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控制器的选择与应用
- 曹昕鸷等编著
- 1587字
- 2025-02-23 00:52:26
2.2 MCS-51系列单片机典型芯片的外部引脚功能
标准8051单片机有几种不同的封装形式。如图2.2(a)所示为DIP封装的引脚排列,图2.2(b)所示为QFP封装的引脚排列。
DIP封装引脚的功能说明如下。
1)主电源引脚VSS和VCC
(1)VSS(20脚):负电源端,接地脚,0V基准(也可记为GND)。
(2)VCC(40脚):正电源端,正常操作时接+5V电源。
2)外接晶振引脚XTAL1和XTAL2
(1)XTAL1(19脚):内部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是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一个引脚。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于HMOS单片机,此引脚接地;对于CHMOS单片机,此引脚作为外部振荡信号的输入端。

图2.2 8051单片机引脚
(2)XTAL2(18脚):内部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另一端。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于HMOS单片机,此引脚接外部振荡源;对于CHMOS单片机,该引脚悬空。
3)控制信号引脚RST/VPD,、
和
(1)RST/VPD(9脚):当单片机振荡器运行时,在此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由低到高跳变),将使单片机复位。在VCC发生故障时,此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VPD(电压范围+4.5~+5.5V),由VPD向内部RAM供电,以保持内部RAM中的数据。
复位是单片机系统的初始化操作,系统复位后会对专用寄存器和单片机的个别引脚信号产生影响,复位后对一些专用寄存器的影响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复位后单片机各专用寄存器数据表

其中,(PC)=0000H,系统复位后,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循环状态时,可使系统强制复位重新启动单片机并退出死循环状态。
(SP)=07H,单片机自动把堆栈的栈底设置在内部RAM 07H单元,从08H单元开始存储数据。
(P0~P3)=0FFH,系统复位后,对P0~P3的内部锁存器置1,其余专用寄存器在复位后全部都清零。
此外,复位操作还对单片机的个别引脚信号有影响,如把ALE和信号变为无效状态,即ALE=1,
。复位操作对内部RAM不产生影响。
对于使用6MHz晶振的单片机,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4μ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产生复位信号的电路有上电自动复位电路和按键手动复位电路两种。
① 上电自动复位电路。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该电路通过电容充电在RST引脚上加了一个高电平,高电平的持续时间取决于RC电路的参数。上电自动复位电路如图2.3(a)所示。
② 按键手动复位电路。
按键手动复位是通过按键实现人为的复位操作,按键手动复位电路如图2.3(b)所示。

图2.3 两种复位电路
(2)(30脚):正常操作时为ALE功能(允许地址锁存),把地址的低字节锁存到外部锁存器,ALE引脚以不变的频率(振荡器频率的1/6)周期性地发出正脉冲信号。因此,它可用做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但要注意,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它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对于EPROM型单片机(如8751)或Flash型单片机(如AT89C51),在EPROM或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接收编程脉冲(
功能)。
(3)(29脚):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仅当配置了外部ROM,并且执行其中的程序或者读取其中的数据时,才送出负脉冲信号。此时,
在每个机器周期内两次有效。
(4)(31脚):内部程序存储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端。当
为高电平时,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
为低电平时,则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对于有片内ROM的单片机,该端接地表示从外部ROM开始执行程序;对于无片内ROM的单片机,该端只能接地。对于EPROM(或Flash)型单片机,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上加12.75V或21V的编程电源(VPP)。
4)输入/输出引脚P0端口、P1端口、P2端口、P3端口
(1)P0端口(P0.0~P0.7,39脚~32脚)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并行I/O端口,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分时传送低字节地址和数据总线。
(2)P1端口(P1.0~P1.7,1脚~8脚)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并行I/O端口。
(3)P2端口(P2.0~P2.7,21脚~28脚)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并行I/O端口。
(4)P3端口(P3.0~P3.7,10脚~17脚)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并行I/O端口。P3端口除了作为一般的准双向端口使用外,每个引脚还有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