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更新时间:2024-06-12 15:40:21 最新章节:出版说明
书籍简介
几万年来,战争一直被视作人类的梦魇,它能在顷刻间将富饶的田地夷为不毛之地,也能在转瞬时颠覆一个盛世帝国。战争所经之处,恐慌、贫穷和死亡如影跟随。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客观的学术研究和颠覆性的思考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无法否认的事实:从长期来看,尽管战争带来了死亡和血腥,却使人类更安全、更富庶。这本书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科技和军事知识,历数从类人猿到机器人诞生这15000年来的争斗和暴力。作者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时代,有10%的人可能会死于暴力;而在20世纪,尽管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发明出足以摧毁地球生态的核武器,暴力死亡率反而下降了90%。战争所打造的利维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权国家,让这个世界有机会在更长时间的和平中发展、繁荣。作者对15000年人类战争史的研究更表明,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期。如果我们可以渡过这一阶段,那么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终结战争的梦想或许就可以实现。这本书无疑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战争的方式,并改变我们在未来应对冲突的选择。不论是将战争看作灾难的人,还是正在参与和平事业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栾力夫
上架时间:2024-05-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在前近代东亚世界,“中国”“中华”或“华夏”,更多是一种文明的标签,与古代中国共享儒家价值体系的邻国朝鲜、越南有相当的同质性。它们或号称小中华,或自命“小中国”,所谓“凡礼乐文物,民风士习,悉仿皇朝”云者是也。宦官制度也仿效中国,且常以阉人当贡品。尤其在朝贡体系最为典型的明清时期,与中国接壤的安南和朝鲜进贡最繁,成为明代域外宦官的最大来源国。这批最能接近明朝皇帝的域外人士又常常作为使臣被派遣回原籍历史16.7万字
- 会员202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真正的美国奋斗史,历史学家内德·黑鹰解构美利坚崛起的矛盾与救赎。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国家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历史18.4万字
- 会员本书对2007—2017年期间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进行翻译和评述。新资料包括:选编了2016年新版俄罗斯历史10年级教科书部分内容;摘登了阿巴尔金院士主编、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苏联经济史》,这是近年来对苏联7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准确的评价;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萨宗诺夫教授整合大量原始文献编撰的《是谁、是怎样摧毁了苏联?—依据档案文献还原苏联解体过程》一书;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茹科夫历史46.5万字
- 会员20世纪的越战深刻体现了战争对环境的复杂影响:它制造了废墟,并长期地影响战后的重建。美军投入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现代武器,倾泻了总吨数超过二战的炸弹,修建了大量军事基地,甚至喷洒化学药剂来清除丛林。战争结束后,儿童在废弃的坦克边嬉戏,有毒物质残留在地表下,村庄和城镇顽强地重建,而军事基地变成了工业园区……本书除了讲述20世纪的越战,还追溯了越南历史上的多次战事:“北属时代”、阮郑之争、法国殖民历史17.8万字
- 会员在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中,外来的因素与本土国家的自主因素共同发挥了影响和作用。本书分国别展开,除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之外,还就其成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比较和评估。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整合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成就或进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又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同或不同的问题。这些依然是东南亚国家需要面对的。历史35.4万字
- 会员这本书不仅关注1517年在维滕贝格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启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更是试图呈现这个时间节点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洪堡大学教授、早期欧洲史专家席林的论述对象在世俗与宗教、经济与军事、社会与心理、思想与物质之间穿梭,带领我们进入1517年所处的世界——从德法西意的欧陆、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到明朝中国、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感受这个时代的权力格局与生存状历史19.9万字
- 会员本书把中亚放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上,从理论、方法、具体问题上讨论了中亚史研究。第一篇为“‘一带一路’与区域研究”,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审视古代史上中亚地区的历史地位,强调中亚地区是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中心;第二篇“重思‘中亚’”,主要论述前近代18—19世纪的中亚历史;第三编“转型中的‘中亚’”,以学术史为主,讨论我国中亚史研究1949年以来相关的学科建设、范式与话语的转换。历史3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