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没有出路,“价值战”时代已来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价格战成为中国商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各方面条件的作用下,中国承接了制造业的第四次大转移(第一次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从美国转向日本;第三次从日本转向“亚洲四小龙”;第四次转移到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优惠的政策支持,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在不断占领世界市场的同时,中国的商业也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崛起了一批知名企业。但是,“中国制造”一度成为高消耗、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代名词,如今这种以“价格战”获得的竞争优势正快速失去,而且这样的增长方式已经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图1-1列示了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图1-1 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目前,全球产业的第五次大转移已经是一种趋势。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打折。一方面,部分领域中国的生产成本已经与发达国家(美国等)持平,生产的竞争优势不在;另一方面,东南亚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已经远低于中国,例如越南的劳动成本甚至达到中国的1/4,导致生产制造环节外流越来越明显。一些跨国公司,如阿迪达斯等,已经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东南亚,而且,这种现象未来不会减弱,只会越来越明显。

不创新研发,中国制造将长期停留在二流国家水平。

创新周期和市场周期处于逆相对的关系,所谓逆相对,就是此消彼长。当市场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企业都忙着复制技术、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企业活得不错,没有人想到坐下来潜心搞研发。到了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市场销售处于低谷的时候,才会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寻找出路。这时候才发现,没有研发和创新,企业永远在低价值区徘徊。

中国制造发展到今天,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太容易卖出去了。“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以物美价廉卖到东南亚、欧洲等,企业大量的精力集中在快速仿造、抢占市场,自主研发就跟不上了。

我们看到的典型的例子:日本的家电企业如今一片萧条,为什么?就是因为过去的十年,日本的家电太好卖了,卖到中国,卖到东南亚。所以,企业满足于做市场销售,大量回款,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研发落后了,落后于韩国,甚至落后于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