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向一个古老的橡木柜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小盒子。“我想你应该看看这个。“
柯远接过盒子,里面是一把黄铜钥匙和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个地址:清河街17号,地下室。
“这是什么?“柯远问道,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
“答案,“莫先生说,“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手稿的真相,就去这个地方。但我要警告你,有些记忆被遗忘是有原因的。“
柯远盯着钥匙,金属在他掌心冰凉而沉重。“为什么给我这些?“
“因为故事需要被完成,“莫先生的声音突然变得遥远,“而你,柯远先生,已经逃避你的故事太久了。“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收藏室里那些未完成作品的书脊。在那一瞬间,柯远仿佛看到无数个名字在书脊上闪烁——其中许多个,赫然是他自己的。
雨已经停了,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柯远站在清河街17号门前,手中的黄铜钥匙在路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这是一栋老旧的公寓楼,外墙爬满了枯萎的藤蔓。17号位于最底层,窗户被木板封死,门上的漆早已剥落。柯远深吸一口气,钥匙在锁孔里转动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门开了,扑面而来的是尘土和陈旧纸张的气味。柯远摸索着墙上的开关,一盏昏黄的灯亮了起来,照亮了通往地下室的楼梯。
“有人吗?“他的声音在空荡的楼梯间回荡,无人应答。
楼梯尽头是一扇铁门,上面用红漆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一个圆圈内套着扭曲的线条,看起来像某种古老的符文。柯远的手指不自觉地触碰那个符号,一阵刺痛从指尖传来,仿佛被静电击中。他猛地缩回手,惊讶地发现那个符号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红光,转瞬即逝。
“幻觉...“他喃喃自语,推开了铁门。
门后的空间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工作室,四壁的书架上塞满了书籍和文件夹,中央是一张巨大的橡木桌,上面堆满了纸张和笔记。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整面墙被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覆盖,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情节构思、人物关系和场景描写。
柯远走近那面墙,心脏几乎停跳。那些笔记,那些构思,正是他这些天在脑海中反复酝酿却无法落笔的《遗忘之河》的内容。有些段落甚至一字不差,仿佛有人从他的大脑中直接提取了这些想法。
“这不可能...“他的声音颤抖着。
桌上放着一台老式打字机,旁边堆着一摞完成的手稿。柯远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扉页上写着:《遗忘之河》最终版,作者:柯远。日期是十年前。
“十年前?那时我还在上大学,根本没想到要写小说...“
他翻开手稿,熟悉的文字跃入眼帘。不只是熟悉——这些句子,这些段落,正是他这几天在脑海中反复构思却无法落在纸上的内容。甚至连主角的心理描写都一模一样。
柯远感到一阵眩晕,不得不扶住桌子。他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一些零碎的画面在脑海中闪现:
——深夜的灯光下,他伏案疾书,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门口,说着什么,声音却像隔了一层水;
——纸张在火焰中蜷曲,黑色的灰烬飘散...
“啊!“一阵尖锐的疼痛刺穿他的头颅,柯远跪倒在地,手稿散落一地。当疼痛稍微缓解,他注意到桌下有一个上锁的小抽屉。黄铜钥匙正好能打开它。
抽屉里只有三样东西:一本黑色皮面日记本、一张照片和一个小木盒。
照片上是一个年轻女子,站在一棵樱花树下微笑。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长发随风飘扬。柯远盯着这张脸,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但他就是想不起她是谁。
日记本的扉页写着一行字:“当另一个我掌控时,记录于此。“
柯远的手指微微发抖。他翻开第一页,日期是十二年前:
“他又出现了。这次持续了三天。当我'回来'时,桌上多了一部完成的中篇小说手稿,署名是我,但我不记得写过任何一个字。更可怕的是,编辑打电话来感谢我交稿及时,说我亲自送到他办公室...“
第二页是六个月后的记录:
“今天见到了林医生。她说这是解离性身份障碍,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无法承受压力时,'另一个我'就会出现。问题是,'他'比我成功得多——'他'能写出我梦寐以求的小说,而我只是个平庸的文案写手...“
第三页的日期是五年前:
“我决定停止治疗。如果'他'能写出《午夜回响》那样的作品,也许我们应该共存。林医生警告说这会让我失去更多记忆,但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已经不记得童年的大部分事情了...“
柯远猛地合上日记本,呼吸急促。这不是真的,这不可能是真的。他从未看过什么心理医生,从未被诊断过什么人格障碍...
但那些闪回的画面,那些毫无记忆的手稿,还有莫先生说的话...“有些记忆被遗忘是有原因的“...
他颤抖着打开那个小木盒。里面是一枚银戒指,内侧刻着日期和两个字母:K & S。
K & S。柯远和...?
就在这时,他听到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柯远迅速转身,看到一个女子站在门口——正是照片上那个樱花树下的女孩,只是现在的她看起来成熟了许多,眼角有了细纹,长发剪成了利落的短发。
“你终于回来了,“她的声音低沉而平静,“我就知道,那些手稿发表后,你迟早会找到这里。“
柯远站起来,感到一阵眩晕:“你是谁?这是什么地方?“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你又不记得我了,是吗?我是苏雨。“她指了指戒指,“S代表雨(Shower),你以前总这么叫我。“
“我们...认识?“
苏雨苦笑一声,走到墙边轻触那个思维导图:“不只是认识。十年前,这里是我们的工作室。你写小说,我做你的编辑和第一个读者。“她停顿了一下,“直到你开始'消失'。“
“消失?“
“起初只是短暂的失忆,几分钟或几小时。你会突然不记得刚才在写什么,或者问我为什么出现在你家。“苏雨的声音变得沉重,“后来情况越来越糟。有一次你'消失'了整整一周,回来时带着一部完成的小说,却坚持那不是你写的。“
柯远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这些信息与自己支离破碎的记忆拼凑起来。苏雨看起来如此熟悉,但他就是想不起任何与她相关的具体场景。
“那为什么我会忘记这些?为什么会有那些手稿?“
苏雨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装订好的书递给他。封面上写着《记忆之墙》,作者柯远。
“这是你七年前写的最后一本书,从未出版。读读第五章。“
柯远翻开书页,找到第五章。标题是《遗忘的机制》。他快速浏览着内容,脸色越来越苍白。书中描述了一个作家如何通过自我催眠和药物诱导,主动创造第二人格来承担创作压力,最终导致记忆系统的崩溃...
“你是说,我故意...分裂了自己?“
苏雨摇摇头:“起初不是故意的。你只是压力太大,潜意识创造了一个能专注写作的'你'。后来...“她犹豫了一下,“后来事情变得复杂了。“
“复杂?什么意思?“
苏雨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向房间角落的一个保险箱。她输入密码,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夹。
“这些是你'消失'期间写的所有作品的原始手稿。不只是小说,还有一些...私人笔记。“她深吸一口气,“其中提到了'墨痕书店'和莫先生。你写道,那不是一个普通书店,而是一个'收集遗失灵魂碎片的地方'。“
柯远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莫先生给我的钥匙...他知道这个地方。“
“不仅如此,“苏雨翻开文件夹中的一页,“你写道,每次去那家书店,都会'失去'一部分记忆,换来新的创作灵感。你称之为'交易'。“
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随即是轰隆的雷声。柯远这才注意到,天空不知何时又布满了乌云,大雨即将来临。
“我需要见莫先生,“柯远说,声音坚定起来,“现在就去。“
苏雨抓住他的手臂:“不行!你上次去那里后就彻底'消失'了五年!直到三个月前那些新发表的小说才让我知道你又回来了...“
柯远挣脱她的手:“正因如此,我必须知道真相。如果我真的分裂了人格,如果我真的和那个书店有什么'交易',我需要当面问清楚。“
他拿起日记本和那枚戒指,转身向门口走去。苏雨追上来,塞给他一张纸条:
“至少带上这个。如果...如果你再次'消失',打这个电话。那是我能找到你的唯一方式。“
柯远点点头,将纸条塞进口袋。当他走上楼梯时,听到苏雨最后的话语:
“记住,柯远,无论你看到什么,都不要喝他给你的茶...“
雨又开始下了。柯远站在雨中,黄铜钥匙在掌心发烫,仿佛有生命一般。他回头看了一眼地下室的小窗,苏雨的身影站在那里,模糊而遥远。
墨痕书店的灯光在雨夜中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等待他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