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臣在线阅读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历史两晋隋唐166万字

更新时间:2024-07-10 01:23:14 最新章节:第646章 首相高冲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大业十三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大隋江山岌岌可危。晋阳城外,高冲猛然惊醒,父亲高君雅竟是太原副留守,正在密谋诛杀那即将造反的唐国公李渊。来到隋末乱世,继承名将高颎的武艺兵法,然后开局要杀李渊?高冲慌得一批:“阿耶,反了吧”。从此,大唐多了一位栋梁之才、社稷之臣。ps:本书别名《重生隋唐:开局要杀李世民》、《我爹是首相》、《手持马槊的我以德服人》等。老书《一世唐人》315万字已完本,人品保证,放心入坑。
版权:起点中文网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免费
    「你要看的大唐盛世朱雀街上武僧与机甲对轰翰林院内儒生用代码除妖胡姬酒肆藏着预知未来的眼睛而那个改写天道的少年正从史书最血腥的一页走来」
    罗七十三历史连载3520字
  • 平凡但幸福的李亨穿越唐朝,魂附马嵬坡之变后同名同姓的老祖宗身上。怎么办?开局就是天崩!二圣对立、安史叛军、吐蕃回纥……各路危机纷至沓来。是就此当个吉祥物,把负担都放在李泌、郭子仪肩上,过上没羞没躁的后宫生活,还是努力一把,至少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带给支离破碎的唐朝以一些新的生机?窘迫至此,李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大唐导向一条新路,他只知道得先给自己生命一条新路。新路在哪?灵武!!!
    诚书惊历史连载26.2万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潇沐泽历史连载1.5万字
  • 贞观十七年,原本被揭发造反的李承乾竟然先行杀了纥干承基。而那素来与李承乾不和的李泰,竟将目光盯向了此时年仅十五的李治。而在一次李世民与李承乾的彻夜长谈之后。一切历史走向都发生了改变。李治:“既然你们都偏离历史轨迹,那我也不装了!摊牌了!”当李世民见到那在马上冲锋陷阵的李治时,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从那以后,李治刀锋所指,万邦来朝!他计谋所向,世家跪服!长孙无忌:“我的外甥当有帝
    暴躁小柴犬历史连载32.2万字
  • 免费
    血月凌空那夜,七岁晋王李烨在太医署睁开了名将的眼睛。司天监老监正掐着龟甲说此乃荧惑守心之兆,硬要这位刚被毒杀的皇子去终南山挡灾。暗桩在贵妃赏赐的糕饼里验出牵机药,全真派陈道长看穿了他借尸还魂的破绽,三更梆响撕开盛唐诡局——异世兵王的记忆在孩童躯壳里苏醒,太极宫飞檐下悬着七重杀机,佛道两门暗藏百年秘辛,而那轮血月,正照着他前世仇敌腰间的金蝉刀。
    澄生生历史连载5.5万字
  • 免费
    (已有两万均订完本老书,可放心入坑。)穿越大唐,成为太子李承乾,来到太子造反事发前的三个月。就在李承乾为该如何把自己的一屁股烂摊子处理明白的时候。却发现一觉醒来,自己居然自龙榻醒来。嗯?等等,我变成我爹了?坏了!孤的谋反大计!而一边,自东宫醒来的李二陛下,猛的一拍大腿。坏了!朕的家国社稷!……天生主角命的李二同学很显然并不理解太子殿下从正常到扭曲的
    三月啦历史完结5.3万字
  • 李世民:高明,你觉得张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承乾:老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李世民:何以见得?李承乾:因为就连郑国公都说过,老师他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撑着地,这不就是顶天立地吗?李世民:不,魏征的意思,是说他只有嘴皮没有脸,所以你要学习他的才能,但不能学他的不要脸和瞎吹牛。李承乾:“好的父皇,不过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您还年轻,昭陵先别急着建,把钱给我,等将来我给您建个比秦始皇陵还大的昭陵,
    天山寒鸦历史连载24万字
  • 免费
    武周圣历元年,突厥默啜可汗以边境陈兵为要挟,向女皇武则天提出特殊和亲要求——要中原皇子入赘突厥。被选中的六皇子李坚在出塞途中意外坠马,现代程序员李坚的意识在此刻苏醒。带着两世记忆的穿越者,既要应对突厥公主的刁难,又要破解女皇深藏的政治杀局。当草原风雪裹挟着阴谋席卷而来,李坚发现这场和亲竟是针对中原的致命陷阱。淬火重生的皇子将以现代思维重构草原法则,在游牧部落掀起一场跨越千年的技术革命。
    樱花无玲历史连载8383字
  • 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顺位继承的太子?穿越后的李承乾表示不信!李世民:“承乾,想不想继承大统?”李承乾:“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怎可如此懈政?”魏征:“陛下,臣有事……”房玄龄:“陛下,臣……”……李世民:“朕乏了,尔等速速请太子监国吧!”
    杂牌大学生历史连载2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孚意外之下,来到了天宝盛世。踌躇满志的他俯首发现,四境之内暗流涌动,看似祥和的大唐却危机四伏。起于毫末,游历九州,庙堂之上驳对佞臣,江湖之远剑镇贼邪。李孚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在大唐危机之时力挽狂澜,还百姓一个清平盛世。"圣人多病,某当勉励之。"李孚对着殿下群臣如是说。