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集刊(第8辑)在线阅读
会员

国学集刊(第8辑)

景海峰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19.1万字

更新时间:2024-03-14 14:32:44 最新章节:现代新儒家哲学的“生生之仁”之仁学本体论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国学集刊(第8辑)》约20万字,由三个板块14篇文章构成。第一个板块是综合板块,包括6篇文章,主题涉及不同文明对话、老子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分期、儒家孝道及韩国阳明学大师郑齐斗(霞谷)思想研究。《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是杜维明先生对“文明对话”这一世界性的重要理念从酝酿到提出过程的记录,以及作者自己亲历不同文明交流沟通的心路历程。虽不是典型的学术文章,却对读者在治学和思想交流学术交流上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后5位作者均在学界有较大影响,文章学术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第二个板块为“汤一介学术研究”专题,集合了郭齐勇《汤一介先生的学术贡献》、黄敏浩《汤一介〈郭象与向秀〉读后》、高瑞泉《新轴心时代的展望》、杨浩《汤一介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构想》等4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对汤一介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做了专题研究。第三个板块为“现代新儒学研究”,包括李晨阳《比较的时代》、郑宗义《本体论与知识论》、干春松《从“儒学第三期发展”看儒学史的叙述与建构》、赖贤宗《现代新儒家哲学的“生生之仁”之仁学本体论》等4篇文章,对大陆、港台、海外新儒家的研究课题、发展现状、主要观点及分歧等做了专业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景海峰主编
主页
  • 会员
    《国学集刊》汇集了国学研究重要思想与成果,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与学术。本书为第7辑,在延续前几辑的主旨基础上,精选了成中英、高宣扬、洪汉鼎等学术名家的文章,分析了中国经典诠释学的问题,如《聚焦中国诠释学问题》《儒家经典诠释学的建构》等;对理学相关典籍进行了考证,如《王阳明〈传习录〉的编刻过程略述》《明末〈李氏说书〉的真伪问题》;探讨了“酒”的哲学意义,如《论酒的精神——从中国思想出发》《良知的迷醉——
    景海峰主编中国哲学21.2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沿循由哲学理路到文学意涵的写作思路,剖析夯筑在罗蒂新实用主义哲学观和科学观底基之上的文学思想。本书将罗蒂的文学思想溯源至分析哲学、欧陆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及浪漫主义传统,将罗蒂颠覆形而上学、重塑科学文化的哲学改造视为他文学观的理论底色,将他对哲学文化、科学文化的批评视为助推文学文化兴起的路径。罗蒂推崇文学所激发的多元化、对话、想象力、偶然性,他晕染文学的边界,搁置文学的本质问题,以“真理即有用”
    马莉哲学17.8万字
  • 会员
    该书致力于弘扬作为宋明理学重要学派之一的关学思想,收录吴震、林乐昌、丁为祥、朱汉民等知名学者的关于关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的思想研究、张载后学研究和历代学者对于关学的诠释等,研究视角包括经学、哲学、伦理学的多个维度,既有宏大的总体叙事,如探讨关学的原型、流变及其研究空间,又有微观的具体问题研究,如分析张载的心学思想以及心性大小之辨。可以说,该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目前国内关学研究
    林乐昌主编哲学24.8万字
  • 会员
    生活于战国晚期的荀子,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调,批判吸收其他诸子各派(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的思想资源,创造性构筑了以礼为宗的儒学思想系统。该书立足于《荀子》原典,秉持“史思相养”的研究方法,沿循礼之缘起、礼之本质、礼之道德功用、礼之政治功用这一总体思路,系统深入描画了荀子礼思想的逻辑脉络。在荀子看来,礼是人文世界的至高原理,以层级化的名分秩序(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为其本质内涵,既能修一己之身
    曹兴江哲学21万字
  • 会员
    孔教如何从晚清社会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负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孔教论争聚焦在国家建构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焕章、马相伯及新文化运动诸君,基于对孔教与革命、孔教与中华文明维系、孔教在国家建构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公开在媒体上争论孔教的定位和性质。争论中,康有为希望通过改革孔教达到强国目标的主张逐渐受到批判,立国不需要孔教、孔教不是宗
    李华伟哲学25.4万字
  • 会员
    《中西元典对读》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基础工程。本书以《论语》为线索,以节为单位,与西方元典相应章节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相似处,同时阐释各自的背景与理路,指出同中之异。互相参照与启发,获得了不少新解与新知。传统《论语》注释与研究局限于儒家思想本身,没有异质文化作为参照,视野受到限制,难以出现思想的碰撞。本书引入西方经典,大大拓宽了《论语》的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本
    石衡潭哲学40.9万字
  • 会员
    王阳明一生遵循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虽没有专门解注《论语》的著作,但在他的文集中却散见大量对《论语》的解注,通过解读这些解注,本书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他从《论语》等典籍中体悟出来的,王阳明《论语》学中体现出了圣学、心学和实学相统一的特征,而圣学、心学和实学也是阳明学的三个重要特征。阳明学首先是圣学,因为圣学,才把它与佛、老区分开来;其次是心学,因为心学,才把它与程朱理学区分开来;最后是实学,
    牛冠恒哲学13.3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道家“忘我”命题,以探索道家心性修炼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全书厘清了“忘我”的含义、特征、修习方式,并对忘我体道与身心疗愈的逻辑关系、忘我的结构及其测量、忘我状态的生理特征、忘我修习对自我意识的影响、忘我修习对认知的影响、忘我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书除了使用传统的方法与工具之外,还引入了实验法、内省法、脑电技术等,积极推进了道家心理学的发
    毛华配哲学11.5万字
  • 会员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艺术趣味之根源。这一时期的文艺本体论、价值论、批评方法论和审美趣味论等都体现出玄学的深刻影响。玄学的“有无”之辨引导士人思考艺术本体问题,关注审美主体与对象在“道”的层面上的关系;关于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为士人设计了理想人格,在主客体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呈现出从“得意”到“自适”的发展特点;玄学的体用思维及名实方法,不仅提高了文艺批评思维的水平,也启发了文
    黎臻哲学17.2万字
  • 会员
    “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理思想的差异,不同时代伦理思想的损益,都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权观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历史演变、伦理意蕴、现代启示等问题的研究,系统探析其发展逻辑、核心
    赵清文哲学29.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