的浓度较高,而照出的光源会更偏橙色,低脂所看到的光源则会比较白。如果浓度调整一致,则高脂与低脂鲜奶的光源颜色会相似。
2.将碟片在靠近墙壁的地方进行照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3.手电筒照射时注意不要照到小朋友的眼睛。
注:实验—碟片彩虹、实验—制造夕阳、实验—塑料彩虹参考“台中教育大学科学教育与应用学系科学游戏与实验室”网站相关内容。
参 考 资 料
资料1
原理:当光照射淡乳白色的奶液时,波长较短的光,比如蓝紫光不能绕过液体中较大的粒子,发生了散射;而波长较长的光,比如红黄光能绕过液体中较大的粒子,发生了衍射,所以白色灯光变成了橙黄色光。
资料2
原理:利用偏光片原理以及塑料双折射的特性。首先,偏光片能让光源的光产生偏极化,即偏光片能产生特定波动面的光(称为偏极光),因此偏光片有如光的过滤器。大多塑料制品具有双折射性质,使得通过第一个偏光片的偏极光在通过塑料时,分解为两道快慢差异的光线。而经过双折射的偏极光,通过第二个偏光片时,偏振光的过滤作用,只让某一特定的偏极光通过,因此我们只能看到特定颜色的光。由于双折射的折射程度,和塑料材质的密度、厚度、分子排列等的微小差异有关,因此塑料材质只要有弯曲或形状变化,就很容易显示出这种特性,进而形成彩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