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化转型与文学的世纪嬗变
更新时间:2025-04-28 17:41:55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师研究论文之汇编。所收时间,上始1982年,下迄2018年。内分“问题与方法”“思潮与现象”“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浙籍)”“影视与文学”“出版与文化”六个部分,共计文章58篇。其主体内容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时还包括影视、编辑与出版等。“前言”对浙江大学(含原先老杭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学术个性和特色,作了全面的归纳和梳理。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吴秀明主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和文学土壤,从多个方面入手考察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批评与实践经验,既有纵向的史的线索,也有横向的中西文论对比研讨,还包括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全书试以宏观视野分析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及其影响。文学21.3万字
- 会员吉川幸次郎的中国学研究生涯可分为经学时代、元曲时代和杜甫或杜诗时代,他的元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经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本书以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为重点,梳理了他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何剖析元朝的时代风气和元朝人文学伦理的转换对元杂剧兴衰及文学性格的影响,以及他如何试图将杜甫作为典型来探讨文学的尊严;同时本书试图以其师狩野直喜的教诲和黄侃给予的启示,还有吉川幸次郎自己文学25.5万字
- 会员本著作对洛佩·德·维加坎坷曲折、浪漫而凄凉的人生经历做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勾画,对他的创作经历做了充分的评述,对他的戏剧进行了分门别类、以点带面的评述和分析。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八百多个剧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位极高。可谓成就卓著,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其诗歌创作独树一帜,同样成就非凡。其名气和地位与塞万提斯并驾齐驱。文学19.2万字
- 会员海陶玮(JamesRobertHightower,1915-2006)生前长期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位专业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学者,特别是在陶渊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国内外对其人其作尚未展开专题性研究。本著作在全面搜集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所藏档案文献和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海陶玮在陶渊明诗文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对陶渊明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文学21.7万字
- 会员本书赞同伽达默尔所说的,“体验”和审美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合势(Affinit?t)”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体验”角度来理解文学就把握住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质。本书从“体验”的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观念的演进文学23.2万字
- 会员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本书试图对这一时期的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全书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围绕不同时期叙事诗发展的内在理路,就热点与焦点问题展开研究,描述与把握这一阶段叙事诗的演进轨迹。并借鉴西方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模式上总结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文学24.3万字
- 会员本书注重礼乐精神对诸子时代文化阶层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立足传世文献,并充分利用简帛文献,部分还原了周代礼乐仪式流程。通过微观再现“演诗”艺术形态系统阐释了“文言”与“意象”、“乐言情”与“诗言志”、“演诗”与“乐德”观、“经世致用”等有着内在联系的儒家文艺思想命题,同时适当关注了道家文艺思想、美学思想,探讨了“不言”“真德”“大美”等重要命题,从而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诸子时代文艺思想的整体架构。文学22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审美主义思潮从萌发到扩张的纷繁复杂的流变过程,展现了现代性内部的矛盾与人类的生存困境,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文学景观,有助于重新审视个体生存、情感体验、时间感悟、伦理建构、艺术救赎等与现代人切身相关的精神性命题,触及了人类命运、人性秘密与生存意义等文学本质性问题。本书还揭示了审美主义内部的矛盾危机,探析其交织着颓废与先锋、反叛与媚俗、自由与虚无、艺术与生活、灵与肉等多重面孔的复杂样态。在当前文学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