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再造:无限度竞争时代品牌制胜法则
- 韩志辉 雍雅君
- 1245字
- 2025-02-23 10:10:32
“海淘”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消费者的新选择
海外血拼“纷纷剁手”,跨国旅游“说走就走”。有统计,2014年,中国人的海外消费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520亿美元,2015年“双11”,跨境消费超过了3000万人。中国人在2014年购买了全球46%的奢侈品。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亿次,境外消费超过了1万亿元,中国人成为国外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的需求比以前要旺盛得多,而且对于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特点也越来越明显,而国内的市场已经难以满足一些个性化消费需求,转而,一大批消费者转向海外市场,“海淘”成为越来越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新选择。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访谈一位海淘的消费者,她是一名年轻母亲,她说,我是不得不海淘,因为国内买不到孩子需要的奶粉,孩子是过敏体质,对牛奶、鸡蛋、麦芽糊精和花生油等食物过敏,国内的相关产品用不了。她曾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了国内知名的某款号称不含奶的益生菌产品,但是,没想到,孩子服用后,还是发生了过敏反应。女士给厂商打电话,直接联系到了实验室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告诉她,这款益生菌里面,含有至少5%的全脂奶粉,那位负责人说,因为技术达不到,只能用奶来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辅料。
不光是益生菌产品,何女士发现,国内许多儿童食品、药品,种类单一,针对过敏孩子而生产的产品更少,使她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比如,很多维生素产品都是由花生油作为基底的,大部分米粉都含有蛋和奶,而更让她头疼的是,很多商品成分标注不清或标注不全,这让她每次购买时都胆战心惊,无奈之下,何女士只好请人在国外代购食品,她从美国买益生菌、维生素、小孩米粉,从德国买小孩的饼干。何女士指着国外的一款产品配料表说:“国外的食品标注的配料能有几十种,但在国内,能够标注十几种的就非常非常少了。国外食品的成分,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甚至是在这条生产线上生产过含有花生、牛奶等成分的其他产品,即使不是用在这款产品里面,也会标注。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放心地选择了。”
相对这位女士不得不为孩子进行海淘,另一位消费者的海淘就更主动了。对海淘大军来说,价格不是他们购物的主要指标。王先生说,产品最重要的是安全,这是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再考虑质量。在他家,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大人的服装鞋帽、日常用品,很多都来自海外。他拿起两个保温杯说:“这两个保温杯,一个是国外名牌,一个是中国名牌,它们的材质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我实际使用发现,还是海淘的这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确实能达到它宣称的开水保温6小时的性能,而中国品牌的这个就有点困难。
从价格上看,国产品牌的保温杯只需要几十元钱,海淘的保温杯则需要150元钱。但是,以李先生的收入,几十元的产品差价,在过硬的产品质量下也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消费者海外采购消费力证明了中国不是缺乏消费力,而是“中国的产品没有满足中国消费者成长、提升的需求”。中国的产品如果不能提升,将会失去中国市场,企业倘若不能推出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如任正非所说,将失去未来战略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