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大家从东方出发,晚上来到了三亚,叶茂讲了第三个故事《庸俗世界的佛系青年》。
我第一次听到“佛系青年”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是指有宗教信仰的青年人。后来查了一下,“佛系青年”指的是没有什么物质欲望,不爱参加社交聚会,不想恋爱结婚,对未来没有什么大的期望,就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呆着的青年人。我觉得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实在是太符合我现在的状态了。曾几何时,我是一个热血激荡的青年,可是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之后,我突然就放开了。现在,我只想在拖累社会之前默默死去,既不给社会增加负担,又免得自己受苦。我的经历可能也是很多人的经历,来听听我是怎么变得佛系的吧!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传统企业里做程序员,搞相机成像相关的方向。刚毕业的小伙子,对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放弃一切休息娱乐的时间,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工作上。其实我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觉得这么多年的所学的知识终于可以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了,而并非是想故意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很积极,求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上了二十年的学,要不就是在考试,要不就是在做实验,所谓知识,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表现得真实有用。考试卷上的题目,前提条件都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在封闭系统里”,而真正考虑实际问题时,我才明白解决一个问题有多么困难,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我的领导元西平五十多岁,是从美国回来的,听说上大学的时候和公司的老总还是同学。他自称在美国的好几个大公司待过,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的确,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美式的做派。他衣着简单,通常是白T恤配牛仔裤,每天早晨必买一杯咖啡,中午从不睡午觉而是在健身房跑步,在公司逢人就开不着边际的玩笑。开始,我觉得这样的领导很好很开明,能给团队带来外企一样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不过渐渐地,我觉得并不是这样:他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墨守成规只信得过自己过时的知识,排除异己打压在同事中有威信的老员工,这恐怕不是美国特色,而更像是中国古代枭雄的权术。
我和几个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卜彦伟、顾家乐、孟子瑞、平贵杰下班之后经常一起吃饭看电影,这是很正常的同事关系吧,他看在眼里就很不高兴。有一次,元西平找了个茬,先用工作上的事把卜彦伟骂了一顿,最后还问他,你和叶茂他们几个人天天搞在一起,是不是在拉小队伍,搞小山头?从此以后,我们几个在公司里都是分头吃饭,怕再被他看到了穿小鞋。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组社招来了个技术大牛老黄,他曾经在一家知名外企干了八九年,我和同事们有问题都喜欢去请教他。元西平看到大家都围着老黄转,心里又不乐意了,就找到老黄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表现自己,故意显得自己水平很高啊,现在组里的同事有问题都去问你不来问我了。老黄是个直肠子,并且看不惯元西平专横跋扈的作为,就跟他顶了两句。结果呢,一个星期之后,就被挤兑走了,大家都觉得特别可惜。从此,大家都看清了组长的为人,慢慢出现了一些奇特的现象。隔三差五,每个人都必须找几个简单的问题去问问组长,故意被他骂两句,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来问我,你到底有没有脑子?要是谁不去问呢,在路上遇见他都不和你打招呼。
我怎么知道呢?当然是因为我就是那个不去问问题的“问题员工”了。不仅如此,我还和元西平争执过。一些产品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想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元西平非要说这些花里胡哨的没有用,偏要用十年前的技术来做,而且他不听你解释新技术的优势,一拍脑袋就把方案定了下来。我当时年轻气盛,就说要不然你用你的方法试试看,我用我的方法试试看,做出结果比一比谁的好。办公室里鸦雀无声,谁都不敢这个时候咳嗽一下。元西平大吼一声,你一个应届生也配合我比,我见过的问题多了,根本不用做就知道哪个好。我和你的讨论到此结束,以后我不会再和你讨论任何一个问题。我也很生气,一扭头就走了。最终呢,评绩效的时候他给我评了全组的最后一名,我当天就打了辞职报告。
自从我走之后,全组的同事,陆陆续续都离职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况且这些群众大多都是来自985院校的高材生,就算是当时天天哄着元西平开心的那些同事也离职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一直在抱怨我们组的流失率太高,招聘的速度还赶不上辞职的速度。我听以前的同事说,他有一天听到元西平和别人打电话,说他天天和一帮垃圾一起工作,中国人天生就有性格上的缺陷。最终呢,他自己也被老板给开了,回到他一口一个“自由民主,睿智精英”的美国去了。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个软件公司做研发工程师,这里的氛围好多了,我觉得终于可以甩开袖子大干一场了。在这里不仅工作顺心,而且又交了几个好朋友。有个老同事叫和兆龙,和我关系挺好的,我就把在上一家公司的经历说给他听。和兆龙既同情我,又觉得好笑,他开导我说,“叶茂,你才参加工作,热情高态度好,这都很不错,但你要是觉得领导仅仅会因此而喜欢你,那就大错特错了。领导最喜欢的是听话的人,你能力再强但是老跟领导顶嘴,肯定也不会受重用的。在我们中国的公司里,员工其实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执行力高就足够了。你的想法太多,往往还会变成坏事,我现在有什么想法一般都不提了,领导叫你做什么你就坐什么就行了。你现在才工作,等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工作就仅仅是工作,上班的时候好好上班,下班之后就不要想工作上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当然人还是要有点追求,要是能搞一个代表作出来,那这辈子都有的吹了。以后就算我不在这个公司了,人家说起来这个工作,都知道是以前某某某做的。做工作,要专业,不要说什么喜不喜欢,有没有价值,分配到你头上你就要做。你要问我干得开不开心,我跟你说我们身边的同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开心的。但是工作还是要做,因为还有老婆孩子要养,还有房贷车贷要还。但是现在的工作没有能干一辈子的,等你工资高了年纪大了,你想干公司还不要你呢。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一是身体,二是知识,搞好这两样就够了。”
过了一段时间,和兆龙对我说他要离职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最近做了手术,不能加班了。他没有吵没有闹,而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和公司达成了离职补偿协议,就这样平静地接受了离职的决定。我问和兆龙有没有觉得公司很无情,他说没什么,合同法上写得明明白白,一切照章办事,公司和职员本来就是雇佣关系,公司从来没有说过要你把公司当做是家,你也大可不必有什么太留恋的。工作嘛,换一个就是了,没什么。这两年,他每隔两三个月都出去面试一回,看看外面的行情,自己的身价。有时候,还能遇见现在的同事,不过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谁也不会说出来。资本市场从诞生就是这样,感情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从这次谈话之后,我彻底地改变了,工作对我来说不再是事业,而是交易。我不想每天都不开心,所以我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机灵鬼,这算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我可以故意表现地很滑稽,就像是《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那个样子,三言两语就能让别人笑起来。早上来到公司,我看到穆登峰昏昏欲睡,问他说为什么这么困,穆登峰说昨天躺在床上看手机看到很晚,我逗他说,不要总是熬夜看手机,对手机不好;中午女同事萧爱红给我一颗糖,我尝了尝说挺甜的,萧爱红问挺甜的是多甜啊,我逗她说,挺甜的是就是比你还差一点点;下午上厕所的时候遇到尹怀仁,他开玩笑对我说,你尿这么黄肾不好吧,我逗他说,是你老婆告诉你的吗;晚上加班到很晚,姚泽宇发牢骚说这个问题卡了我一天了都没解决,我逗他说,有技术问题不要一个人憋着,你发到群里让大家一起开心开心,他桌上放了一本证书,我看了看说,你这证书的含银量挺高啊;下了班,大家一起吃夜宵,邵雄斌到了晚上九点就必须回去,说哪怕晚回去五分钟女朋友都要骂他,就五分钟我能干什么坏事儿,我逗他说,还是你女朋友了解你啊;周末祁少杰约几个玩得好的同事吃饭,顺便透露了一下,说拿到了新东家的offer,想去医院体检一下没问题下周就提离职了,我逗他说,没事的,资本家只看重工作能力,不在乎那方面。同事们都觉得和我是个逗逼,和我玩很有意思。只要别人在笑,就营造了一种快乐的氛围,将我暂时包裹起来,让我感觉到好像自己也很开心似的。
回到家,关上房门一个人呆着,这才是属于我的孤独的世界,没有笑声没有哭声,静静的什么都没有。从前,我会哭会笑,那是因为我真的开心得要命或者难过得要命;现在,我也哭也笑,但是我真的不会特别开心或者特别难过。每天回到家,大约已经十点了,或者更晚。我已经很累了,甚至意识模糊,可是我却硬撑着不让自己睡觉。上了一天的班,我时刻都在应付社会,我想要一点属于自己的人生。十二点,一点,两点,三点,我却还是不想睡。我搞不清我都在干什么,可就是不想睡,可能这就是现代工作繁忙的年轻人独有的“晚睡强迫症”吧。
我一样会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国家和理想,连赚钱都不为,就为了保持和社会的联系。不做点事,也许会死。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不愿意去想,过得和今年一样就行了。生活中有一点开心和不开心,总还能让自己觉得还活着。开心什么呢?加点工资,加就加吧,反正也到不了财富自由;中个小奖,还不错吧,反正又不差一顿饭钱;玩游戏赢了,挺好的啊,反正下一把还会再输回去。不开心什么呢?给别人留言但是没回,没关系反正不是重要的事,回不回都可以;点个外卖,迟到一会儿没关系的,反正又饿不死人;网上买到不好的东西,懒得退,给你点个差评算了。总的来说就是,世界,你随便,对我来说,都行。
我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也没有吃过什么大苦,童年并未给过我带来伤害,现在也没有感觉不幸福。我从没有什么害人之心,更不会想去报复社会。我只是想普普通通地活着,在人群中不显得奇异,如果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快乐,那再好不过,就这样一直活下去。虽然我没有觉得活着很不错,但是也不会去寻死,那样对不起父母,也会让在意你的人觉得可惜,我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可是我不怕死,毕竟什么事情做得时间一长都会觉得腻,活了这么多年,看淡了,多活一天少活一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义无反顾,当世界失去我的时候,波澜不惊。星河浩瀚,我似微尘。一壶浊酒,惯看平生。
第四天,大家从三亚出发,晚上来到了万宁,田野讲了第四个故事《我在古庙修行的日子》。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个夏天的傍晚,为了探寻隐者的遗迹,我迷失在一处荒野里。天色渐渐暗下来,又下起了大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一个人坐在大树下躲雨。雨很大,先是洒落到蓊郁的树冠上,再顺着叶片的末端滴落下来,把我的衣服都打湿了。我蜷缩在树下冻得瑟瑟发抖,真不知该怎样度过这个凄凉的夜晚啊!饥寒交迫的时候,我忽然看到远处走过来两个人,走近了才看到是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我连忙爬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烂泥和青草,那两个人也刚好看到了我狼狈的样子。
“师傅,请问附近哪里有人家?”
“县城离这儿有十三里路呢”,小和尚答道。
“十三里啊,这么远哪!”
“那可不,我带着小师弟每个月去县城采办一点生活用品,都要走好远一趟。你一定是走着走着迷路了。这么大雨你回不去了,不如随我到寺里面过一夜吧。”
“太好了师傅,您可真是菩萨心肠。”
“谁还是顶着房子赶路的呢,施主只管随我来就是了,道路湿滑,小心脚下。”
寺庙在前面的山顶上,路修得不太好,刚开始的一段还有石阶,后面就是土路了,路边的竹子都弯腰俯向路中央,淅淅沥沥地往下滴水。山不是很高,庙也不是很大,两间正殿,还有几座平房,一共只有不到二十个和尚。有一个年纪五十多岁的,看气度应该是这里的住持。他看见我湿漉漉地进来,连忙上来问询。
“施主,看你的样子,是在附近的荒山中迷路了吧?”
“是啊,我在乡道上下了汽车,沿着小路走了一会儿就迷路了,手机也没有信号。正巧遇见两位大师,把我给领回来了。”
“你这身上都湿透了,法明法净,你们带他去客房换身衣服吧。”
刚才带我过来的两个和尚,大的是法明,小的是法净,两个人把我领到客房里面。法明叫法净把我的外衣拿到厨房去烤火,再去仓库拿一件僧袍和一双布鞋过来。我换上了干衣服,喝了些热水,身上暖和多了,就和法明法净攀谈起来。
“法明师傅是什么时候来出家的?”
“我俗家姓毛,爸爸是外乡人,来这里打工认识的我妈妈。生下我不久,妈妈就跟人跑了,爸爸后来整天赌钱喝酒,做工的时候从高处摔下来死了,剩我一个人。爸爸的工友禹瓦匠和做饭的阿姨米大姐看我可怜,就把我送到这里来当和尚。那年我七岁,刚要上小学。后来,米大姐嫁给了禹瓦匠。一晃三十年过去,禹瓦匠死了,米大姐也死了,县城里很多人都死了,连我爸爸的坟头都被铲平了。”
“原来师傅也是可怜人。”
“世人皆苦,这世上的人大多都是不如意的。人间不过是六道中的一道,这一世好好修炼,下一世往极乐世界去。”
“极乐世界就没有苦了吗?”
“没有苦。”
“没有苦,哪有乐?”
“你的心开悟了,所见到的一切,就不是寻常之物,而是快乐了。”
“所以极乐世界里的快乐,就是最常见的事情吗?”
“是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能理解,可是悟不到。”
“没关系,慢慢就悟到了。这一世悟不到,还有下一世,再下一世,佛陀也是经历过很多世的修行才成佛的。”
“法净师傅呢,今年多大年纪了?”
“我今年七岁了。”
“你这么小年纪怎么不去上学,跑来出家了呢?”
“他呀,是我和师傅捡回来的。早年间我和师傅去县城办事,在河边的一条破船里捡到了他。当时好些人围在那看,就是没人认领,我和师傅看他可怜,就把他抱回来养在寺里。我们把他从襁褓里抱出来的时候,他脖子上还挂着一块金锁链,刻着‘小贝’两个字,可知他父母很疼他,要不是迫不得已也不舍得把他扔下。我们托县里的儿童福利院发了广告,有好人家就让领回去”,法明回答道。
我摸了摸法净的头说,“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么?”
法明摇了摇头,“师傅说要是到十岁还没有人要,就给他烧疤受戒。”
“哥哥,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呀”,法净问道。
“我叫田野,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比县城还远吗?”
“比县城还远呢。”
“比县城还大吗?”
“比县城还大。”
“那里好玩吗?”
“就是因为不好玩,所以哥哥才跑来这里呀!”
“好了好了,法净别问了。该吃饭了,施主也和我们一起去用点斋饭吧。”
所谓斋堂,就是一间小平房,里面摆着一张长桌,两条长凳。两边僧人对坐着吃饭,斋菜就是白菜豆腐。住持拿过来两个鸡蛋,给法净和我一人一个。
“寺里养了两只母鸡,专门生蛋给法净吃的,你不是出家人,也可以吃一个。”
“谢谢师傅”,我真的有点饿了。
僧人们大概九点就睡觉了,我就在厢房里住下。外面的雨小了,但是还没有停,打在树叶上滴滴哒哒地响。我打开手机看书,好多小虫子围着屏幕飞来飞去。我想起一首清代的小诗:“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下雨天空气格外清新,我躺在床上闻到了自然草木的芳香,浑然不觉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我听到了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很早就醒了。天色已经泛白,看看表才将将五点钟。我穿好衣服爬起来,洗漱完毕,僧人们刚修完了早课正好一起排队去吃早饭。吃完早饭,僧人们各自忙去了,法净正拿着扫帚在门口扫地。我走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山顶的光明总是来得比山脚更早些,我从山门极目远眺,到处都是山,看不到其他的人烟。我觉得精力异常的充沛,感觉好久没有睡得这样饱过了。我看院墙边还立着一把扫帚,就拿起来和法净一起扫地。
住持走过来向我问道,“昨夜睡得怎么样?”
“很好很好,我第一次在寺庙里过夜,听着外面的虫声雨声,觉得和大自然特别亲近,我的内心好久都没有这么安宁过了。”
“那就好,其实大家都是凡人,都有杂念。为了排除干扰,出家人才必须有诸多的戒律,更要到深山老林里面来避世修行。”
“师傅,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在这里住上半个月,您看行不行?我不白吃白住,我给香火钱的。”
“钱倒不用,敝寺还负担得起,只是施主为什么想住在这儿呢?”
“我在这里找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觉得非常快乐。我是个俗人,我知道时间一长我肯定呆不住的,但是我还是想住上一段日子,享受一下内心的安定。”
“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不妨多住几天。至于房租,那就不必了。国家宗教局每年都给我们一笔拨款,本来都是你们纳税人缴的,来住几天又何妨呢。”
“谢谢住持大师。”
当时正值八月,白天太阳很毒辣,烤得地面都腾腾地冒着热气。大中午和尚们都回僧房睡觉去了,我没有午睡的习惯,就一个人坐在大殿的门槛上发呆。院子里有一棵大枣树,树叶被风吹得稀里哗啦的响。我想起小时候,爷爷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棵大枣树,夏天爷爷搬一张竹床放在枣树下面,我就坐在床上和爷爷下象棋。爷爷总是故意让我赢一局,然后再给我两角钱去村头的小卖铺买冰棍。我会拿爷爷看报纸的放大镜烧蚂蚁,随地捡一根枯树杈扣上绳子去芦苇荡里钓龙虾,在西瓜地边的田垄里捉小螃蟹,光屁股下河在桥墩子上摸螺蛳。要是下雨天不能出去,我可以在家对着墙壁打很久的乒乓球,再看一晚上的动画片。可是现在呢,即使有这样的条件,身心的状态已经让我无法再感受这种乐趣了。小时候觉得有趣的事情,长大了却觉得在浪费时间,更不可能再去喜欢。现在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带来什么效益,这样怎么可能再去单纯地享受快乐呢?一件事情,只要当时觉得快乐,就不是在浪费时间。
一只小黑猫不知从哪里跑出来,趴在树下面眯着眼睛乘凉。它的尾巴有时在身上扫个一下两下,好像是哪里痒了又懒得用爪子去挠。我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它,看着它身上熨帖的毛发,想过去摸摸又怕把它吓跑了。树上掉下来一粒大青枣落在它身后,它吓得一蹦老高,蹿出去两三步又不甘心地回头望了望,确认刚才是不是侥幸躲过了一场大祸。它看到我在远处望着它,便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倒把我盯得不好意思了,觉得我像是在偷窥别人的生活。我朝它拍了拍手,想让它过来,可是它并不搭理我,一扭头悠闲地钻进草丛里消失了。哎,连只猫都不愿意陪我玩,我只好一个人看着地下摇曳的树影发呆。哦,这漫长的盛夏呀!时光多么宝贵,我不应该觉得任何一刻是无聊的,因为即便以后再怎么努力,也回不到这平凡的一天了呀!如果能把这一天保留起来,让我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该多好呀!如果可以,我还想把所有无所事事的日子都保留下来,放在生命的最后,我一定会觉得那些日子很珍贵,很美好,绝不舍得让任何一分一秒偷偷溜走。
“施主,你坐在这里干嘛呢?”
“哦,没什么,就是发发呆”,我抬头一看,是住持大师。
“我不是想赶你走,但是你要是觉得呆得没意思,就早些回去吧。”
“不是的大师,其实我挺喜欢这里,只是不知道做什么好,这里的师傅们每天都忙些什么呢?”
“世人日日都求在解脱,可是真正无拘无束的时候,又不免空虚寂寞。我们出家人没有功名利禄缠身,每日就是诵经念佛,习字健身而已。你若是无事可做,不妨明天和法明法净一起筹办寺里的法事,过几天县城里有几户人家要来上香。”
“那太好了,我在这里住着,正好可以搭把手,你就当我是寺里的火工道人,有事尽管吩咐,扫地挑粪都行。”
后面的几天,我就随着法明法净一起,刷佛像、补屋顶,把庙里修葺了一番。又过几天,果然有几户人家带着小孩儿来烧香。他们大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应该是父母辈的都外出打工去了。磕完了头烧完了香,几户人家都给了一些公德钱,并说想把孩子放在这儿玩两天,住持说没问题,开学前接回去就是了。
我向法明说,“真有意思,这地方的人还有让孩子来短期出家的觉悟。”
法明笑了笑说,“咱们寺里供奉的是魁星,自古七夕节的时候有拜魁星的习俗,所以老年人都带着孙子过来上香。不过他们一来是烧香拜佛,二来是让庙里帮着看几天孩子,三来是让师傅给孩子们剃个头好回去上学。你看,他们的算盘可精得很嘞!”
我这才恍然大悟,“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样样都算得好,师傅不讨厌么?”
“都是顺手的事情,出家人慈悲为怀,哪里会计较那么许多呢。”
“太好了,这偏偏让我觉得,佛教不是大隐于山,而是真正在入世随俗。”
过了两天,城里的人来接孩子们回去,我就跟着一道回县城去了。我本想和法明留个电话,法明说山里根本没有信号,所以也就没有电话,以后有缘再见吧。法净很舍不得我,我就把自己的随身听留给了他做了纪念。法明法净一直送到半山亭处,才告别回寺。下了山,我转身回望,小路上花遮柳隐,不见了山门佛像,只有一阵阵钟鸣传来声声入耳。再向前看,顺着脚下漫长的乡道一路走去,就可以重返红尘世界了。
第五天,大家从万宁出发,晚上来到了文昌,臧恕之讲了第五个故事《我与写作的情缘》。
我小时候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但是这样的聪明仅限于理科,文科就不太行了。上学的时候,我的数理化成绩都不错,甚至还在学科竞赛中获过奖,英语学得一般般,而语文就很不好,每次考试都拖后腿。说真的,要不是高考的时候语文成绩不行,我说不定能考上个京城里的学校呢。我大学学的是控制专业,毕业之后家里托关系给我安排到了国有银行当办事员,压力不大,工资不少,很多同学都羡慕我。国企,你们懂的,事情大多数是应届生来做,老一点的人连office都不会用,更不想学,除了喝茶看报纸,整体什么都不干,还拽得二五八万似的,工资却一分不能少了他,要不然他能为了五块钱闹到经理办公室去。刚开始的时候,我热情满满,国企是为国家服务的,我的工作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奋斗目标,多干点又有什么呢?不过在这里,做得多不代表升得快,人际关系比工作能力重要很多。眼看着关系户一个个升职加薪,自己却原地踏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是个急性子,有一天我一脚踹开了主管办公室的门,问他什么时候给自己调级。湛主管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你是科室里工作做得最好的这个不假,但是你的资历最浅,我现在没有名额给你。我说同事小汪和我同届进来,凭什么这次升级有他呢?湛主管说他是副市长的儿子,我不照顾一下,不好和他爸爸交代。我直接骂了一句,去你妈的,以后我就干我自己的事儿,其他的事你找别人干去吧。国企就是这点好,我就是骂你,你也不能随随便便开除我,而且我还是应届生。当然,虽然湛主管不能开除我,但以后不可能再给我好脸色看。我想调去别的科室,没有他的同意根本去不了。我们事事针锋相对,就像在比到底谁的命更长一样。
我记得当初和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发下豪言壮语,以后我就是银行的行长,你们要是谁缺钱了跟我说一声,我让底下给你贷个千八百万的。现在想想,真是可笑。我不再像之前那样忙于工作,而是把更多是时间放到生活中来。以前我总要忙到八点才到家,现在六点就回来了。突然之间,我还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放着一整晚的时间,我就像刚中了五百万的穷人,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花了。于是,我开始找各种事情来打发时间,我试过养花,遛鸟,吹笛子,练书法,做烘焙,开网店,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就是看书了。我坚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一小时的书,这样下来每个月都能读完一本书。读书就像是和作者做了一次超时空的交流,他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境遇,把我带入书里的情节,就像多活了一种人生一样。我读的书很杂,大到世界历史,小到文人笔记,可以说什么都有。虽然我不喜欢上语文课,但是对于读书,却深为着迷。我最为喜欢看的,是中国古代的话本小说。虽说在古代,这些都是下九流的东西,都是说书先生在天桥下面讲给贩夫走卒听的,不过正是由于朴实无华才贴近普罗大众,很多故事直到现在依然广为流传。以前我爷爷家有一套线装的历代通俗演义,我翻了又翻,实在是喜欢得不得了。后来我看了三言二拍,更是爱不释手。我幻想着哪一天我走遍天涯海角,也能够摆个地摊拿把扇子,把自己见过的奇闻异事说给观众们听,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高中的时候,我迷恋上了写诗,不是现代诗,而是近体诗,讲究格律的那种。现代诗在我看来,只有少数是精品,大多数都是垃圾。后来我又学着填词,不过无论诗还是词,都没有写故事来得有意思。上学嘛,没有什么阅历,只能照着明清的笔记小说胡编乱造。后来我明白了,编故事本来就是痛苦的,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文学不过是生活的艺术加工而已。不过这一段经历并非一无是处,我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但是说到语文考试的作文,那是真的没有意思。虽说不是清朝的八股文,但是总体的套路差不多。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都说了,什么类型的作文是什么样的模板,找点内容往里面填就好了,硬生生把写作文搞成了做填空题。那个时候,在同学中流行的刊物是《读者》和《青年文摘》,大家都在其中摘录一些能够套用的句式和材料,以便在应试的时候凑点字数。不仅不费脑子,还能拿高分。但是这种事情我是不愿意做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是整容院造出来的美女,千篇一律,反很普通。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明永华是特级教师,他就曾评价说,我的作文要么极好,要么极烂,总是不同凡响。
初入大学,我的生活并不太顺利。从小我就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善与人交往,甚至有一点社交恐惧症。人生总是孤独的,没有谁能永远陪着谁。以前你的生命中有别人,现在有我,以后又会有别人,所有的相聚都是临时伴侣。当我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不是害怕自己无聊就是害怕让别人无聊,所以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这样不管是开心和难过都由自己引起,自己承受,这让我舒服多了。但是人总是有情感需要抒发,既然没有人可以说,那就写下来。我写了一阵子日记,可惜搬宿舍的时候把日记本弄丢了。所以我就在网上开了博客,每当生活里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就记录下来。在本科和研究生时代,我都保持着这样记录生活的习惯。像我这样懒惰又随性的人,连自己都感到惊讶,除了吃饭睡觉,竟然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坚持了这么久,直到现在。我偶尔会翻看以前的文章,当我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与痛苦时,我知道生命没有虚度,我真真切切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
工作之后呢,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了,生活总体也比较枯燥,所以写的东西渐渐少了。我感到很惋惜,有些事情高兴了一阵子,或者悲伤了一阵子就过去了,没有记下来的事情,过几天就忘了。所以每到月底,我还是会写一篇月记来记录生活。当我老的走不动路的时候,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桌上泡了一杯香茶,脚下躺着一条傻狗,一篇篇翻阅着数十年生活中那些难忘的事情,该多么有意思呀!在我死了很多年以后,我的后人,假如有的话,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祖先,他少年的烦恼,青年的冲动,中年的忧郁,老年的颓唐,就像他们在人生中将要经历的一样。
后来,我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对工作,对女人,对任何的事情都提不起事情来。我以为我很健康,但其实抑郁症并不是看起来愁容满面痛不欲生,而是硬撑着心里的冷漠强颜欢笑。我在别人面前伪装得很好,所以其他人根本就不理解我的感受。我辞了职,离了婚,什么都不要,一个人四处流浪,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先生那样。在当初读那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作者纯粹是胡编乱造,怎么会有一个人,放弃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抛下豪华的别墅,美丽的妻子,躲进山洞里画画呢?可是没想到,我却变成了他,突然在某一天,挣脱了世俗的枷锁,打破了自己在所有人中的形象,对一切不管不顾地疯了。爆发是一瞬间的,但是情绪是慢慢累积的。这个世界对年轻人并不友好,你需要先在大众面前活出个人样,在剩余的狭小空间内,如果你有办法证明自己可以在另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同样优秀,才会被社会认可,而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有精力去开拓第二个天地。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我们并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是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原本的生活算不上完美,但是已经算很不错了。可是有些人,单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所以他们的天分就无情地被生存的需求所埋没,特别是在很多人,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尝试失败之后,其他人就会更加谨慎。作为一个草根来说,不能获得小的成功是因为天生拥有的太少,不能获得大的成功是因为奋斗得到的太多。生活在这个时代,你我都无法选择。如果没有勇气,请向勇者致敬。
这几年是我过得最穷最苦,但是最开心最自由的日子。我住最便宜的宾馆,吃最便宜的盒饭,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想听最淳朴的故事。我去门诊部看,去民政局看,去养老院看,去拆迁办看,哪里有故事,我就去哪里。世界真大,逛一圈要费不少的功夫。就这样走走停停了五六年,我发现我原来的圈子太小太小,出来逛逛很快就刷新了我对于社会的认识,有几次还真的差点送了命,过了这几年就过了好几辈子似的。有时候我在想,人们终其一生,究竟是在追寻什么呢?后来我明白了,那就是为了在死的时候觉得自己活够了呗——我现在死了都不亏。父母,朋友对我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可我不管,我就是要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度过每一分每一秒。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财富就是时间,时间就像空气一样,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可贵。很多人在月底费尽心思要把手机剩余的流量用完,却意识不到偷偷溜走的宝贵光阴。对于那些嘲笑我的人,我只有一句话,谢谢你们的时间。
我把听来的故事寄给出版社,他们嫌我的文笔太差,不予接受。送了几次都被拒绝之后,我就在路上说故事给别人听,同时也听别人的故事。有一位前辈对我说,想要写好书,你需要一点天赋,一点努力,还有一点好运气,一点坏运气。这些我都有了,可是仍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者,大概是因为还没有受够磨砺吧。回望过去的岁月,我已经赤着脚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奔跑了很久。如果当初告诉我是这样的结果,或许我连跨出这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可是真的走一步看一步,就走过来了,而且感觉还很不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回望过去,后怕如此。翻开史书,名垂后世的大英雄们,他们该经历过多少磨难呀!如果能够选择,愿世人都可以幸福安稳地度过一生。波澜壮阔的人生谁不想拥有,可是大时代埋葬了多少的小人物?莫以为是时势造英雄,伟大,是穿越生死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第六天,大家从文昌出发,晚上回到了海口,在机场大家互相告别。田野拿出本科时候的书稿《你好,世界》交给臧恕之,“这是我们宿舍每个人从大学开始的故事,我整理了一下汇集成这本书。你既然是个喜欢收故事的人,我想一定对我们的事情感兴趣。其实我们都是平凡人,所经历的都是平凡的事。然而世界上平凡的事情那么多,每个人不会有机会把这些都亲历一遍,也许在别人看来,我们的故事还很特别呢。”
“好的,我想你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我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出来吗?”
“当然可以,你们说呢”,田野转头问了问另外三个人,他们都点点头。
“随你吧”,田野说,“其实我们都很普通,别人谈论什么也不会影响我们。”
“没问题”,臧恕之欣然笑道,“那你们每人来写一句话想对读者说的话吧。”
云飞写了一句话:于艰难处体会人生的美好,于平凡处感受世界的伟大。
田野写的是一首诗:贫贱多情是一家,登山越水贩烟霞。无关风月何须著,纸上人生似落花。
水清写的是:使人变得谦卑的,始于历史,陷于地理,终于天文。
叶茂写的是:我是一个小人物,不指望改变什么,我的一生就是来看看这个世界。
这次聚会是四个人生命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在短暂的相逢之后,匆匆分别的每个人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各自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