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懂西方绘画:印象派大师经典佳作
- 灌木文化
- 817字
- 2024-11-02 09:11:13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科陶德艺术学院美术馆,伦敦
1882年 96cm×130cm 布面油画

此作品是马奈生前所创作的最后一幅画,以女神游乐厅为背景,描绘了巴黎新兴中产阶级的闲暇生活。这样一所夜总会性质的音乐厅,在马奈的笔下却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和谜一般的视角。首先,直观地欣赏这幅作品,吧台的女服务员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她那无所谓的麻木神态与观画者对视,给人一种虽然身处这里,但思绪已经飘往九霄云外的感觉,而身后的镜中则反射出她面前的场景:热闹拥挤的游乐厅、人声鼎沸的顾客、富丽堂皇的水晶灯,但这一切在无声的画作中反而更加反衬出主角的孤独和游离,可是又不能单纯地将她抽离出这一场景,因为从镜中还可以看到她正在与一位黑衣绅士谈话。其次,这幅作品的视角也成为大家百思不解的谜团,从女服务员和她在镜中的影像来看,镜子应该是斜着摆放或者画家是从侧面描绘的,但女服务员的正面形象和镜中其他顾客的位置表明这是一个正前方视角的构图,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黑衣绅士只出现在了镜中,无法判断他的具体位置,这就使得整幅作品的透视看起来仿佛产生了非常低级的错误,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马奈并未采用单点透视的法则,而是通过多个视点出发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经过自己的思考汇总后展现出来。他不再单单地追求对现实的客观描绘,不再只将画面封闭在一张画布上,而是将视觉界限扩大化,将思考空间丰富化,让观画者自己在全新的视图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画面左上角的杂技演员正在表演,绿色的靴子和晃动的秋千,传递出马奈作品中一贯带有的不安定感。

女服务员面前的吧台上摆放着玫瑰,代表了脆弱的爱情,很多人认为这暗示了马奈将其塑造为现代维纳斯。

女服务员眼神涣散,就像烟雾缭绕的游乐厅一般看不透。镜中反射出的场景模糊不清、虚无缥缈,正如她的神态,看似含蓄的轻描淡写中却蕴含着无法猜测的故事。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习作
1881年 布面油画 47cm×56cm
阿姆斯特丹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这幅作品是为创作《女神游乐厅的吧台》而进行练习时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