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1 19:34:05 最新章节:重要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配置研究”的终成果,共计十章。自然资源特许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特许取得的持续排他使用国有自然资源的权利。在范围上,国有自然资源范围的开放性决定了自然资源特许权是一个开放的权利概念,现行资源法上设定的自然资源特许权包括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以及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等。在市场条件下,自然资源特许权是国有自然资源有偿出让和市场配置的对象。实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是我国国有自然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方向。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涉及的问题有很多:哪些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哪些资源应以保护、修复为主;在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中,哪些资源可以设定为排他的特许使用和有偿使用,哪些资源应由公众共同使用、无偿使用;在有偿使用中,哪些特许权应当实行市场化的竞争出让,哪些特许权宜以行政配置为主,政府与市场在特许权出让中各自作用的边界如何进行划分和界定;我国国有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面临哪些体制与机制性障碍;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如何平衡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如何兼顾自然资源的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公共性等多元属性,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上的深入研究,需要通过改革不断积累经验,并终通过法律的立改废释落实。《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研究》将围绕市场条件下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及其法律制度构建展开研究。《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研究》主要是为自然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为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对策或建议,推动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制度化、法治化。同时,《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研究》可以填补我国理论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不足。自然资源特许权的有偿出让是一个跨越行政法学、民法学、资源与环境法学等部门法学的课题,又都不是各学科关注的重点和主要的研究对象。行政法学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自然资源特许权不是传统民法物权,也不是民法学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的重点是环境保护而非自然资源特许权的配置,因此,《自然资源特许权有偿出让研究》填补了部门法学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绿色”《民法典》彰显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赔偿条款,是《民法典》第1235条新增的一项规定,是《民法典》绿色条款中最为亮丽的一颗绿宝石。该条款是近年来理论探讨、试点探索的结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信心,为全球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提供了新选项。本书导论部分论述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赔偿条款的制度背景,梳理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赔法律17.6万字
- 会员在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当今,我们不能忽略法之起源与国家法形成的复杂特征。本书运用少数民族的神话等文本重新诠释这些问题,不但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法律制度的多元视阈,也为国家治理政策的多元选择提供了参考。法律26万字
- 会员跨国公司本可以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全球经营网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对所有海外分支机构实行统一的环境标准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但逐利的本性和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无法奢望它们的环境保护行动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具有普遍自愿性。大多数“经济人”并不关心那些与公司利益无关的纯公益行为,它们给发展中东道国,特别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严重环境损害仍时有发生。而法律17.9万字
- 会员法律与习惯之间的关系,是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法哲学、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文化论等方面考察了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指出习惯是国家形成期的一大统制力。在习惯享有法性的过程中,经历了法律潜在期、法律与习惯并存期、法律分化期三个时期,习惯最终分化为拥有法律效力的习惯与仅拥有社会效力的习惯。在习惯如何享有法性的论说里,本书整理出六大学说,并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进化的调查研法律10.1万字
- 会员2021年12月18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该书则是此次论坛的精选论文集。本书围绕“智慧司法”背景下民事司法的“效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涉及互联网司法建设的重点问题、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等一系列关联议题。该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多元化纠纷解决、诉讼程序效率化改革、小额诉讼与审判辅助效率化改革、电子诉讼。该法律17万字
- 会员《应用法学评论》旨在搭建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汇集我国应用法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创新性优秀研究成果,以完善应用法学学术体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刊聚焦应用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律实践中的前沿、重大、疑难问题,以及法律制定、解释和实施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技术和规律,提倡“小切口、深挖掘”选题。法律22.7万字
- 会员本书以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在对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诉讼模式、行政判决等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与未来发展趋势。法律27.1万字
- 会员本书认为:为应对新时代人权司法保障的现实需要,我国司法制度应当全面升级。如行政诉讼制度应通过诉讼类型化技术进一步拓展受案范围,并通过价值判断方法和审查基准的体系化强化审查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人权保障的宪法功能。针对诸如发展权等未明确进入法定权利范围的权利保障问题,我国则应建立一体化救济路径,通过现有权利实施机制对发展权利进行整合性法律救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法律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