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
更新时间:2024-05-21 15:22:10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新常态下,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全面质量管理(TQM)也成为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TQM与创新的关系在理论研究中仍颇具争议,在实践中往往隔离看待。本书以本土化的卓越绩效模式为视角,构建“TQM—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结果”的概念模型,并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调节变量,通过对北京市200多家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TQM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调节作用;通过剖析全面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机理,构建耦合关系概念模型、耦合评价模型及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对5个不同行业的21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全面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耦合性。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物业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全书由五个模块二十一章构成,包括第一部分物业管理常识,由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及业主大会、住宅专项维修基金三章构成;第二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由企业岗位的设立及岗位责任、工作计划的制订及企业内部的沟通、企业团队建设及人员培训、物业服务委托合同的管理、物业收费的管理五章构成;第三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程序,由物业投标的管理、物业的接管验收、物业入住手续的办理、物管理10.5万字
- 会员ESG是一种充分关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等非财务因素的企业发展理念,体现了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和内在要求。企业ESG战略规划与实施是一个系统过程,旨在将这一理念融入企业的战略、运营和文化中,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企业价值。本书探讨了企业践行ESG战略的动因、核心要义、ESG战略规划及实施过程和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流程,管理13.8万字
- 会员《餐饮管理工作中的108个怎么办》是针对新手餐饮店长而编写的,全书包括六个部分,每部分四节,对应采用“月”代表“章”,“周”代表“节”。本书具体由第一个月——角色认知与团队管理;第二个月——楼面服务与质量管理;第三个月——厨房作业与食材管理;第四个月——菜品管理与成本控制;第五个月——餐饮卫生与安全管理;第六个月——餐饮营销与市场推广。本书进行模块化设置,去理论化,简单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全面管理12.2万字
- 会员本书是全球咨询领域热销不衰的《咨询的奥秘:寻求和提出建议的智慧》的续篇。本书是一本顾问手册,也是一本有关于成长、能力提升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指南。作者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启发。作者以“自尊工具箱”中的16种工具做比喻,让读者发掘每个人拥有但常常被忽视的能力,并且逐章介绍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本书不仅能帮到专业咨询人士,也对普通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10.3万字
- 会员本书是管理学的基础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本书在热力学、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熵学基本理论,系统地阐述了管理系统能量、管理效率、管理熵、管理耗散、管理熵结构和管理耗散结构的矛盾运动、组织生命系统演化等基本规律和机理,建立了管理熵学新理论和新方法体系,使管理工作和产生的效益可以量化分析。本书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分析宏观社会系统和微观企业系统,为预测与管理14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数字化运维的背景、概念和内涵,全面阐述了数字化运维的理念、方法和实践。从数字化运维的标准建设出发,本书提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数字化运维体系框架,包括顶层规划、蓝图构建、IT流程管理与优化、运维数据治理与应用、立体化监控指标体系、运维可视化中心、资产管理与CMDB等,同时还考虑了安全运维以及业务连续性。本书结合不同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案例,介绍了成功实施数字化运维体系的可行性技术、工具,为数字管理17.6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作者十多年来在管理咨询中的实践案例,直面企业干部管理八大痛点——现有干部胜任度不够;缺干部,无人可用;干部没有梯队和储备;干部能动性不足;缺乏明确的干部标准;干部培养难,欠缺培养方法;空降干部“存活”难;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本书通过八章的系统布局,让企业管理者可以全面掌握干部管理的核心要义与关键环节。从识别管理痛点、构建干部标准,到任用、激励、培养及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可能展现管理10.1万字
- 会员AI崛起,商业世界重构,行业逻辑重塑,组织重新编码,无人公司始现。相较于传统组织,除了技术基因的差异,无人公司具有怎样的天然优势?又需要怎样的培育基底?面对AI、代码和数据,面向个体、组织和市场,如何平衡其中的关系,创建AI驱动的智能体?又如何在驾驭AI的过程中拓展经营,进而实现价值创造及意义超越?本书将无人公司置于科技、公司的发展脉络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独到的趋势研判,启迪读者深刻认知AI的管理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