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索求的时候就会比较现实的感觉到人际关系的冷淡,特别是那些理性的人,连个虚情假意都懒得体现,这就是现实的社会中直接需要面对的。多少人都是这样的来来回回,从此各奔西东,不用再刻意的留恋任何。
这么刻意的样子,也是自己才能够做到的样子,必须让自己与别人形同陌路,这样就不会有所心绪上的波动。人与人之间就是应当如此的,不用让自己多余的解释,反正都那样,不用说明,不用去辩解那不需要的说清楚的情形,让自己放空。
比较头大的就是无法完全让自己远离,也毫无心思想着怎么样让自己远离,时间原来越接近离开的时候,自己想想还有什么需要再次确认有所遗漏的地方,当做一次离别,离别虽然不是生死离别的样子,但就当做不可能再次遇见的样子的离别方式。
这样才能感受到够不够意思,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情绪状态,比较好玩的就是如此的。情绪稳定,情愿互相之间不再说话,感觉不到对方的情绪,这样又像是有情绪,这是很复杂的一个状态。
我先想想我应当要怎么想,其实我也没啥想法,就是尽快远离这个地方。不用再理会这里的纷纷扰扰,尽量也不要来打扰我,我只想一个人安静一会的状态。这样的形式是我利用之前别人的样子跟着这么处理的,这种形式也没什么所谓,无所谓好的或者坏的。
然后我也不想知道该怎么打招呼的样子,有时候在所难免的会碰到,连打招呼都不知道要怎么打招呼,这显得有点尴尬,显得让人有点不知所措的状态,这算不算是让自己有所改变,因为我也算是内心存不住事的人,真正想要脱离一个地方的心情还是显而易见的,不想有任何的多一点的瓜葛,不想有太多的牵绊。
好像一切都不曾来过,也都不曾在这里存在过,平淡如水的生活里没有任何想要的一切。或者说是无法有太多的事物能够让自己提升兴趣。追求的东西都离自己很遥远,似乎所有的财富也不过是随时都会远离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但生活却是必须,所以我们能够在意的人生过程就只剩下生死之间的活着,是苟延残喘的生活,是低三下四的生活,是奋起反抗的努力追求,还是谄媚依附权势,依附权贵,依附资本家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
以为可以追寻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人,可以分享快乐,分享感动的每一个细小的瞬间,也以为可以分享难过,分享伤心,分享彼此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不平衡和不如意的瞬间,后来发现没有人可以这么纯粹的单纯的分享彼此,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有的一切,因为如果内心失去了任何的信任感以后会显得完全没有必要分享的意义,没有信任任何分享都可能成为一种自我伤害的同时也可能伤害到别人,别人需要的不是分享这种情绪和情感上的体验,别人需要的是利益,唯独自己完全没有利益的价值,没有利益可以分享,因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的利益可以拥有,也没有任何可以给出去的利益让人拥有。
平凡的日子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与生活的每个身边的人都是可以被另一个代替的,不是完全无可取代的人,所以自己理应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虽然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也必须知道自己并非无可替代,让那些更需要的人去吧,去应对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不要让自己有所牵挂,更不需要形成任何牵绊,否则以自己感性的状态下的自己来说,会让自己感到非常的难受。
内心深处的难受就像是一个很让人无语的状态,之所以会难受就是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的表现,自己明明是个开朗的人,非得把自己变成一个严肃的人,非得把自己假装成满脸都只是不屑于与别人接触的人!
就是要告诉别人,我不是那么容易再次相信别人的人。因为现实是如此的,才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低的位置,没必要去配合任何一个人的,但是自己出于内心的善意而不得不让自己选择更为有利的事实,那就去配合任何一个需要的人,去迁就那些人,去容纳那些有一定个性但能遵守一定规范的人。我就是这样的,内心还是如此的,总是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以此解决问题,然后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可以暂时的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忽略了自的情感体验。
还是需要恢复到那个自私自利的样子的人,这样子的话就会有所保留着自己的欲望有所保留着一定的情绪。让自己享受一下封闭自己的情意的状态,显得刚愎自用的状态,显得自私自利的状态,以此用外在行为来迷惑对手,让对手以为我是在想的是他自己想象的样子。
迷惑的手段就是这样运用的,用一个看上去是真的,而且确实存在的真的事情来掩盖另一个真相。以此迷惑对手,迷惑的手段就是套用了各种真与假的不同事物,不同语言文字和不同的真假虚实的混合。不同的各种形式上的场景,混合在一起,然后各种不同的触动心弦的真实的与虚假的、虚伪的,虚情假意的,通通的都蕴含在一起,以此迷惑对手而慢慢的实现自己的目的。
意志坚定内心是不会被外在表面现象所迷惑的,声色容颜、利益诱惑、权钱交易、权势交易、权色交易、在结以道德状态的约束,都是为了约制人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转换为利益的不同的情景,以及让人深入其中的情境,以此产生联结。
所有的利益都是按照人的个性而设计的,所有的情景与情境都是离不开关于人的内心,符合人的内心所趋势的情景与景象,深入别人的内心的情境,达到与人产生一定的表面现象的和谐,与内心的原则、内心的喜好而形成共同的联系的联结。
形成了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统一,以此通过共建共同利益而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